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项脊轩志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顾:只是B妪,先大母婢也先:先前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抚:抚养D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答案D解析A项顾:四下看。B项先:逝世的。C项抚:对待,照顾。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答案B解析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A、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均为副词,总共
2、。A项介词,根据/连词,相当于“来”。B项代词,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项指示代词,这/代词,它的。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项脊轩志中,“_,_”两句点出了项脊轩的狭小。(2)项脊轩志中,“_,_,_”三句写出了项脊轩的年久陈旧。答案(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2)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5学了项脊轩志后,老师写了两副对联的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你能写出来吗?(1)书海啸歌、庭阶寂静、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答: (2)方丈小屋,寄人心头悲喜答: 答案(示例)(1)老妪追怀、祖母殷望、妻子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2)八尺枇杷,寓人身后忧愁6某班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请你以主持人的
3、身份在赤壁赋和项脊轩志之间写一段串联词。要求关涉作品内容,衔接连贯自然,有文采,100字左右。答: 答案(示例)古往今来,每当月圆之夜,文人骚客面对良辰美景,引诗情,发感慨。东坡先生面对江风秋月,借主客问答,抒发人生感慨,忘怀得失,超然物外;震川先生于三五之夜读书项脊轩中,“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是归有光一生深情的寄托,下面请同学为大家朗诵项脊轩志。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
4、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迨:及,等待B往往而是 往往:处处C先妣抚之甚厚 厚:亲切D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日:整天答案C解析厚:深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5、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也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也不同答案D解析表承接;表修饰;是取独,不译;是代词。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子内外开了许多小门。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常与作者一起回忆往事。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时,都落下了眼泪。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答案C解析C项中的“祖母”都应是“母亲”。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译文: 答案(
6、1)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总共改变了两次。(2)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忍不住要大哭一场。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
7、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
8、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B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C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D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答案D解析原
9、文标点为: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指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先大夫”指已去世的大夫。如先王、先父。B“谪”在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迁”指职务变动,“左迁”指官员升官。C“登第”犹登科、及第。“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D“殁”指死。古代人对死的称呼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庶人称“死”。答案B解析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
10、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C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答案A解析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反。由“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几句可知。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译文: (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
11、其后有不知所在者。译文: 答案(1)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2)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参考译文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琅琅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靖初年,玉岩公被朝廷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面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
12、来记录我昔日的梦。”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地生活。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当年的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
13、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作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了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希望自己的子孙考取功名。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