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南朝诗两首》课时作业(含答案)

    • 资源ID:100389       资源大小:24.9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朝诗两首》课时作业(含答案)

    1、第19课南朝诗两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飞鸿响远音远音:悠远的鸣声B徇禄反穷海 徇禄:追求禄位C初景革绪风 绪风:不好的情绪D去矣方滞淫 滞淫:久留答案C解析绪风:指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B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C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D冬雷震震,夏雨雪。答案B解析A项“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丽”。C项“伤”“感”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悲伤”,“使感伤”。D项“雨”是名词用作动词,“降下,落下”。3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B进德智所拙,退耕

    2、力不任。C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D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答案C解析C项两句中相对的词语都不能形成对仗,所以不能构成对偶。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译文:_(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译文:_答案(1)水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园柳中的群鸟也变换了鸣叫声。(2)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绸。喧闹的鸟儿覆盖了春天的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谢灵运登池上楼中“_,_”两句写出了诗人进仕退隐皆难的困境。(2)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直接描绘新春景象的诗句是“_,_”。(3)谢朓晚登三

    3、山还望京邑中以比喻的方式描绘晚霞、江水的句子是“_,_”。答案(1)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课内阅读强化(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池上楼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与“薄霄愧云浮”中的“薄”相同的一项是()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B薄田十五顷C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

    4、春衫薄D日薄西山答案D解析“薄霄愧云浮”中的“薄”是“迫近、逼近”的意思,D项与之含义相同。A项“薄”是“微薄”的意思。B项“薄”是“土地不肥沃”的意思。C项“薄”是“厚度小”的意思。7诗的开头两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第一句写俯视园池,不禁联想到潜游的虬龙怜惜自己美好的姿态。一个“媚”字,生动地描绘出潜隐者悠然自得的情态。第二句写仰视高空,想象飞鸿振翅高飞而扬音九霄,描绘出进取者春风得意、奋发有为的情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的理想蓝图,这正与下文诗人当时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解析分析可知,这两句诗运用

    5、了起兴的手法。具体鉴赏时,可从手法产生的效果、作用等方面入手。(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8“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这两句描写了都城的繁华景象。“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显得愈加明丽辉煌的情景。“参差”二字既写出了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远望繁华都城时神情的专注。解析所要分

    6、析的两句诗描绘的是诗人远望所见,而诗句中的“白日”“丽”“参差”“皆可见”等,应该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白日”“丽”“参差”写出了都城的繁华,“皆可见”写出了诗人远望京城时的专注神情。9简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本诗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建康时登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眷恋京城的情感。解析作答时,一定要通读全诗,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再结合诗的标题及“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等句子进行分析。三、课外阅读拓展(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悼亡南朝沈约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

    7、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是说去年秋天十五的月亮,今年秋天又照着雕梁;今年春天的兰蕙芳草,明年春天还会吐出幽香。B前四句与五、六句形成一种对比,诗人悲哀的是人类生命的规律与自然不同,人的生命一旦凋谢,就永远消亡了。C七、八句写人死后,生前用过的东西用于烧祭或撤去,新的东西取而代之,目的是减轻诗人的悲伤。D九、十句描写浮尘蒙蔽了虚设的座位,孤独的帘帐覆盖着空空的床,表达了对妻子逝世的无比悲痛之情。答案C解析不是为了“减轻诗人的悲伤”,这是一种习俗,也表现出诗人看到这种变化,感觉到人非物换的悲伤。11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诗歌的“清怨”之风,

    8、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清”指的是诗歌清新婉丽的语言风格。例如诗歌前半部分写月亮、芳草,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意象、语言都清新婉丽。“怨”指的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基调。例如诗歌后半部分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体。而且由个体生命的消逝扩展到人类在永恒的自然中的渺小,更见沉郁。所以,整首诗歌显示出浓郁的“清怨”风格。解析诗歌风格首先体现在诗歌的语言特色上,这是最直观的,其次是诗歌的抒情特点和内容上,三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诗歌的基本风格。本题扣住“清怨”一词去思考,分别从“清”和“怨”这两个角度作答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

    9、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江南的故乡。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的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巧用数字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意远而势雄,尤显情韵之不俗。B颔联晚眺远景,点明了登楼的时间和环境氛围。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C颈联晚眺近景

    10、。诗人从声色的角度描摹了山雨将到,鸟雀仓皇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的景色,暗示了诗人孤独漂泊的处境。D此诗通过云、日、风、雨的层层推进,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答案C解析该项虚实结合: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表达出的是诗人对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从“万里”推向“千古”的哀怨感伤之情。13诗人登上高楼,为什么会产生“万里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_答案(1)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2)颔联写晚眺远景,夕照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达出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为国家的局势而愁。(3)颈联中,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注意事项

    本文(《南朝诗两首》课时作业(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