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章末检测试卷章末检测试卷一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贝努小行星被科学家认为是来自太阳系形成最早的“时间胶囊”,因为它含有水冰及有机质。2016年9月8日,美国NASA发射探测器OSIRISRex,计划用七年的时间前往贝努“挖石头”并带回地球,希望发现与生命起源有关的线索。下图为“太阳系八颗行星示意图
-
简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和能量来源。2.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方式。2波长分布图中A是紫外区。C是红外区。图中B是可见光区,是太阳辐射能的主体,约占总能量的50。3对
-
简介:第四节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不同,其中A为横波,B为纵波。2.圈层界线D为莫霍面,F为古登堡面。3.内部圈层圈层图示特点地壳C由岩石组成,厚度
-
简介:第第22课时课时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学习目标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城市风。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掌握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一、热力环流1.概念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过程1垂直运动
-
简介:第三节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第第11课时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本身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2.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2周期名称长度参照点
-
简介:第第22课时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解释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2.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一、昼夜更替1.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不停地自转2.周期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3.意义调节地表温度,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思考“昼夜
-
简介:第第33课时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1含义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角含义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特例太阳直射点所
-
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地球在宇宙中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中天体的主要类别和天体系统的层次。2.说出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一、宇宙1.概念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2.天体宇宙的物质性1概念宇宙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2类型按照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
-
简介:第一节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第11课时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作用。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3.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1.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2.大气受热过程的三个环节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2太阳辐
-
简介:第第33课时课时大气环流与气压带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风带的形成学习目标1.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3.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4.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单圈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