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东省番禺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资源ID:102479       资源大小:932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番禺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全卷二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 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

    2、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第卷(选择题共60分)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 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主体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藉田”和“亲蚕”两种仪式,反映了在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之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A项正确。题干提到历代延续周朝的仪式,不在于强调

    3、周代制度被继承或制度变迁缓慢,而是农桑传统在延续,排除BD。题干没有涉及商业,因此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 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根本因素是A. 皇权专制B. 等级观念C. 自然经济D. 社会习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不同,男耕女织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不同,在礼教上确立了夫为妻纲的夫权主义,所有这些都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产生的,根本因素是自然经济决定的。因此选择C。A与题意无关,BD不是主要的,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

    4、达的古代农业自然经济;3.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田,八百主。”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天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D. 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千年田,八百主”、“百年田地转三家”及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信息表明土地买卖的现象却来越频繁,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A项符合题干要求;清代农业耕作方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B不正确;题目中的“田

    5、地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的现象容易导致无数小农破产,故C项的表述错误;D与材料无关。4.学者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的态势好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中间应该是A. 官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工场手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中,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两头粗壮”是指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排除AB。私营手工业发展缓慢,“中间细长”是指民营手工业,故C项正确。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

    6、业生产的经营形态,关键理解“两头粗壮,中间细长”分别指那种手工业经营形态。5.清代外销瓷一文的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A. 产品用途B. 釉色的区别C. 器物纹饰D. 产品质量【答案】A【解析】官窑产品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只供官府和皇室专用,平民不得使用,因此这些外销产品不可能出自官窑;民营手工业的产品是供民间消费,因此这些外销产品应出自民窑,由此可以知道,其根据是产品用途,故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经营形态,需要掌握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特点,

    7、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商人的行为A.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B.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D.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地区手工业、商业发展,雇工生产的方式已经出现,包买商进入生产领域,故可知具有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A项正确;自然经济的瓦解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C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说法太绝对,排除。7.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

    8、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主张A. 重商抑农B. 农商并重C. 重农抑商D. 重本抑末【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等信息可知,张居正强调“农业与商业均要发展,二者可以互补”,故可知是农商并重,B项正确。重商抑农与题干主旨农商并重矛盾,排除A。重农抑商即重本抑末,与题干主旨农商并重矛盾,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关键是理解“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即可知道是农商

    9、并重。8.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交通的发展与进步D. 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南方,而宋代则相反。在中国古代人是最活跃的劳动力,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由北方转到南方,题目问的是导致人口分布地域变化

    10、的原因,而不是所反映的问题。所以排除B选项,选择A选项。古代的交通发展和君主的仁政不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人们的安土重迁思想很深入,排除C、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人口迁移与经济的关系9.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其主要含义有体现出欧洲探险家们的传教热情现实目标指的是追求黄金、香料等财富反映出海外探险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动力说明达伽马和哥伦布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欧洲探险家们的传教热情是宗教目标,正确;追求黄金、香料等财富是现实目标,正确;海外探险的精神

    11、和物质的双重动力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结合,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二人探险的原因而非影响,因此说法不符材料主旨;故答案为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0.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 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

    12、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是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B。考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点评: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从背景看,西欧在 15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快速发展;而同期的中国君主专制加强,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

    13、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后来因国力衰退而中止。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11. 下图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书中讲

    14、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 )A. 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B. 黑奴贸易C. 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上奴隶贩子为谋取暴利掳获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获取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就是罪恶的“三角贸易”。故选B。A项错误,迪亚士是在15世纪到达非洲;CD项工业革命的展开使得奴隶贸易逐渐的废除。考点:早期殖民扩张点评:黑奴贸易是非洲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对非洲带来巨大的灾难,延缓了其生产力的发展。黑奴运动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积累但没

    15、有提供劳动力要素,黑奴大都贩运到美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12.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A. 政治纷争加剧B. 军事对抗升级C. 文化差异加大D. 贫富差距拉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扩大了欧洲各国的对外贸易,使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导致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落后。13.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

    16、来自A. “光荣革命”成功B. 君主立宪制完善C. 日不落帝国建立D.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成就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很快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1851年召开的万国博览会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大检验,英国展出的就是蒸汽机等产品,女王反复用一个词“兴奋”来表达就是对工业革命的成就的肯定,本题选D。考点:走向世界诶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14.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A. 两次工业革命

    17、的推动B.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 经济全球化D. 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中期,不符合题干1911年要求,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全球化特征,故C项错误;D项体现不出资本输出。工业革命最终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故本题选A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

    18、“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15.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A. 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B. 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C. 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D. 中国生产工艺落后【答案】C【解析】【详解】材

    19、料“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反映了当时中国仍然以传统手工业品为主要展品,这说明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故C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故A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而是通过中国与西方展品的对比说明中国尚未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故B排除;材料“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也不能说明中国生产工艺落后,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

    20、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与西方展品的差异入手,得出“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的结论。16.(19世纪、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A. 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B. 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C. 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的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体现了资

    21、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故选D;材料说的是世界市场对民族主义的影响,没有涉及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B项的“趋于消亡”、C项的“不需要”表述不符合史实,民族主义到现在依然存在,排除BC。17.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首诗不能反映的是A.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 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C. 近代民族丝织业兴起D. 农业经济与商业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22、:材料反映的是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因为上海开埠通商所导致的农业与手工业逐渐分离的过程,所以可以反映ABD,但是没有体现C,故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通商口岸的开放。18.下表内容集中体现出A. 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B.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C. 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D. 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京师同文馆”、“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等信息和时间可判断出是洋务运动的内容。由材料中“著名的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建立”、“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可知,

    23、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体现洋务运动的部分工业,不能说明已经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信息不能体现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故D项错误。19. 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据此可推断发昌号A. 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 受外国资本控制C. 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D. 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主要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

    2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发昌号是用机器生产机器的企业,所以属于近代企业;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考点: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上海发昌机器厂20.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的不正确的是A. 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B. 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C. 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D. 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1935193

    25、6年间,由于国民政府的积极措施,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工业的搬迁,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榨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考点: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1.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A. B. C. D.

    2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大后方”和“国统区”的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并且开始萎缩,其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而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是掠夺资源、劳动力和吞并中国企业,不包含大量开设工厂。所以答案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22.有学者列下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成本缺少铁矿砂从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60两白银(每吨)缺少焦煤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

    27、进口16两白银(每吨)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填土、垫高地基建厂30万两白银A. 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 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C. 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D. 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答案】D【解析】据材料“缺少铁矿,从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缺少焦煤,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填土、垫高地基建厂”,这反映了汉阳铁厂经营成本过高,原因在于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A项排除。材料数据无法体现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故B项排除。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没有反映成本原因问题,故C项排

    28、除。点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阳铁厂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选址不合理、科学,不仅建厂耗费巨大,而且远离矿产资源,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属于洋务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因此是反映洋务企业或洋务运动的弊端。23.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 缺少必要的资金B. 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C. 劳动力素质较低D. 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民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中,资金、投资方式、劳动力素质不是主要原因,资金可以积累,投资方式可以模仿,劳动力可以培训,但由于外国的严格限制,中国企业长期缺乏核心技术

    29、是难以改变的,这是出现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24.20世纪30年代,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创办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该厂生产的化肥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誉为“远东第一”。这主要得益于A.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B.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D. 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这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选B;A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25.下面宣传画是“为全面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对该计划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

    30、 造成国民经济全面崩溃B. 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C. 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热情D. 新中国建设成工业强国【答案】B【解析】“为全面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宣传画,一五计划最终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B;AD不符合史实,C与题意不完全一致,故排除ACD。26.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对该会议表述正确的是A. 会议确立的路线正确并坚持下来B. 会议召开时已提前完成一五计划C. 会议是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 会

    31、议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方针【答案】C【解析】“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应该发生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候,故应该指的是1956年,结合所学这一年召开了党的八大,故选C;八大确立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却没有坚持下去,后来被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取代了,故A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而不是中共八大,故D也不符合题意。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

    32、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考查的是对中共八大这一概念的全方位解读。27.下图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对该图表述正确的是A. 这一时期实现了对公有制的根本调整B.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D. “一五计划”已完成【答案】C【解析】由“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可知,1978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是所有制结构的全部,而到2002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49.5%,所以可以得出C符合题意;A不符合史实,C与题意无关,D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

    33、,故排除ACD。点睛:读数据图表要注意:(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饼状图:注意各项数据的比例关系)(3)关注表格或图形的题头或说明以及出处与注释,还要注意分类栏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题头之间的关系。这题需要注意其数据变化与时间变化。28.党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组织起来”,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组织起来的劳动互助后来发展成为A. 农业合作化B. 包产到户C. 公私合营D. 国企改革【答案】A【解析】由“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

    34、立,故选A;包产到户是解决集体生产大锅饭问题的方式,故排除B;C是指的民族工业的发展结果,故排除C;国企改革也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涉及到了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政策中的农业领域里的农业合作化和包产到户的区分,以及公私合营与国企改革的理解。29.1979年初有中央领导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

    35、本的、主要的;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即带有“盲目”调节的部分,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该领导主张A. 市场为主,计划为辅B. 仍坚持计划经济为主C. 继续以阶级斗争为主D. 设立一批经济特区【答案】B【解析】“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等信息说明这位领导主张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选B;A与题意相反,故排除;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30.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这些政策相同之处是A. 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B. 农民都可以自主分配农产品C. 都有利于深化城市改革D.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

    36、式【答案】D【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图二反映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图一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由土地私有变为了土地公有,但是图二没有变化,故A不符合史实;图一不能自主分配农产品,而图二农民获得了自主分配农产品的权力,故B也不符合史实;两幅图都是关于农村的,故C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C;图一是由分户经营变为了集体经营,而图二则是由集体经营改为分户经营,所以D说法正确。点睛: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

    37、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题是将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比较,考生只有准确理解这两个概念,才可以准确作答。第卷(问答题共40分)31.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摘自历史学家茶座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类型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9.1%53.4%公私合营经济0.7%7.

    38、3%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不足1%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导致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又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4)综上所述,就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外国的入侵(或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2)变化: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因素:

    39、三大改造的完成。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3)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4)认识:由被动变化到主动变化。【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等方面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再从外国的入侵的角度分析导致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本题据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即可从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等方面指出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

    40、样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三大改造的角度指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再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角度指出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3)本题据材料三可知,1978年到2002年,城市个体及其它企业占比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公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方面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企业活力、经济发展等方面指出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4)本题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被动变化到主动变化等角度就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回答认识,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即可。32.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世

    41、界经济发展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开放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答案】(1)不同:近代开放只是在沿海沿江主要城市;现代开放则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影响:促进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兴起;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变化: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路线由陆路为主发展到以海路为

    42、主;国际贸易范围更广。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叙述: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形成了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期关贸总协定等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规范化法制化【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的不同主要从开放的地点、开放的领域、开放的层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近代开放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

    43、影响两个角度进行解释,积极影响主要突出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经济的不断的解体等方面解释,而消极影响则主要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被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角度分析。(2)“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的变化主要从贸易的地点不同、贸易的线路的不同以及贸易的范围不同多角度概括,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突出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以及这一历史事件所以其的殖民扩张而造成的。“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突出早期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等重大历史事件逐步使经济全球化有序的发展。、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的不同及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三角贸易、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等【名师点睛】图片型材料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22 -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番禺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