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01780       资源大小:138.5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学案(含答案)

    1、学案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标要求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知识梳理1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2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特点: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表现: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特点: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

    2、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试判断: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提示错误。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重点突破区分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特征基本内涵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时代性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先进性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它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典例运用典例150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

    3、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A B C D答案B解析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特征,塞罕坝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塞罕坝精神“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体现了民族精神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正确,选B。与材料无关;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典例2近几年,100多名共产党员牺牲在反贫困斗争的决战场上,用生命与付出铺就百姓致富

    4、路。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于命运,不甘于贫困,竭尽拼劲、韧劲和闯劲,以伟大的决战标注民族精神的新高度。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脱贫致富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A B C D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奋斗精神、梦想精神和牺牲精神,带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熔铸了新的时代内容,故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错误;脱贫致富作为实践活动不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表述错误。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知识梳理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

    5、因(1)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5)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试判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提示错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在当今世界,经济力和科技力

    6、等物质力量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2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时代课题: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2)青年的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

    7、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始终发扬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请思考:有人认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提示不会。中国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重点突破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1)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8、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民族精神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牢铸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提醒民族精神作为文化的范畴不能决定文化的发展,更不能决定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途径内容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立足实践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的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3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1)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人

    10、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2)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要根据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5)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6)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又可以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典例运用典例3要实现

    11、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将“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即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提升国家的创造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工匠精神”是解决国家创新能力不足的主导力量A B C D答案B解析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以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对提升综合国力的影响,符合题意;夸大了文化的作用。典例4某班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展开讨论,小王同学在讨论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

    12、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观点()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A B C D答案A解析小王同学的观点只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积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们消极的一面,故选。该观点并未从其他角度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不是正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排除。议题: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一“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13、。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基因,“红船精神”在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而一步步展现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中存在着,并得到了充分展现。八十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时代,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1)“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红船精神”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2)请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新时代为什么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材料二近年来,南湖革命纪念馆以弘扬“红船精神”为目标,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载

    14、体,创新形式,创建基地,服务于党性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后,南湖革命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讲好红船故事,宣传党的精神。在依托基本陈列展览讲好红船故事的同时,策划举办临展、巡展活动,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把红船精神送往全国各地,传播红船精神,用红船精神来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3)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弘扬“红船精神”。(4)查阅资料:就如何推动“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提出两条建议。答案(1)“红船精神”体现了我们党改变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理想追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

    15、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红船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2)“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培育“红船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弘扬“红船精神”能够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使全体人民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牢铸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弘扬“红船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最重要的是发挥“

    16、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要始终发扬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人人都应该成为“红船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创新红船故事的传播形式和手段。(4)示例:开展“红船精神”系列讲座,引导师生深入学习“红船精神”的内涵;构建“颂红船、践价值、尚美育”红色德育课程体系和开展红色德育经典活动。(任意两条即可)素养感悟(1)政治认同:通过探究“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认同“红船精神”。(2)科学精神:通过探究“红船精神”的时代特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看问题。(3)公共参与:通过探究如何弘扬“红船精神”,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红船精神”;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如何推动“红船精神”走进校园的问题,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参与意识。


    注意事项

    本文(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