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长:高B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挖深C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殷:深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排斥,罢免答案A解析长:生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答案D解析骨肉:古今义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均为形容词,诚实、忠诚。A项形容词,安定/疑问副词,怎么。B项动词,追求/动词,请求。D项动词,轻视、怠慢/副
2、词,忽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简能而任之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D择善而从之答案C解析C项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是形容词用作名词。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便会人尽其才的句子是“_,_,_,_”。答案(1)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二、课
3、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
4、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固其根本根本:树根B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管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D虽董之以严刑 董:懂得答案D解析董:督责。7下列各句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居域中之大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相同,和不同答案D解析和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它。8下列对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
5、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B古代的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主要与他们品德的衰微有关,这是一种普遍的规律。魏征以此说明唐太宗要守成力量已经不足了。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确保社稷的稳定长久。D这两段分别从设喻和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B项魏征的用意是提醒唐太宗,“守成”要注意积“德义”,而不是说唐太宗力已不足。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文:_(2)虽董
6、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译文:_答案(1)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2)即使用严刑峻法来督责他们,用发威动怒来震慑他们,最终(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外表恭顺但心里并不顺从。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上皇帝书(节选)苏洵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布衣臣苏洵,谨顿首再拜冒万死上书皇帝阙下臣自惟疏贱,未敢遽言,而其近而易行,浅而易见者,谨条为十通,以塞明诏。其六曰,臣闻法不足以制天下,且法必有所不及也。先王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略,而济之以至诚,使天下
7、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之所能禁,亦其中有所不忍而已。人君御其大臣,不可以用法。以天下之大而无可信之人,则国不足以为国矣。臣观今两制以上,非无贤俊之士,然皆奉法供职无过而已,莫肯于绳墨之外,为陛下深思远虑,有所建明。何者?陛下待之于绳墨之内也。臣请得举其一二以言之。夫两府与两制,宜使日夜交于门,以讲论当世之务,且以习知其为人,临事授任,以不失其才。今法不可以相往来,意将以杜其告谒之私也臣愚以为如此之类,一切撤去。陛下赫然震威,诛一二人,可以使天下奸吏重足而立,亦必有倜傥非常之才,为陛下用也。其十曰,臣闻古者所以采庶人之议,为其疏贱而无嫌也。今臣幸而未立于陛下之朝,无所爱惜顾念于其心者。是以天
8、下之事,陛下之诸臣所不敢尽言者,臣请得以僭言之。陛下擢用俊贤,思致太平,今几年矣。事垂立而辄废,功未成而旋去,陛下知其所由乎?虽得贤臣千万,天下终不可为。何者?小人之根未去也。陛下遏士大夫有礼,凡在位者不敢用亵狎戏嫚以求亲媚于陛下,而谗言邪谋之所由至于朝廷者,天下之人皆以为陛下不疏远宦官之过。陛下特以为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阴贼险诈,为害最大。天下之小人,无由至于陛下之前,故皆通于宦官,珠玉锦绣所以为赂者络绎于道。陛下纵听不用,而大臣常有所顾忌,以不得尽其心。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故曰/小人
9、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B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C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D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答案D解析“有为所抑”是被动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者”不能用在句首,排除B项;“臣故曰”是主谓短语,不能分开,排除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嘉祐三年”中的“嘉祐”是皇帝年号,这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B“布衣”,指穿着朴素。C“阙下”,宫
10、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所。借指朝廷。D“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比喻规矩或法度。答案B解析布衣:代指老百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六条中,苏洵认为,法律是所有事情进行的依据和束缚,否则“国不足以为国”。B从第六条的内容看,宋代对臣子严加防范,对大臣也很猜忌,制定了不少法律制约大臣。C在第十条中,苏洵认为擢用俊贤效果不大的根本原因是“小人之根未去”。D苏洵在阐述主张时能够抓住要害,深入剖析,我们会为他痛快淋漓的气势,酣畅雄健的笔调所吸引。答案A解析A项文中说的是“君主统治臣子,不能够用法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观今两制以上,非无贤
11、俊之士,然皆奉法供职无过而已,莫肯于绳墨之外,为陛下深思远虑,有所建明。译文:_(2)陛下纵听不用,而大臣常有所顾忌,以不得尽其心。译文:_答案(1)我看如今在两制以上,并不是没有贤能杰出的人才,然而他们都奉守法制做自己的工作没有过错罢了,从来不肯在法度之外,替陛下深深地思考,作长远的谋划,从而有所建树。(2)陛下您即使听了也不采用,可是大臣们常有所顾忌,因而不能够尽心尽力。参考译文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的老百姓苏洵,磕头拜两次,冒着死罪给皇上您上疏我自己粗俗鄙贱,不敢随便地说,但那些目前的容易做的,浅显的容易看见的,仅写了十条,来弥补您英明的决策。第六条是,我听说法制不足以管制天下,况且法
12、制有不能涉及的地方。先王知道它有涉及不到的地方,所以能够保留其大体的道义,却用真挚的诚意来施行它,让天下的人之所以能够不欺骗我,这不是我们的法制不能够禁止这些事情,而是因为其中有不忍心的因素存在。君主统治臣子,不能够用法制。这么大的天下却没有可以亲信的人,那么国家将不再称其为国家了。我看如今在两制以上,并不是没有贤能杰出的人才,然而他们都奉守法制做自己的工作没有过错罢了,从来不肯在法度之外,替陛下深深地思考,作长远的谋划,从而有所建树。为什么呢?陛下在规定的制度之内对待他们。请允许我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两府和两制,应该让他们日日夜夜在门口交相出现,来讲谈论述当今的事务,况且熟知每个人的
13、待人处事的方式,碰到事情便委以重任,以不失掉他的才能。如今法律规定不可以互相往来,用意就是以此来杜绝私交上的求告拜谒我认为像这样的官职都应该撤掉。陛下如果能显示威风,杀掉一两个这样的人,那么天下的奸恶的小吏必然非常恐惧的站立,(那时)也一定会有杰出的与众不同的人才被您任用。第十条是,我听说古代的人之所以能够采纳一般人的建议,是因为不管粗俗鄙陋都不嫌弃。如今我有幸没有站在您的朝堂之上,没有什么爱惜的,只是挂念在心里的。因此天下的大事,陛下的诸多臣子都不敢详细地阐述见解,我请求超越本职去说出这些话。陛下您提拔任用贤能的人,想要达到太平的境地,到如今有好几年了。事情接近成功就被废弃,没有取得功业就转
14、身离去,陛下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虽然您得到了贤能的人有千千万,天下终究没有成就什么大事。为什么呢?小人的根基没有被去掉啊。陛下对待士大夫有礼有节,凡是在官位的人都不敢用不正常的手段来从您这里求得宠爱,进谗言的邪恶之人因此能够来到朝堂,天下的人都认为陛下您不会疏远宦官小人的过错。陛下只是以为他们是一些侦查消息的人和供来取乐的人,却不知道他们是阴险狡诈的人,危害最大。天下的小人,没有门路来到您的面前,所以就都通过宦官传达,那些用来贿赂的珠玉锦绣在路上是络绎不绝。陛下您即使听了也不采用,可是大臣们常有所顾忌,因而不能够尽心尽力。所以我说,小人的根基没有去掉。古代的小人,有的被有才能的人压制住了,后来反而会激起天下的大的祸端,我每每想到这就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