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基于此,他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苏轼的意图十分明确,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
2、诫,有补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苏轼在向哲宗皇帝申述自己因诗获罪的原因时说:“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仍复作诗文,寓物以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这说明苏轼确是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提倡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以揭发流弊、拯时救世。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用舍之间,安危攸寄。”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苏轼文艺中
3、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反映。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而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对苏轼诗贵传神的见解,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其一、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苏轼评诗人写物云:“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可以当此。”其二、诗要有“超以象外”的远韵。“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超以象外”的无限时空中,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这就是“远韵”。其三、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苏轼送参寥师诗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只有处心于静境,才能摆脱动境的干扰,才能洞察万物的纷纭变化;只有置心于虚空,才不为成见所蔽,才能容
4、纳万般妙境。唯其如此,才能写出体物传神、意境深邃的诗篇。而要使心境“空且静”,首先必须从烦琐的世俗事务中摆脱出来,使身心闲逸。闲逸才有空静,空静才有妙境和远韵。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者的个性,给人以“清新”之感。苏轼在评论诗歌时,常常用天工清新作为审美标准。在苏轼看来,自然清新的诗可以当餐,可以提神,清新是诗的生命,美的极致。苏轼“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素朴而
5、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以及“法天贵真”等,就已道出了不事人工雕凿的“天工”的实质。在苏轼的哲学思想中,最高的范畴也正是“自然”或“道”。苏轼追求自然之美,实际上是以他最理想的、至高无上的“道”或“自然”作为他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出色的文学批评家,苏轼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与其政治、哲学思想密切相关。B苏轼认为文章应当重“体用”而轻“华采”,这与他“有为而作”的文学主张在精神上是完全契合的,并且反映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C苏轼主张诗贵传神,认为成功的艺术作品不应追求摹写物象,而要传客观物象之神,且须具备“
6、超以象外”的远韵。D苏轼的“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常常被他用来作为评论诗歌的审美标准。答案C解析原文是“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追求是可以的,只是不能“满足于摹写物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他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并通过创作来实现文学揭发流弊、拯时救世的社会功能。B苏轼引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说明诗人要具备“写物之功”,传客观物象之神,达到“神似”,方能为“远韵”和“空静”提供发展空间。C只有处心于静境与虚空,方能摆脱动境的干扰和成见的蒙蔽,才能够把握住万物的
7、变化,容纳各种各样的妙境,进而创作出传神诗篇。D苏轼把“自然”或“道”作为自己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提出了“天工与清新”的诗画美学标准,认为出自“天工”者,会给人以“清新”之感。答案B解析方能为“空静提供发展空间”于文无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苏轼因诗获罪,然而通过他向皇帝申述自己获罪原因时的言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他对诗歌有所劝诫、有补于世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坚持。B林逋山园小梅其一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对梅花的枝条和香气进行了准确生动的描写,这符合苏轼“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的标准。C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8、诗”,这是因为,诗与画虽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D孟郊落第所作“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极尽忧伤,而得第所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欣喜无比,这体现了苏轼所追求的自然之美。答案C解析“这是因为”错,前后不具备因果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清香楼主聂鑫森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
9、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愉快。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尤其是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
10、。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宾主尽欢。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地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拨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
11、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是“大利年年”。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图”,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松树。夫人问:“怎么
12、不请雷老画松?”“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两人坐在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一幅幅松画。“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
13、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是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很是了不得!”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巳春应邀,雷默一挥。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雷默马上明白了。“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了一句。(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作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B甄仁自撰楹联不俗,说明他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他在店中常备空白大画册
14、以便书画家酒酣耳热之时留下墨宝,他这样做实际上是为了求利。C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雷默的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D小说中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是雅致的“清香楼”,人物是画家和“儒商”,人物对话偶用文言词句,语言典雅,使小说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答案C解析“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分析有误。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雷默的性格特点。(6分)答:_答案(1)豪爽,大度:不把争执放在心上,面对甄仁送酒,雷默要以画答谢。(2)重情义,轻利益:他的松画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在得知甄仁要给母亲庆寿后,虽与甄仁交情尚浅
15、,却愿意免费赠送。 (3)正直,品德高尚:有人花重金求他的画,他因为对方名声不好而不愿为之作画。6甄仁为母亲八十大寿求的画却出现在一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这个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个结尾的合理性。(6分)答:_答案(1)从情节看:小说前面写到雷默回绝房地产老板的高价购画,可见前面已有伏笔。(2)从人物性格看:甄仁精于算计,贪图利益,小说中多处写到,如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让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这样的甄仁,见利忘义,实属正常。(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16、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200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会同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微信“朋友圈”中的读书人多了,报刊媒体上倡导全民阅读的声音响了,各种荐书书目看不过来了,众多民间图书馆、绘本馆、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二:2017年4月18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
17、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注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摘编自2017年4月199it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注接触率:一个人或家庭在一特定时间内接触某一媒体的次数。材料三: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全民阅读报告”。从阅读报告整体来看,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阅读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10本,并且85%的受访者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电子书作为阅读的
18、重要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读者接受,而年轻一代更成为了电子阅读的生力军。其中,“90后”和“0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纸、电“一起读”成为主流。同时,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与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成为数字阅读时代的独特行为。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持续畅销,诗词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火诗词类图书。(摘编自2017年4月techweb)材料四:古有鱼传尺素,今有图书漂流。而当图书漂流遇到高铁,旅行的你会跟哪一缕书香邂逅?“鱼书计划”旨在推动全民阅读,“鱼书”二字出自中国古代典故“鱼传尺素”,意味
19、着书信的传递。参与图书漂流活动的旅客,可在候车厅的自助式图书漂流点鱼书漂流站上选取想要阅读的书籍,并通过输入身份证号码或车票信息注册个人信息,扫描图书编码之后,即可将图书借走。此外,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漂书上的官方二维码,进入漂书讨论区,与来自不同城市的漂书人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参与实时书评互动,让图书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漂流起来。(摘编自2017年4月长沙晚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后,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B分析各类数字化阅读接触率,我国成年国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近连续三
20、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C数据显示,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与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2009年的差距最小,2016年的差距最大。D数字阅读时代,年轻人成为电子阅读的生力军,他们大多愿意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与阅读有关的内容。答案C解析C项其实就是看懂图的数据关系就可辨别结论对错。此题藏着一个减法计算,把每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与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的数据相减就可以得出:2012年的差距最小,而不是2009年。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在国家层面出台鼓励全民阅读的相关政策、措施,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B相较于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我国成年国民的网
21、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上升较快。C大部分读者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并且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随年龄段的增大而提升。D热门影视剧推动了其原著的畅销,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稳居畅销书榜首。答案C解析A项“只有,才”表述过于绝对,不仅国家层面出台鼓励全民阅读的相关政策、措施,材料三中,读者自发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与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热门影视剧原著、电视节目也可带动大众的阅读热情,从而提高阅读率。B项原文“电子书作为阅读的重要形式而年轻一代更成为了电子阅读的生力军。其中,90后和0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纸、电一起读成为主流”。“00后”还
22、没有成年,“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上升较快”弄错对象、混淆范围。D项原文“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并没有说是“榜首”,曲解文意。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全民阅读。(6分)答:_答案国家出台政策,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关部门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读者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陆腾字显圣,代人也。腾少慷慨有大节,解巾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东魏兴和初,征拜征西将军,领阳城郡守。大统九年,大军东讨,以腾所据冲要,遂先攻之。时兵威甚
23、盛,长史麻休劝腾降,不许,拒守经月余,城陷被执。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太祖笑曰:“卿真不背本也。”即拜帐内大都督。未几,除太子庶子,迁武卫将军。既为太祖所知,愿立功效,不求内职,太祖嘉之。十三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三年,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江州刺史,爵上庸县公,邑二千户。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诸贼果弃其兵仗,或携妻子临城观乐。腾知其无备,密令众军俱上,诸贼惶惧,不知所为。遂纵兵讨击,尽破之,斩首一万级,俘获五千人。保定元年,迁隆州总管,领刺史。二年,资州盘石民反
24、,杀郡守,据险自守,州军不能制。腾率军讨击,尽破斩之。而蛮、獠兵及所在蜂起,山路险阻,难得掩袭。腾遂量山川形势,随便开道。蛮、獠畏威,承风请服。所开之路,多得古铭,并是诸葛亮、桓温旧道。是年,铁山獠抄断内江路,使驿不通。腾乃进军讨之。欲至铁山,乃伪还师。贼不以为虞,遂不守备。腾出其不意击之,应时奔溃。一日下其三城,斩其魁帅,俘获三千人,招纳降附者三万户。帝以腾母在齐,未令东讨。适有其亲属自东还朝者,晋公护奏令伪告腾云:“齐为无道,已诛公家,母兄并从涂炭。”盖欲发其怒也。腾乃发哀泣血,志在复仇。四年,齐公宪与晋公护东征,请腾为副。赵公招时在蜀,复留之。晋公护与招书曰:“今朝廷令齐公扫荡河、洛,欲
25、与此人同行。汝彼无事,且宜借吾也。”于是命腾驰传入朝,副宪东讨。五年,拜司宪中大夫。建德二年,征拜大司空,寻出为泾州总管。宣政元年冬,薨于京师。赠本官加并、汾等五州刺史,重赠大后丞。谥曰定。(节选自周书陆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B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C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D陵州木
26、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答案B解析“木笼獠”是一个部落名,中间不能停顿,由此可排除C、D两项。“腾”指陆腾,是下文的主语,所以“腾”前应停顿,由此可排除A项。故选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巾,古人常戴的一种头巾;解巾即除去头巾,指出任官职,与“解褐”意思相近。B庶子,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官职,周代主要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养等事。C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时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D驰传,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驾四匹中等马。在文中意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答案C解析
27、周代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爵。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腾慷慨有节,知恩图报。面对军威强盛的敌军,陆腾坚决不投降,坚守城池直到城陷被擒;后受太祖知遇,表示愿意立功效命。B陆腾颇有威名,功勋卓著。资州盘石百姓造反,据险固守,陆腾率军将其一举歼灭;陆腾根据山势开路,叛贼蛮、獠迫于威势,接受降服。C陆腾善用兵法,临机制变。面对铁山獠人阻断通道、音信隔绝的境况,陆腾带军征伐,佯装撤军,后伺机猛攻,连下数城,俘获招降甚众。D陆腾能征善战,为帝所重。陆腾素有智谋,多次打败獠人,深受皇帝重视;在东征时,皇帝因为其母在齐,就暂时放弃了东征的计划。答案D
28、解析原文是说“皇帝没有下令让他东征”,而并非“放弃了东征的计划”。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译文:_(2)贼不以为虞,遂不守备。腾出其不意击之,应时奔溃。译文:_答案(1)太祖放了他并且礼待他,询问他东魏的情况,陆腾盛赞东州的人物,又叙述时事,言辞语意抑扬顿挫。(2)贼人没有感到忧虑,于是不再防守戒备。陆腾出其不意地进攻他们,贼众立即奔逃溃散。参考译文陆腾字显圣,代州人。陆腾年少时慷慨有大节,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东魏兴和初年,征召任命他为征西将军,兼任阳城郡守。大统九年,(西魏)大军
29、东征,由于陆腾所守之处为军事要道,于是就先进攻他那里。当时军威十分强盛,长史麻休劝陆腾投降,陆腾不答应,坚守一个多月,城陷被捉。太祖放了他并且礼待他,询问他东魏的情况,陆腾盛赞东州的人物,又叙述时事,言辞语意抑扬顿挫。 太祖笑道:“您真是不忘本啊。”当即任命他为帐内大都督。不久,封他为太子庶子,升任武卫将军。既然受太祖的知遇之恩,陆腾表示愿意立功效命,不求在朝廷内任职,太祖对此表示嘉许。十三年,陆腾官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三年,陆腾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转任江州刺史,封上庸县公,食邑两千户。陵州的木笼獠仗恃险要地势,粗野剽悍,常常劫掠,皇上下诏命令陆腾讨伐。 獠人依山建城,攻打
30、它未能拔除。陆腾就在城下摆下许多声乐及各种杂技,显示没有作战之心。 贼众果然丢下兵器,有的还带着妻儿登临城墙观看取乐。陆腾知道对方没有防备,秘密命令各军一齐进攻,贼众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于是陆腾放手让将士攻击,将贼众全部击败,斩首一万人,俘虏五千人。保定元年,陆腾升任隆州总管,兼任刺史。保定二年,资州盘石的百姓造反,杀掉了郡守,据险自行固守,州中官兵不能制伏他们。陆腾率军讨伐,一举歼灭了他们。 蛮、獠兵及所在地区的贼兵又成群地起来反叛,山路艰险,很难偷袭。陆腾就估测山川地势,随其所宜,开拓道路。蛮、獠害怕他的威势,接受劝化归降。在他所开辟的道路上,见到不少古代碑刻,全是诸葛亮、桓温时所走的
31、古道。 同年,铁山獠人截断内江通道,使者、驿传不能通行。陆腾于是进兵讨伐。 本打算抵达铁山,却伪装撤军。贼人没有感到忧虑,于是不再防守戒备。 陆腾出其不意地进攻他们,贼众立即奔逃溃散。一天之内攻下三城,斩杀了敌人的首领,俘虏三千人,招抚接纳投降归附的人三万户。由于陆腾的母亲在齐国,皇帝没有下令让他东征。 恰巧有陆腾的亲属从东部回朝,晋公宇文护上奏说可以让人欺骗陆腾说:“齐人暴虐,已经杀害你的家人,你的母亲和兄长都被杀害了。”这是想激发陆腾的怒气。陆腾极其悲痛,哭泣不止,立志复仇。四年,齐公宇文宪与晋公宇文护东征,请陆腾担任副职。(恰巧)赵公宇文招当时在蜀,又留住陆腾。 晋公宇文护写信给宇文招说
32、:“如今朝廷命令齐公扫荡黄河、洛水一带,齐公想与此人同行。你那里没有事,姑且借我一用。”于是赵公命令陆腾驾驭驿站车马疾行入朝,辅佐宇文宪东征。五年,授任陆腾司宪中大夫。建德二年,陆腾征召入朝被封为大司空,不久,又出任泾州总管。宣政元年冬天,在京师去世。追赠原任官职,另加并、汾等五州刺史,重赠大后丞。谥号为“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畏人注杜甫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注本诗作于作者漂泊蜀中的第三年(公元762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异
33、方”是指异地他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他乡也能看到美丽动人的早春之景,这春景给了自己一些慰藉。B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清江万里远离都城长安,而自己离开都城又已经多年,在这种阔大辽远的境界之中愈发地显出作者的孤独渺小。C五言律诗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出的是作者青年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而本诗的情感与风格却与之截然不同。D尾联的“从”可以理解为“纵”,放任的意思;“榛草”即杂草。答案A解析应是突出身处异地他乡的漂泊之感。15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尾联所表达出来的情感。(6分)答:_答案尾联写的是作者生活之处已是门庭杂草丛生,就连马都不愿意从这里走过。首联写
34、的虽是早春美景,但作者漂泊他乡的愁情更浓。颔联写作者离开都城很远也很久,失意中的作者倍感孤微,而自己不敢见到他人,只适合过眼下这种幽居的生活,所以在尾联中作者用荒芜的庭院小路来揭示处境的凄惨与内心的孤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2)在杜甫登高一诗中,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名句是“_,_”。(3)姜夔扬州慢中,词人赋予池苑、古树以人的情感,说它们也讨厌谈论战争的句子是“自胡马窥江去后,_,_”。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35、猿猱欲度愁攀援(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我们在研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清代的考据学家在他们的小学训诂著作中所引用的材料,几乎遍及先秦两汉经史子集各种著作,但所引的唐宋诗词则_。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在经学居于思想文化正统地位的封建时代,人们对经学与文学的不同态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封建统治者大多竭力标榜经学,对儒生广开利禄之路,以便不断地对经学作出合乎时宜的诠释,通经致用,为自己的统治提供服务,经学一直居于君主专制统治思想学说的正统地位。随着经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儒家思想对塑
36、造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精神和道德伦理观念等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普遍认为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在先秦两汉时代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将其作为文学作品看待。孔子论诗,主张_的“诗教”,重视的是诗的政治、伦理功效。儒家的这种“诗教”思想,同时也决定并代表了它的文学观。楚辞虽然开汉赋之先河,屈原被认为是辞赋家之祖,但屈原、宋玉并不是文学的专职创作者,其身份主要是政治,文学创作不过是其政治生活的副产品而已。两汉时代,辞赋兴盛,其中多数作品夸饰铺张,(),这种现象随即遭到很多人的批评。至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也越来越明朗。由于文学创作主
37、体基本上是封建士大夫,因此,经学在他们心目中价值和地位的重要_,文学则不过是他们的馀业。与此相应,研究经学的儒家学者与从事文学创作的文人,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是高低相去甚远。自汉至清,经学“凡六变”,考据之风盛行,传统小学发展至巅峰,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清代学者研治小学的目的同样是阐明经学;而从事文学创作与研究,多数人是_的,至多不过是一种馀业。于是在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考据学昌隆,取得了空前的成就。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屈指可数温柔敦厚不言而喻不屑一顾B历历可数 温柔敦厚 一目了然 置之不顾C屈指可数 温情脉脉 不言而喻 不屑一顾D历历可数
38、 温情脉脉 一目了然 置之不顾答案A解析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历历可数: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温柔敦厚: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情脉脉:形容对人或事物怀有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事物极端轻视。置之不顾:放在那儿不管。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然楚辞开汉赋之先河,屈原被认为是辞赋家之祖,但屈原、宋玉并不是文学的专职创作者,其身份主要是政治,文学创作不过是其政治生活的副产品而已。B虽然楚辞开汉赋之先河,屈原被认为是辞赋家之祖,但屈原、宋
39、玉并不是专职的文学创作者,其身份主要是政治人物,文学创作不过是其政治生活的副产品而已。C楚辞虽然开汉赋之先河,屈原被认为是辞赋家之祖,但屈原、宋玉并不是专职的文学创作者,其身份主要是政治人物,文学创作不过是其政治生活的副产品而已。D楚辞虽然开汉赋之先河,屈原被认为是辞赋家之祖,但屈原、宋玉并不是文学的专职创作者,其身份主要是政治人物,文学创作不过是其政治生活的副产品而已。答案B解析原句“虽然”位置不当,应移至句首;“文学的专职创作者”语序不当,应为“专职的文学创作者”;“其身份主要是政治”成分残缺,应在“政治”后面加上“人物”二字。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却
40、不是为了追求辞藻的华丽艳美,而是为了追求讽喻效果B一味追求讽喻效果,而不注重辞藻的华丽艳美C一味追求辞藻的华丽艳美,而不注重讽喻效果D并不追求讽喻效果,还追求辞藻的华丽艳美答案C解析由括号前的“夸饰铺张”可知,辞赋是追求辞藻的;括号后说“这种现象随即遭到很多人的批评”,可见辞赋有很大的缺陷,既然前文说其重视形式,那遭受批评的部分肯定是其对内容的忽视。20下面一段话中,有五处用词不恰当或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五四”青年节那天,我校举办了一次大型“青春颂”演讲会,各班都选派代表参加,校长也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大会。会上,同学们一拥而上,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演讲
41、,博得了全场一片哗然。会后大家感到欣幸,但是更多的是感到责任重大。答:_答案“很荣幸地”应删去,或将“荣幸”改为“高兴”;“一拥而上”应改为“按着顺序”;“抛砖引玉”应改为“幽默风趣”(或“语重心长”);“哗然”应改为“掌声”;“欣幸”应改为“欣喜”。21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答:_答案(示例)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级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四、写作(60分)2
4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下面这样的人生提示。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丙:我觉得,你应该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
43、和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参考立意:人生的目标要高远,人要有远大的理想;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清楚自己想要的“目标”,人生才有正确的方向。参考例文认识自我,方可抵达远方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的梁某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嘉宾甲认为梁某应该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的理想;嘉宾乙认为远方不切实际,应脚踏实地;嘉宾丙认为先要认识自己,才能做出选择。我非常赞同嘉宾
44、丙的观点:梁某只有清楚明了地认识自我了,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而发光发热。“认识”两字为何意?“认”由言字旁和人字旁组成,即人通过言语或对话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识”知道了解的作用。这样看来,嘉宾乙的脚踏实地的行进和嘉宾甲的远大理想的树立都得建立在认识自我的基础和前提上,不能了解和认识自己,脚踏实地可能会南辕北辙,而远大理想则是沙中筑塔。梁某只能先认识自己,才能拨开迷茫的云雾。毫无疑问,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学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的他被称为学霸是当之无愧的。可是,正是因为他拥有丰富的学历,在择业时选择太多,反而带来了困扰。“自知是最难得的对自我的认
45、识”,梁某缺少的恰恰是自我认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擅长什么?唯有理清这些基本的问题,梁某才能在择业方面有明确的方向,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梁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做好眼前而不苟且。在找对方向的前提下,脚踏实地才有意义。认识自我是一个贯穿人生的命题,正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此时,梁某仍需要去认识自己,深层地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择善者而坚持,不善者而改之。唯有这样,才是对得过且过的顽强抵抗,才是脚踏实地的有力实践。试想,在我们生活中那些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的人,哪个不是积极反思自身,勇敢面对不足,大力改进发展的呢?梁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抵达远方。远方并不是除了遥远,一无所有。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下的第一步在于方向,足下的每一步在于每天的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梁某才能更好地挖掘出自己在金融、法律或新闻方面的更多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你看,最强大脑选手王昱珩能够协助警方破案不就是在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