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01205       资源大小:310.8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学案(含答案)

    1、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核心素养目标语言目标: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思维目标: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审美目标: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激趣导入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矛盾冲突。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郑伯克段于鄢,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第1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逆生,指胎儿出生时脚先出,即难产),惊(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姜氏,故名曰寤生

    2、,遂恶(讨厌)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屡次)请于武公,公弗(不)许。请概括段意:写武姜恶郑庄公、爱共叔段。(第2段)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佗(通“他”,别的)邑唯命(即“唯命是听”,只听从您的命令)。”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大,通“太”)叔。(第3段)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古代度量名称,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通“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公曰:“姜氏欲之,焉(哪里)辟(通“避”,避开)害?”对曰:“姜氏何厌(满足)之有!不如早

    3、为之所,无使滋蔓(滋长蔓延)。蔓,难图(图谋)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倒下),子姑待之。”请概括段意:祭仲进言共数段的危害。(第4段)既而大叔命西鄙(边邑)、北鄙贰(两属)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受不了)贰,君将若之何(怎么办)?欲与(给)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不用,“庸”通“用”),将自及。”(第5段)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到)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亲),厚将崩(崩溃)。”请概括段意:共叔段扩张势力,庄公虚伪以对。(第6段)大叔完聚(修治城郭,聚集人民),缮(修整)甲兵,具(备)卒乘,

    4、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率领)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逃跑)共。请概括段意: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第7段)书(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战胜);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自动出奔),难之也。请概括段意:春秋的评价。(第8段)遂寘(通“置”,安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到)黄泉,无相见也!”既而(不久)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赠送)之。”公曰:“尔有母遗(赠送),繄(语助词

    5、)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担心)焉,若阙(通“掘”)地及泉,隧(名词用作动词,挖地道)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对)?”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快乐的样子)。”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舒畅的样子)。”遂为母子如初。请概括段意: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第9段)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推广)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竭尽),永锡(通赐)尔类”,其是之谓乎!请概括段意:作者评价颍考叔。二、请结合课文在下图空缺处填出相应内容。答案共叔段扩张势力,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杀机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微任务活动一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6、1(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译文:_(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译文:_(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译文:_答案(1)先王的制度规定,(城市之大小)大城市不得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城市不得超过九分之一。(2)姜氏有什么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适当地方,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滋长蔓延,就难以对付了。(3)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人的统治,现在您打算怎么办?微任务活动二梳理文章大意2请梳理文意,说说文中写了哪些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答:_答案(1)姜氏和郑庄公的矛盾(寤生、恶之);(2)郑庄公和共叔段的矛盾(扩张、袭郑

    7、);(3)大臣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是否除掉共叔段);(4)郑庄公自身心理的矛盾(是否囚禁母亲)。主要矛盾是郑庄公与共叔段两大对立阵营之间的矛盾。微任务活动三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3从全文来看,郑庄公、共叔段分别是怎样的人?答:_答案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共叔段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微任务活动四赏析文章的详略安排4本文记叙了一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从发生、发展、激化到最后解决的全过程,但重点十分突出,详略安排十分恰当。请思考:文中对姜氏、共叔段母子的密谋及活动一笔带过,为什么?答:_答案姜氏、共叔段母子的密谋及活动,在文章中并没有作正面描写,只是通过简要的记叙和郑庄公

    8、与祭仲、公子吕的对话表现出来,这样写不仅使文字显得十分简洁,而且突出了郑庄公在这场斗争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姜氏、共叔段的密谋活动,郑庄公了如指掌;而姜氏、共叔段对郑庄公的险恶用心及严密布置却毫无所知。妙在似明实暗,似暗实明。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对话,郑庄公这个奸雄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郑庄公在文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暱,厚将崩”,作为亲哥哥,看到母亲和弟弟干危害国家的事情却不去制止,反而纵容他们,使他们陷入罪恶的境地,然后再讨伐、驱逐掉。郑庄公的行为符合“义”吗?答:_答案(示例)封建社会讲究兄友弟恭。姜氏离间儿子关系、共叔段分裂国家的行为实属“不义”;但庄公明知母

    9、亲和弟弟图谋不轨但仍纵容不问,为了给自己争得剪除异己的合理的借口,违背了“兄友”的做人准则,同样也是在行“不义”。他的行为不值得赞美,理应受到谴责。助读材料一、了解作者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春秋时期的左丘明,祖孙三代均为史官,他身残志坚,其惊世名著左传、国语驰名中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他德高望重、才识渊博,力荐孔子为鲁国司寇,为孔子所推重,孔子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司马迁称他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史学界推其为中国史学的

    10、开山鼻祖。其故里山东肥城亦因此而获“君子之邑”的美称。注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之盲左。相传著有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有国语,为我国最早的国别史。二、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矛盾冲突。“郑伯克段于鄢”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三、文学知识“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11、,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着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班固并说左丘明是鲁左史,大多人认可这个说法。郑伯克段于鄢是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1通假字句子通假字佗邑

    12、唯命通“他”,别的谓之京城大叔通“太”,太叔是尊称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通“三”,数词姜氏欲之,焉辟害通“避”,避开无庸,将自及通“用”,用得着遂寘姜氏于城颍通“置”,安置若阙地及泉通“掘”,挖永锡尔类通“赐”,赐予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都城都城过百雉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今义:首都。以为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把当作。今义:动词,认为。至于至于廪延古义:一直到。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小人小人有母古义:自称的谦辞。今义:人格卑鄙之人。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除蔓草犹不可除动词,除去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动词,拜官授职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副词,除了,

    13、除非爆竹声中一岁除动词,逝去,过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名词,台阶乘具卒乘shn,战车乘彼垝垣,以望复关chn,登、升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chn,趁着、凭借吏大喜,大呼乘之chn,追逐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n,量词,指古时一车四马抽矢叩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shn,“四”的代称制先王之制名词,制度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掌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名词,规模,体制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指挥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名词,形制,构造及生庄公及共叔段和及庄公即位等到无庸,将自及到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施及庄公推及,顾及4.重点虚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之遂恶之代词,他国之害也助词,的姜

    14、氏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往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我焉虢叔死焉兼词,于此,在那里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怎么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盘盘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草木无知,叩焉何益代词,之5.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惊惊姜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度今京不度名词用作动词,合法度弟段不弟名词用作动词,像个弟弟(或通“悌”)隧隧而相见名词用作动词,挖地道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判断句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被动句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无标志的被动句式宾语前置句姜氏

    15、何厌之有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即“有何厌”、“患何”君何患焉其是之谓乎“是之谓”,就是“谓是”,“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固定句式君将若之何“若何”是固定句式,译为“怎么办”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于申”介宾结构作状语郑伯克段于鄢“于鄢”介宾结构作状语二、名言警句1课内名句多行不义必自毙。2课外名句(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三、文化常识1“都城过百雉”雉:古代度量名称,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按古时制度,城市之大小,大城市不得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城市不得超过九分之一。一、

    16、关于郑伯克段于鄢的解读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亲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帐”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我们凭自己的生活体验深知,亲情在很多时候是脆弱的,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亲情远远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导致的矛盾冲突。当然,兄弟相争,并非完全没有是非曲直,并非完全没有正义、真理的存在。比如,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权位之争,按传统观念,长子是王位天然的继承者,是“天理”,不容有违背。这样,郑庄公就代表了合理的、正当的一方,而共叔段夺取王位的图谋,便是不合理的、不正当的。代表合理的、正义的一方,往往充满“正气”,可以慷慨陈辞。鸣鼓攻之,可以稳坐如山,居高临

    17、下,所以郑庄公才可以自豪地、以先知的口吻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抛开这个故事不论,“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算是一条普遍真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几乎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作恶的人,搞阴谋诡计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如果坐着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作恶者“自毙”,显然是愚蠢的,无异于自己坐以待毙,很可能让作恶者占尽了风光好处。我们要相信毛主席说过的:“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对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么说来,以恶抗恶,以暴力抗恶,以阴谋诡计对阴谋诡计,在一定范围内便是合理

    18、的事。真理、道义总得以某种方式来加以捍卫,对真理、道义的信念,总不能替代实际有效的行动,就好比强盗闯进我们家里,是不可能凭借善良的愿望和对正义的信念来阻止强盗的抢劫的。唯有拿起武器,同强盗搏斗,把强盗赶出家门去,才是用行动来维护自己的信念,因而真理、正义才可能得到证明,得到捍卫。儒家传统一直是主张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在内心承认的真理,在思想和言论中确信的原则,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加以体现,让真理、原则变成行动的指南。如果能做到这样,不义、恶行、阴谋等等,就既不是可怕的猛兽,也不是不可战胜和征服的。关键不在对方,而在自己是否能挺身而出,以及如何挺身而出,从而让东风压倒西风。二、关于郑伯克段于鄢的赏

    19、析文章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赏析耐人寻味与权力至上故事从公元前722年说起,在郑国发生了一起骨肉相残的事。这就是春秋中的“郑伯克段于鄢”,公羊、谷梁也都提及此事,但后人认为左传的文字最具体精彩。文章一开始就提起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姜氏厌恶他的儿子郑庄公,原因是庄公出生时难产,可是她对于共叔段,却又非常溺爱,屡次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虽遭武公拒绝,但姜氏并不就此罢休,这就充分说明这个女人不仅愚蠢而且顽固。姜氏的一个恶、一个爱,始终贯穿于矛盾的产生、发展和激化的过程,正是这篇文章的脉络所在,即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按照现在的话讲,郑庄公就职以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制

    20、,这个地方在虎牢,形势很险要,姜氏用心不良,庄公是心知肚明,当然不能允许,告诉姜氏:“制佗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结果为郑武公所灭,对于庄公这段话中所包含的杀机,姜氏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她求“制”不得而反过来又求“京”,这一切都在庄公意料之中,由此可见,姜氏的计划篡权一开始就落入庄公的掌握之中。可见,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总是把维护自己的权力放在首要的地位,即使是母子兄弟之间,也丝毫没有缓解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郑庄公就位到共叔段外逃,共经历二十二年,这漫长的岁月,突出表现了庄公蓄谋已久,甚至连他的大臣也觉察不出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全都被蒙在鼓里,当祭仲提出“京”的制度不符合规定时,庄公却说:

    21、“姜氏要这么干,我有什么办法呢?”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等到祭仲提醒他“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时,他才“无奈”地说了句“多行不义”的话,这个“毙”字和“虢叔死焉”的“死”字是一脉相承的,即使在这一点透露之中,也遮上了一层帷幕。似乎表明这件事情的发生,是很自然的,也就是说共叔段是自杀,而非他杀。这样,庄公企图逃避杀其弟弟共叔段的罪责也就得逞了,可见庄公是既狠毒又狡猾。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权力欲望的沟壑是永远填不满的,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的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在庄公手里,如果加以扼制,共叔段就会收敛

    22、,郑庄公企图使其自我毁灭的目的就会落空,因此,不管共叔段使“西鄙、北鄙贰于己”也好,还是进而把二邑归为己有,封地扩展到廪延也好,庄公都不露声色,听之任之,即使他的心腹公子吕连续向他提出警告。甚至说出“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这样的话来激他,他都不为所动,这说明庄公的深藏不露,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等到共叔段做好了进攻国都的准备,并得知姜氏开城作内应的时间之后,才“可矣”。公子吕伐京后,共叔段逃到鄢,庄公亲率军攻鄢,终于使共叔段彻底垮台,对于姜氏当然也不放过,把她放逐到城颍,且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怨恨之深溢于言表,再也用不着掩盖了。和郑庄公的极端冷酷相此,共叔段则表现为极度

    23、狂热,这种狂热,既表现了攫取权力的野心,也表现了施展权术的低能,共叔段的步步逼近,实际上都是在步步落入庄公为他设下的陷阱,争权夺利,可以使人变得冷酷无情,也可以使人变得骄横狂热,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封建统治者罪恶本质的表现。因此,这一对亲兄弟,犹如一根毒藤上结出的一双恶果,其胚胎并没什么大的区别,不过一个是胜利者,一个是失败者而已。姜氏和共叔段母子两人的密谋及活动,在文章中并没有作正面描写,只是通过简要的记叙和郑庄公与祭仲、公子吕的对话表现出来,这样写文章,不仅使文字显得十分简洁,而且突出了郑庄公在这场斗争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姜氏、共叔段的密谋活动,郑庄公了如指掌;而姜氏、共叔段对郑庄公的险恶用

    24、心及严密布置却毫无所知。妙在似明实暗,似暗实明。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对话,郑庄公这个奸雄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笔者认为,文章接下来叙述“遂为母子如初”这一段更为精彩。“遂为母子如初”这句话文字虽浅显,就字面来看不难理解。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第12页,中华书局1981年3月第2版)译作“从此作妈妈作儿子还和当初一样”。令人深思的是,“初”字所涵盖的时间区域相当宽泛,这个“当初”到底是指何时呢?清朝李绍嵩在其编订的新订批注左传快读中说道:“传凡言初者,因此年之事而推其所由始也。”(新订批注左传快读卷一隐公)也就是说,凡是发生在叙述事情之前的事,都可用“初”字来表述其发生

    25、时间。由此,我们从郑伯克段于鄢可以知道,庄公与姜氏虽为母子,但关系一直是很不正常的。她母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关系状态。“母子如初”到底是指称庄公与姜氏哪一时间段的关系状态?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这都让人琢磨不透。庄公因为姜氏十分宠爱共叔段乃至纵容共叔段谋反,并充当其偷袭郑国的内应而发誓断绝母子关系,并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显然,庄公与姜氏之间后期的关系是极不正常的。不过,大凡读过郑伯克段于鄢的人,也许都会这么认为,郑伯克段于鄢深刻揭露了郑庄公及其母、弟极端自私、残忍、为权力而骨肉相残的阶级本质,客观地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及伦理道德的沦丧。并认为其中最该批判的就是郑庄公,因为他阴险、虚伪、

    26、狡诈。然而,看过左传全文,尤其是仔细分析了其中有关郑庄公的描写,又使人不得不认为,如此给郑庄公下断语,太片面,太武断了。左传从鲁隐公元年记起到庄公去世,22年中,他的事迹在左传中是有许多记载的。他是这段时间内左传记载的最活跃的一个人物。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评价任何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要从文学创作的实际出发,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左传严格地说算不上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具有较强文学意味的历史著作。而对于郑庄公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更要以历史的、科学的、公正的态度,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实事求是地分析,这样才能给其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本着

    27、这一原则,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在左传的全部描写中郑庄公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再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看人们对郑庄公的评价是否公允。首先,在左传的有关描写中,郑庄公是尊王崇礼的。他的一些作为在当时王权日趋衰落的形势下是很受时人称许的。其次,郑庄公具备了当时作为一个出色政治家所必须具有的良好素质,但却一直也没有称霸诸侯的野心,更加说明了王权意识、道德观念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第三,郑庄公虽然尊王崇礼,但并不因循守旧。他的某些行为体现了人们对于王道和礼仪制度的新认识。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郑庄公所活跃的时代,正是我国社会的春秋时期。这是一个由宗法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宗法制度崩溃

    28、、伦理道德沦丧,各种礼仪制度及社会风俗也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弑父杀兄、盗母偷婶、背信弃义,统治阶层中的一些腐朽荒淫者真是无所不为。基于以上事实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克段于鄢”事件上,人们对庄公的评价是失之偏颇的。诚然,庄公对段的确是费了些心思,耍了点手腕,但如上分析那是势之所迫。(有删改)两篇文章的角度有何共同之处?答:_答案第一篇文章对郑伯克段于鄢做了一个简单的解读,重点强调其中蕴含的处事道理,关键时刻要做到挺身而出,努力捍卫自身权利,毕竟“多行不义必自毙”。第二篇文章对郑伯克段于鄢的情节、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在对郑庄公的分析中,文章从另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正名,认为郑庄公的形象

    29、特点里固然有他的城府和阴险,但同时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成熟和谋略。对我们了解郑庄公这一人物形象,提供了一个角度。你如何评价郑庄公这个人物形象?答:_答案(示例)传统观点都认为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郑庄公的苦衷,母亲的偏心、弟弟的不敬都促使了郑庄公最终的选择。所以这个人物,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固然对母亲胞弟阴险狠毒,但同时也有自己的满腹委屈和心酸苦楚。而他的做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是他政治上成熟有谋略的表现。素材点击姜氏何厌之有!多行不义必自毙。角度运用知足;自律。精彩运用常言道:贪心不足蛇吞象。在名利面前,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心态。贪婪是

    30、一片无底的沼泽地,它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草,草地上盛开着鲜花,鲜花上停留着蝴蝶,鸟儿在草地上空鸣叫。殊不知,美景下面是无尽的淤泥,张着贪婪的大口,等待你的进入。共叔段是个贪婪狂妄、愚昧无知的人物。他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发动叛乱,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落得个流亡的可悲下场。衬托手法课文借鉴衬托手法的运用,使本课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生动。以共叔段的贪婪狂妄和愚昧无知,衬托郑庄公的老谋深算;以姜氏的昏聩和随心所欲,映衬郑庄公的精明和藏而不露;以祭仲和公子吕为国除害的迫切心情,衬托出郑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高明;以颍考叔的“纯孝”反衬郑庄公的

    31、不孝与虚伪。运用点拨衬托手法,是指以一些次要事物或人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或人物的写作方法。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好(坏)上加好(坏),反衬就是截然不同,也可以叫作对比衬托。常见的衬托手法有:(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再如爱莲说,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形象。(2)以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心情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即时训练用衬托手法写一个作文片段,记人记物均可,30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我喜欢花

    32、,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需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了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注意事项

    本文(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