-
简介:第第1010课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教学目标通过讨论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及结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知道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通过秦王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使学生认识我国自古即开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向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简介:第第1313课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材分析】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本课紧随上节课内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为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创造了条件;而疆域的开拓、对外交流的发展,又巩固了大一统格局。教材共三个子目,汉匈和战、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者之间互相联系。汉对匈奴战争的胜利是打通汉与西域联系的
-
简介:第第99课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过程与方法联系已学过的知识,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探讨孔子言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收集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谈谈自己最欣赏的学派及欣赏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
-
简介:第第66课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目标1.说出东周的基本分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2.通过阅读教材初步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基本原因。3.通过观看历史图画来叙述晋楚两国争霸的史实。4.观察历史地图说出战国的位置,分析他们之间如何进行斗争。5.总结本课内容,阅读史料分析大国争霸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感悟成为一个强国的基本条件。教学重点齐桓公首先称霸
-
简介:第第1111课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一、教学目标通过综合文字叙述和图片、地图,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通过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并为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供反面教材,总结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通过秦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二世而亡,以及西汉初期统治者因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史实,认识农
-
简介:第第77课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了解“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在了解商鞅变法的史实基础上,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收集材料。学习收集材料的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石器组
-
简介:第第55课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周统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的。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对照。过程与方法模拟
-
简介:第第22课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房屋遗迹各种磨制石器、陶器图案、农作物遗迹、饲养家畜遗迹等,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原始农耕生活,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史前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
简介:第第88课课早期中华文化早期中华文化【课程标准】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2、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材分析】本课是专门的文化史,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代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以及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战国时
-
简介:第第33课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讲故事和短评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以及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思想目标通过学生讲述的历史传说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以及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崇敬,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重点难点】炎帝与黄帝的贡献,尧舜禹和禅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