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第第2节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目标定位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能记住三种射线的特性.2.知道什么是原子核的衰变及衰变实质.3.理解半衰期的统计意义,学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一、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放射性2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物质能自发地放出
-
简介:第第4节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目标定位1.知道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了解巴尔末公式及里德伯常量.2.理解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规律的解释一、氢原子光谱1氢原子光谱的特点1从红外区到紫外区呈现多条具有确定波长的谱线;2从长波到短波,HH等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2巴尔末公式1R1221n2n3,4,5,其中R
-
简介: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目标定位1.了解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2.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一、粒子散射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1图12实验方法用由放射源发射的粒子束轰击金箔,利用荧光屏接收,探测通过金箔后的粒子分布情况3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有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原路弹回,粒子被
-
简介:第第3节节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维弹性碰撞一维弹性碰撞目标定位1.知道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弹性碰撞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弹性碰撞的规律,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一、不同类型的碰撞1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有动能损失,即动能不守恒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物体结合在一起,动能损失最大3弹性碰撞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完全恢复,不发热、发声,没有动能损失,又称
-
简介:第第1节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目标定位1.知道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2.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研究方法及蕴含的科学思想.3.领会电子的发现对揭示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4.了解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一、物质结构的早期探究1古人对物质的认识1我国西周的“五行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
简介: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目标定位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2.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3.能用玻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发光问题一、玻尔的原子模型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即hE2
-
简介:第第2节节2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目标定位1.认识系统、内力、外力;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其适用条件.2.会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一、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常写成p1p2p1p2或m1v1m2v2m1v1m2v2.3
-
简介:第2节1实验探究动量是否守恒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碰撞前后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总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滑块3块、弹片、天平、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实验过程实验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用天平称出两质量相等的滑块,装上相同的挡光板,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部两滑块靠在一起,用细线拴住后中间压入弹片,处于静止状态烧断细线,两滑块被弹开并朝相反的方向通过光电门,记录挡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v计算
-
简介:第第1节节动量定理动量定理目标定位1.理解动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和动量变化量的矢量性.2.知道冲量的概念,以及冲量的矢量性.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及其表达式.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碰撞、缓冲等生活中的现象一、动量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动量;公式pmv;单位千克米/秒,符号kgm/s.2矢量性方向与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相同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