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课堂导入,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康有为1858一1927,课堂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商鞅,右图是康有为。大家思考一下,两者有何共同之处对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变法和改革如何认识其原因、内容、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商鞅变法
-
简介: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政治制度,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雅典、斯巴达;古罗马共和国、帝国,古希腊公民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他们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1.雅典民主政治(1)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议
-
简介: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政治制度,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南京临时政府初建资产阶级共和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1)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3)意义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2.国旗、纪年中华民国釆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符合世界潮流),2
-
简介: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先秦时期,夏商周的政治体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礼记礼运,戴冠冕的夏禹,先秦时期,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殷复
-
简介:第第1010课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材分析】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统编新教材,由专题史体例回归通史体例,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务实求真。同时在历史教学功能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的编写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化、新体系、新内容,必然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如何解决新的教学情境中面临的新问题,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无可回避的新挑战。通史体例必然要求教师从更广阔的视角把握历史进程,突
-
简介:第第66课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材分析】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统编新教材,由专题史体例回归通史体例,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务实求真。同时在历史教学功能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的编写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化、新体系、新内容,必然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如何解决新的教学情境中面临的新问题,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无可回避的新挑战。通史体例必然要求教师从更广阔的视角把
-
简介:第第11课课中华中华文明的起源文明的起源与与早期国家早期国家教学案例基本信息教学案例基本信息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年级高一年级模块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新教材第一单元第1课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模块复习课初/高三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1.整体思路及课标要求、教学方式整体思路及课标要求、教学方式第一单元的主题可
-
简介:第第1414课课清朝清朝前中期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的鼎盛与危机【教材分析】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统编新教材,由专题史体例回归通史体例,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务实求真。同时在历史教学功能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的编写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化、新体系、新内容,必然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如何解决新的教学情境中面临的新问题,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无可回避的新挑战。通史体例必然要求教师从更广阔的
-
简介:第第44课课西汉与东汉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专题的最后一课,一方面为第二专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对本专题之前几节课的高度概括与深化。在经历了夏、商、周奴隶制社会的繁荣时期,春秋时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变动时期后,秦汉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统一多民族封建
-
简介:第第88课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材分析】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统编新教材,由专题史体例回归通史体例,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务实求真。同时在历史教学功能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的编写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化、新体系、新内容,必然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如何解决新的教学情境中面临的新问题,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无可回避的新挑战。通史体例必然要求教师从更广阔的视角把握历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