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巩乃斯的马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突然从悠闲的假期生活,转入紧张的学习作息,孩子们难免会有不适应,有不少同学对学习心有余悸。有五千年厚重积淀的中华经典诗文可谓字字珠玑,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某市的路边摆放密集的垃圾桶,据称这是“为了倡导市民养成不要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但很多市民认为,此举有缘木求鱼之嫌。高速磁浮作为一种新型尖端轨道交通技术,其优势昭然若揭,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德国、日本等国已推出了多种磁浮交通运输方案。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粉墨登场,出门只带手机
2、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主要提供取现服务的ATM机正慢慢淡出舞台。这家曾获得众多荣誉的特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项目招标中出现如此严重、如此低级的造假行为,真可谓匪夷所思。A BC D答案B解析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词语使用不合句意。字字珠玑:形容诗文的语言精美。使用正确。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符合语境。昭然若揭: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不合语境。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不合句意,感情色彩也不当。匪夷所思: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符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
3、的一项是()A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种偏见,认为那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感觉迟钝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缺陷很难弥补。B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C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此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D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答案C解析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因此”应改为“因为”。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提出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有两种途径:_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_降低
4、对自我的期望。_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感往往难以如愿,_人们总是与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_是富豪也有自己的焦虑,因为他的比较对象不是不如自己的人,而是其他的富豪。_唯一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值。A一是二是当然如果那么/B一方面另一方面因为/就算总之C要么要么/因为即使因此D不是而是毕竟当然/总而言之答案C解析首先应该理清语段思路,弄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选择相应的虚词。第一、第二处是并列关系,结合语境可排除D,第四处是对第三处的解释,可填“因为”;第五处是假设关系,可填“即使”与下文的“也”进行搭配。4将下面三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可以调换个别
5、词语。它是马群的灵魂。它作为马群的首领当之无愧。它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答:_答案那匹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的马是马群当之无愧的首领和灵魂。解析先找出能作为句子主干的语句,比如第句,然后把其余两句变成修饰限制成分即可。5下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要求:必须原创,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60字。答:_答案(示例一)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龙马抖精神,奋蹄疾如风。(示例二)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萧萧长嘶,鸣声激荡群山!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骏
6、马奔驰,一往无前!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所写内容是“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注意“奔马”两个字,确定所写内容不是笼统的任何形态的马。其次要注意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从而使文字富有文采。最后,注意所写字数不能超过60。二、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家山踏遍中华窥两戎,无双毕竟是家山。(龚自珍)题记年轻时,我喜欢独自哼唱苏联名歌喀秋莎。只要“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溜出嘴边,一种轻纱薄雾般的温馨感,便导引我返回医巫闾山脚下的故乡。其实,故乡影像,在我少年时橙色的梦里并不是很清晰、很确切,
7、一切兰因絮果毕落于苍茫之中,只觉得家就是山,山就是家。只要推开屋舍的后门,闾山清泠泠、水洇洇的翠影,伴着天涯云树,便赫然闪现在眼前。当然最好是在久雨新晴的夏日,或者气爽天高的初秋,大地饱绽着新鲜,充满了泼辣的生机。我第一次亲近闾山,恰逢梨花开得正闹的时节。山坡上,原野里,到处泛滥着浩荡的春潮,浮荡起连天的雪浪。我们乘坐马车,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穿行于花林树丛中,像是闯进了茫无际涯的香雪海,又仿佛粉白翠绿的万顷花云浮荡在我们的头顶上。几十年间,这个景象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窗上,只要闭上眼睛,它便立刻浮现出来,特别是当我听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时候。盛夏的一天,我同三位文友聚坐在北京地坛的一间小亭
8、子里。一番豪雨过去,松林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凉爽。大家谈论的话题是退休后到哪里觅个合意的住所。一位说,老家烟台最为理想,碧树隐红楼,一枕清幽,春季繁花簇簇,夏天浓荫翳日,冬日又比较暖和。另一位来自云贵高原,他的首选是春城昆明。在北京闯荡了二十多年的小魏说他想在地坛附近赁屋小住,风晨月夕,伴着虫吟鸟唱,到地坛信步闲游。他的这种想法马上遭到了质疑,大家都说他是受了史铁生的影响。地坛是史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几乎灌注了他全部的情感,可别人未必受得住那份苍凉与寂寞。大家谈笑风生,颇有孔门四子“各言尔志”的意趣。当三人把目光转向我时,我说,我要回闾山老家。我出生在闾山脚下。父亲望子成龙,希望我有所作为
9、,便给我取了这个名字。六岁进私塾,校歌头两句就是“闾左辽西我校在,钟灵毓秀作英才”。及长,读到湛然居士文集,发现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在他七百多首的诗作中,忆及闾山的竟有二十来首。原来,耶律楚材生在北京,祖籍却在闾山西麓,那里也是他父亲及两个哥哥的庐墓所在。十几岁时,他曾回到闾山读了几年书。后来辅佐元太祖万里西征,而闾山旧隐仍然时萦梦寐,有诗可证:“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回到大都之后,日理万机,但家山依然刻刻在念。他向往着回归退隐:“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只是,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直到五十四岁生命终结之时,他还在宵衣旰食,勤劳王室。这些颇像当年的卧龙先生,他出山辅佐刘备时嘱
10、托自己的弟弟:“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谁知命运之神搬了个道岔,出师未捷身先死,星陨秋风五丈原。生命在卧龙身上停止时,正好也是五十四岁。早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即有关于全国名山“五岳五镇”的记载,东北为幽州,其山镇为医巫闾。“医巫闾”系东胡语音译,意为“大山”,在东北“三大名山”中尤负盛誉,风景绝佳,历代文人骚客登临寄兴,抒写情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较之于水,山更切近禅关,远于人境,望之辄有潇洒出尘之想。而此间瘦劲的奇松,幽峭的危岩,以及恍惚迷离、颠倒众生的神话传说,更饶有一种清寒入骨的丰神和超然远引的意蕴。闾山自东北逶迤西南,绵延百里。其地为塞外草原文明与农
11、耕文明、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封建文化交融互汇的结合带。如果说,“整个内蒙古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呼伦贝尔草原“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语),那么,医巫闾山一线则是他们研习中原文化、接受华风洗礼的大课堂。辽朝以来,此间文风夙盛,耶律倍和他的八世孙耶律楚材先后在闾山佳胜处建立了读书堂,殿宇岿然,书香袅绕,千载以还,旧貌一直保持完好。闾山内外,碑碣如林,题刻触目可见,仅北镇庙即有五十六座诗文碑,其中,元代的达十二座。过去这一带私塾多,读书人多,藏书家多。现在,文化教育事业仍很发达,民众十分重视人才的教养,学书作画蔚成风气。山里民风淳朴,似乎较少世故与机心,只是由于过分质直
12、、认真,有时不免透出几分呆气。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趣话:有个过路人向一位老者问询:“到大观音阁还得走多长时间?”老者瞠目不答。问路人以为遇见个聋子,便顾自向前走去。不料,刚刚迈出几步,便听老者在后面招呼:“回来,我告诉你,再有一袋烟工夫就到了。”那人怪他开始时何以不说,他说:“因为当时我不知道你的步子多么大。”逗得问路人噗哧笑了。不到闾山,已经十几年了。这次参加耶律楚材传研讨会,旧游重到,风物依然。在商品大潮滚滚滔滔、无远弗届的今天,山上山下仍是清幽雅静,整洁一新,没有看到其他名山胜境常见的香烟缭绕、市声鼎沸的景象,置身其间,确有一种回归自然、陶然忘机的感觉。东道主嫌游人稀少,希望我能帮助向外宣
13、扬一下。我说,天生丽质少人识,未必就是坏事。假如它也像有些景点那样,仕女如云,摩肩接踵,恐怕这块心灵的憩园也就化为乌有了。最后应该说明,耶律倍的读书堂,这次我并没有蹑履亲登,因为它高踞于闾山绝顶,实在太险峻了。比不得皇太子、东丹王,他是有肩舆代步的,而且,年龄也小我很多,当时不过二三十岁。当然,像这类需要仰头方可逼视的事物,毕竟总觉得离平常心太远,因此,不去攀援也好。(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6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喜欢苏联名歌喀秋莎中“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这句歌词,因而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在记忆中特别清晰。B文章写元朝宰相耶律楚材一生勤于政事,忠
14、心尽职,欲晚年退隐家乡而不得愿,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悲愤之情。C闾山地区文风夙盛,读书人多,诗文碑林立,这与历史上它是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交融相汇的结合带有关。D耶律倍的读书堂高踞于闾山绝顶,殿宇岿然,旧貌完好;但由于山路过于险峻,作者没能登临观览,不免感到遗憾。答案C解析A项强加因果。B项“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悲愤之情”错。D项“不免感到遗憾”原文并没表现出来。7作者引用诗句“踏遍中华窥两戎,无双毕竟是家山”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作者笔下的家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答:_答案风景幽美,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风浓厚(文教发达),民风淳朴。8有人认为,文章第自然段删去更好。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答:_答案(示例):同意。第段详细描写了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让读者身临其境,第段开始深情回忆闾山风物,两段内容联系紧密;中间插入第段几位文友讨论退休后住所选择话题,内容显得庞杂,文脉不够畅通。不同意。第段写作者和几位文友讨论退休后住所的选择,三位文友不约而同选择自己老家,并质疑想住在地坛附近的小魏,说明人们心中都有故土情节;这段内容具有丰富意蕴、深化主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