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2.了解作者阐明的关于红楼梦情节特点的主要观点。3.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金钏儿()惶遽() 湍急()禄蠹() 笞挞() 漩涡()焙茗() 滂沱() 分道扬镳()如坐针毡()答案chunjtundch txunbitubiozhn(2)多音字脉喝捋答案mi/mh/hlu/l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答案(1)小厮/撕扯/嘶叫(2)辑录/缉拿/作揖(3)波澜/斑斓/谰言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禄蠹:_(2)笞挞:_(3)朕兆:_(4)构陷:_(5)如坐针毡:_(6)富丽堂皇:
2、_(7)天造地设:_(8)分道扬镳:_(9)飞短流长:_(10)语失伦次:_(11)不速之客:_答案(1)喻指贪求官位俸禄的人。蠹,咬器物的虫子。(2)鞭打,抽打。(3)征兆,兆头。(4)定计陷害,使别人落下罪名。(5)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6)豪华壮丽,气势雄伟。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也形容文章涵盖广大,辞藻华丽。(7)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8)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文中指创作方式不落俗套。(9)亦作“蜚短流长”。散布谣言,中伤他人。飞,散布。(10)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11)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
3、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对于五音不全、一心只想赚钱的李强来说,在演唱会现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简直让他如坐针毡,难受至极。()(2)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富丽堂皇,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这种人只能迷惑别人一时,最终会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3)这块石头简直是个天造地设的望台,在这里安个岗哨再合适不过了。()(4)那天,朱自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5)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飞短流长,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6)人们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赞美的,对言而无信、语失伦次的人是深恶痛绝的。()(7)由于接到请柬比较晚,赶到小李家时,
4、大家已经等了我好久了,我成了不速之客。()答案(1)(2)。应是“冠冕堂皇”(3)(4)。用于此处不合语境(5)。用于此处望文生义 (6)。脱离了句意中心(7)。“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2辨词填空(1)启示启事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我丢失了一个钱包,写了张寻物_。读完极限人生后,我受到很大的_。答案启事启示(2)偶然偶尔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偶尔:间或,有时候;属性词,偶然发生的。我闲暇时喜欢听音乐,_也打打扑克。平时管理不严,出现这种事故绝非_。答案
5、偶尔偶然三、名言警句课外名句红楼梦名句1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4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5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7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一、作者简介吴功正,1943年生,当代学者,江苏如皋人。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所从事的学科研究领域:美学、文学。著作有小说美学、中国文学美学、六朝美学史、唐代美学史等。二、背景展示本文属于小说评论,选自红楼梦学刊 1981年第3辑。作者以“宝玉挨打”这一重要事件为例,论证了红楼梦善于在
6、平淡生活中掀波澜、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的情节设计特点。三、文体知识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文学评论的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有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这部中国文学史的无价珍宝,引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发现它的秘密。它的魅力值得所有的人去关
7、注和探究。今天,让我们跟随吴功正先生走进红楼梦,看看他是如何评论红楼梦的。下面是本文的结构脉络导图,请阅读课文后将处填写完整。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答案情节的特点必然性层次感偶然性1文章开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评价红楼梦?这两个比喻句的含意是什么?答:_答案(1)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2)第一个比喻句指红楼梦是一部结构宏伟、构思奇巧、语言精美的文学巨著;第二个比喻句指红楼梦的情节跌宕起伏,自然天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重要的句子的类型: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
8、以下几种:(1)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2)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5)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此外,从出现的频率上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9、而产生的意义。2本文探讨曹雪芹安排情节的波澜的经验,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点是什么?提示文章第一段有明确的表述:“我们在本文中探讨的是曹雪芹安排情节的波澜的经验。由于小说作者致力于营造情节的波澜,就使这部不以惊险见长的多卷式长篇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答:_答案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点是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3“宝玉挨打”的情节设计有什么特点?文章具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答:_答案(1)“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2)文章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会必然性和情节必然性);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情节波澜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
10、迭进地推举上去);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4作者认为红楼梦是怎样具有了“吸引的力量”的?答:_答案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细致地、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广泛深入地反映了社会的面貌。同时又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这样就使这部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5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在构思行文上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1)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总说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独特性,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特点。(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叙议结合。主要运用例证法。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叙事类的文章
11、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波澜呢?结合课文以及自己平时的学习及写作体会,说说自己的看法。答:_答案(观点一)设置巧合。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个别特殊现象即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本质。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观点二)巧设伏笔。伏笔,指的是文章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是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物的提示或暗示。与这种提示或暗示呼应的就是照应。有伏笔就有照应。(观点
12、三)张弛有致。“张”就是事件的描述或情节紧张生动,“弛”就是事件的描述或情节弛缓或平淡。一篇文章,描述由紧张到松弛或由松弛到紧张,都会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波澜起伏之感。铺垫手法课文第4段中说:“红楼梦中的情节高潮是经过作者充分组织和准备,形成起来的。”这就是铺垫的效果。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可适当运用铺垫的手法,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铺垫是一种写作技法,是对即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它讲究一个行文的前后呼应。铺垫是记叙文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感、气势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先声夺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技巧点拨在运用铺垫手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
13、方面:1铺垫是一种蓄势于前、点化于后的构思方法,常以非主要情节、非主要物件、非主要细节作为主要情节、主要事物的准备和酝酿,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因果相承,交替连合,推动情节的发展。2铺垫一般用于文章开头,前后文有联系,并且前面的主题思想较浅,而后面较深,或先在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础,然后出现高潮。迁移运用下面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作文的结尾,请你运用铺垫手法,根据以下文字,给作文写一个开头,80字左右。结尾:还是这万籁俱寂的小院,那阵风已经走远了,或许是吹到远方的故友那儿去了吧?而我,还傻傻地伫立在那儿,忆着那风铃,那小河,那杨柳,那知了,童年还在继续,我还在继续。答:_答案(示例)我独自伫立在窗前
14、,小小的院子静悄悄的,一阵风吹过耳畔,仿佛童年时的乐曲回到了耳边,那是用风铃编的曲调,小河打的节拍,杨柳翩翩的伴舞,知了弹唱的合奏,我空灵的童年。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经典的魅力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它展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对几百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哲学思想、文化形态、民俗现象,甚至铁器、瓷器等手工业制造的重要史料。因此,这部经典名著值得我们一读。运用示例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提起红楼梦来,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名著到影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单说红
15、楼梦这部巨著,它不仅是中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珍奇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照耀着世界文学艺术之路,荣登全球文学的巅峰。200多年来,红楼梦正是以这样神奇的艺术魅力,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映照着自其问世以来各个不同时代人的精神生活,奏响了时代最强音,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美的旋律。大凡通读过红楼梦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说红楼梦是一个气魄宏大、细致入微、人物鲜活、景色美丽的人间世界,一个绝妙的艺术天地。读红楼梦,就像在浏览文学艺术宝库,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感受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而受到深邃的写作启迪,特别是红楼梦里的鲜活的白描手法,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文学描写的典范。二、课外素材北京
16、高考:经典必考记者从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获悉,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编写完成。记者注意到,相比往年,除英语学科没有变化外,其他学科考试说明均有变化。语文将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在语文的考试说明中,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为此新增三道参考样题,体现对经典阅读“考查内容”的理解。阅读经典是目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2015年高考“微写作”选做题中,就涉及了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四世同堂和巴黎圣母院;2016年红楼梦等12部经典阅读篇目作为例举篇目,暂未列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按照去年相关说明,2017年和2018年将逐步把这些
17、篇目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今年6部在此之列。选材感言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在于它体现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真、善、美;在于它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于它曲折迷离、跌宕取胜的情节;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思想;在于它或优雅温润,或大气磅礴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它对后人的道德情操的熏陶;更在于它经历了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传承。高考让我们关注经典,这一改革让人欣慰。红楼梦并不是梦老舍我写过一些小说。我的确知道一点,创造人物是多么困难的事。我也知道:不面对人生,无爱无憎,无是无非,是创造不出人物来的。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我若是写出来一两个站得住的人物,我就喜欢得要跳起来。我知道创造人物的困难,所以每逢在给小说
18、设计的时候总要警告自己:人物不要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看看红楼梦吧!它有那么多的人物,而且是多么活生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啊!它不能不是伟大的作品;它创造出人物,那么多那么好的人物!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世界名著中,一部书里能有这么多有性格有形象的人物的实在不多见!对这么多的人物,作者的爱憎是分明的。他关切人生,认识人生,因而就不能无是无非。他给所爱的和所憎的男女老少都安排下适当的事情,使他们行动起来。借着他们的行动,他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绝对不是一场大梦!我们都应当为有这么一部杰作而骄傲!对于运用语言,特别是口语,我有一点心得。我知道
19、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知道:有生活才能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必须是由生活里学习来的,提炼出来的。我的生活并不很丰富,所以我的语言也还不够丰富。其次,作品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感情。因此,人物就不能都说同样的话。虽然在事实上,作者包写大家的语言,可是他必须一会儿是张三,一会儿又是李四。这就是说,他必须和他的人物共同啼笑,共同思索,共同呼吸。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每个人物写出应该那么说的话来。若是他平日不深入地了解人生,不同情谁,也不憎恶谁,不辨好坏是非,而光仗着自己的一套语言,他便写不出人物和人物的语言,不管他自己的语言有多么漂亮。看看红楼梦吧!它有多么丰富、生动、出色的语言哪!专凭语言
20、来说,它已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它的人物各有各的语言。它不仅教我们听到一些话语,而且教我们听明白人物的心思、感情;听出每个人的声调、语气;看见人物说话的神情。书中的对话使人物从纸上走出来,立在咱们的面前。它能教咱们一念到对话,不必介绍,就知道那是谁说的。这不仅是天才的表现,也是作者经常关切一切接触到的人,有爱有憎的结果。这样,红楼梦就一定不是空中楼阁、一定不是什么游戏笔墨。以上是由我自己的写作经验体会出红楼梦的如何伟大。以下,我还是按照写作经验提出一些意见:一、我反对红楼梦是空中楼阁、无关现实的看法:我写过小说,我知道小说中不可能不宣传一些什么。小说中的人物必须有反有正,否则毫无冲突,即无写成一
21、部小说的可能。这是创作的入门常识。既要有正有反,就必有爱有憎。通过对人物的爱憎,作者就表示出他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也就必然地宣传了一些什么。不这样,万难写出任何足以感动人的东西来。谁能把无是无非,不黑不白的一件事情写成感动人的小说呢?红楼梦有是有非,有爱有憎,使千千万万男女落过泪。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无关现实,四大皆空的作品。二、我反对“无中生有”的考证方法: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人物和其他的一切,都清楚地写在作品里。作品中写了多少人物,就有多少人物,别人不应硬给添上一个,或用考证的幻术硬给减少一个。作品里的张三,就是张三,不许别人硬改为李四。同样地,作品中的思想是什么,也不准别人代为诡辩,说什么
22、那本是指东说西,根本是另一种思想,更不许强词夺理说它没有任何思想。一个尊重古典作品的考据家的责任是:以唯物的辩证方法,就作品本身去研究、分析和考证,从而把作品的真正价值与社会意义介绍出来,使人民更了解、更珍爱民族遗产,提高欣赏能力。谁都绝对不该顺着自己的趣味,去“证明”作品是另一个东西,作品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有考证者所考证出来的才是真的。三、我反对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的看法:我写过小说,我知道无论我写什么,总有我自己在内;我写的东西嘛,怎能把自己除外呢?可是,小说中的哪个人是我自己?哪个人的某一部分是我?哪个人物的一言一行是我自己的?我说不清楚。创作是极其复杂的事。人物创造是极其复杂的综合,不
23、是机械的拼凑。创作永远离不开想象。我的人物的模特儿必定多少和我有点关系。我没法子描写我没看见过的人。可是,你若问:某个人物到底是谁?或某个人物的哪一部分是真的?我也不容易说清楚。当我进入创造的紧张阶段中,就是随着人物走,而不是人物随着我走。我变成他,而不是他变成我,或我的某个朋友。不错,我自己和我的某些熟人都可能在我的小说里,可是,我既写的不是我,也不是我的某些朋友。有的“考证家”忘了,或不晓得,创作的规律,所以认为红楼梦是自传,从而拼命去找作者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而把红楼梦中的人物与人物的关系忘掉,也就忘了从艺术创作上看它如何伟大,一来二去竟自称之为不可解之谜。这不是考证,而是唯心的夹缠。(
24、有删节)读后启悟作者的观点是: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绝对不是一场大梦!并阐明理由:红楼梦有多么丰富、生动、出色的语言!有生活才能有语言,作品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感情。紧接着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提出一些意见:一、反对红楼梦是空中楼阁、无关现实的看法;二、反对“无中生有”的考证方法;三、反对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的看法。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左传名句赏析(7)1名句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释义鼎的轻重大小,(下面的诸侯)是不应该询问的。赏析这有一段故事: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楚灵王攻打陆浑之戎,到达雒水,在周王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灵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这一下就暴露了楚灵王的野心。王孙满回答:“鼎的大小轻重在德不在于鼎本身今周德虽衰,但天命未改,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一下就把楚灵王问鼎天下的觊觎之心给镇住了。“问鼎”便成为后世觊觎君位的典故。2名句虽鞭之长,不及马腹。释义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赏析“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世便凝缩为“鞭长莫及”的成语,比喻力量达不到。这说明凡做事,当视条件而定,要量力而行,度时制宜,既不可盲目蛮干,更不能做自己能力不可企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