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资源ID:102502       资源大小:72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这位先贤是A. 大禹B. 神农氏C. 李冰D. 郑国【答案】B【解析】【详解】A项,结合所学知识,大禹是古代中国最后一位部落首领,其历史贡献主要是治水,故A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业进化而来的,相传,神农氏教民耕作,故B正确;C项,结合所学知识,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

    2、,郑国修建了郑国渠,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2.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 商朝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从题干中“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可知这一“革命性突破”正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商朝时期没有出现铁犁牛耕,故A排除;秦汉时期早已使用铁犁牛耕,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隋唐时期早已使用铁犁牛耕,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

    3、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与设问要求不符合,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土地兼并,设问要求是土地兼并产生根本原因,A选项是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但是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符合题意,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封建社会后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而土地私有制容易形成买卖,故是导致兼并的根源;C选项不符合史实,在封建社会多数朝代是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办法的,如唐朝的均田制;D选项地权和劳动者分离,是土地兼并导致的一种结果,就是佃农经济,而非土地兼并的

    4、原因。4.华阳国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赵州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蜀沃野千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水利工程在四川,故A项正确;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是陕西省境内的水利工程,故B排除;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绍兴,不经过四川,故C排除;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不位于四川,故D排除。5.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A

    5、. 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B. 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 确保对瓷器的垄断D. 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答案】B【解析】【详解】官窑属于为皇家和官府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官营手工业,所以主要是为了满足朝廷的需要,所以不计成本,只求精美,为皇家所赏识为最高目标,故B正确;官窑生产出的产品主要供皇家享用,与垄断瓷器无关,故C排除;官窑生产出的产品不投入市场获利,故A排除;技术垄断,不利于传承,故D排除。【点睛】官营手工业: 1. 产品共皇室贵族使用; 2.产品不投放市场; 3.由官府控制,集中进行大作坊生产;4.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 5.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产品大多精美。家庭手工业: 产

    6、品用于满足自身需要和缴纳贡赋。私营手工业: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6.如表是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表中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地区河南道河北道剑南道山南道江南道比重30.21%25.73%14.55%14,23%9.04%A. 北方丝织业最为发达B. 四川丝织业发展迅速C. 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D. 南北方经济差距加大【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比重最大的是河南道和河北道,体现北方丝织业比南方较为发达,A项正确。B项是对表格信息的片面反映,排除。表格信息无法体现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江南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在减小,排除D。综上

    7、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7.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业中的A. 青瓷中的秘色瓷B. 白瓷C. 唐三彩D. 珐琅彩【答案】A【解析】【详解】瓷器在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即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根据材料中的“唐代,越窑,翠色”可以看出描述的是青瓷,故A正确;白瓷是邢窑的,故B排除;唐三彩是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的瓷器,材料是翠色,故C排除;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故D排除。8.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 战国B. 西汉C

    8、. 南北朝D. 北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冶铁业中,西汉开始用煤,北宋时普遍使用煤,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广泛流行。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早于汉代,CD项晚晚于汉代,不符合“开始于”这一条件,故排除ACD。点睛:一套试卷都是难题的试卷不是好试卷,每套试题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再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中档难度试题,还有约20%左右的难题,这样的试题设计才有一定的区分度和效度。所以考生在考试过程之中,要争取把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都做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难题尽量争取即可。千万不能看清基础题,在这样的题上不丢分就等于得分。这一题就属于基础题

    9、,或者说是送分题,得不到就可惜了,可见注重基础有多重要。9.徽商、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于A. 商周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出现了商帮。因此D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与事实不符。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商帮10.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以下古代中国生产工具的共同点是A. 都说明汉代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B. 都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力水平提高C. 都能较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D. 都经历了几个朝代的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

    10、】【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生产工具。图1为耧车,是播种工具;图2为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图3为曲辕犁,是耕作工具。这三个工具都能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故C正确;曲辕犁属于唐代耕作工具,故A排除;仅图2能体现人们利用自然力,故B排除;水排在后来失传,故D排除。【点睛】此题为图片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抓住图片中的文字,明确图片的基本内容;第二,根据图片文字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材料信息;第三,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四个选项。11.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A. 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C. 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D. 封闭边

    11、界固守疆土【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是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故C项正确;海禁政策不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比较繁荣,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也不是一概排斥西方事物,此时西方的大量物品流入中国,故B项错误;海禁政策也不是封闭疆界,是有限度的开放,故D项错误。12.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答案】C【解析】由材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成,说明资本主

    12、义萌芽已经出现,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苏州失业人数较多,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和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故排除BD。13.“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 自然经济的解体B. 民族工业的产生C. 贸易中心的转移D.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民谣反映鸦片后者后,列强经济侵略,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破产。以此为标志,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产生信息,排除B;材料无关贸易中心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传统丝织业

    13、,排除D。1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于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戊戌变法时期D. 辛亥革命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中国出现了最早一批民族工业企业,如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等,联系题目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因为洋务运动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5.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A. 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B. 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C. 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D. 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

    14、都是近代爱国实业家,创办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创办了洋务企业,故D项正确;李鸿章是学习西方的先行者、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故AB项错误;四个人都不是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故C项错误。16.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A. 严重倒退B. 顺利发展C. 停滞不前D. 曲折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是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

    15、在其夹缝中艰难生存。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它既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与之相依赖的一面。其发展正是体现了曲折发展,故选D。A项不符合发展特点,故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也在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17. 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 手工业合作化B. 农业合作化C. 社会主义工业化D. 教育现代化【答案

    16、】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一化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在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称为一化三改。AB项是三大改造的内容;D项是80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内容。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改造18.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是在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间B. 土地改革时期C. “大跃进”时期D. 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实施完成使我国开

    17、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故A项正确;土地改革时期我国工业化还未起步,故排除B项;CD两项在一五计划之后,故排除CD两项。19.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会议是A. 中共一大B. 遵义会议C. 中共八大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解析】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18、。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故选C;中共一大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以及党纲、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故A与题意不符;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故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20. 请仔

    19、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图中的现象出现在A. 三大改造时期B. 大跃进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两幅图片中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浮夸风”为特点的大跃进。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21.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描述的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包产到户”的实行D. 土地改革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

    20、】依据“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以及年可知是实行“包产到户”的经营模式,正确;是年;是年;是年开始。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改革管理体制B. 增强企业活力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 改革分配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故选B;AD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措施,排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排除C。23. 既是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 厦门B. 上海C. 广州D. 福州【答案】A【解析】【详解】1842年南京

    21、条约中规定开放厦门、福州、上海、宁波和福州,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符合两条件的只有厦门,A正确;B、C 和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4.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大C.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 中共十五大【答案】C【解析】联系史实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社会主义本质;1992年10月十四大,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干要求不符。点睛: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

    22、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25.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为此

    23、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 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材料中,邓小平的谈话强调“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故排除掉B;A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项明显错误,所以应该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26.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A.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B.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

    24、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 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 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答案】D【解析】【详解】A项是邓小平在1977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B项是在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时间上要晚于题干时间,故B排除;C项是邓小平1983年提出的,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D正确。27.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许多春联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

    25、展宏图A. B. C. D. 【答案】A【解析】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78年改革开放,故A正确。28.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下图的取消以及后来下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 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 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而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粮票的消失和股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正发生变化,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答案选C选项

    26、,ABD三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无法体现。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票证的取消2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着眼点在。A.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B. 深化改革,坚持开放C. 明辨是非,反腐倡廉D. 坚持党建,搞活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A正确;B项是南方谈话的意义,与题意不符,故B排除;C项是在2009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D项与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无关,故D排除。30. 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

    27、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有多种解释B. 所有的历史结论都必须依靠史料才能得出C. 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D. 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和实物史料,其中实物史料包括出土的实物文物,历史价值是最高的,C选项符合题意。史实是客观真实发生的,不可重现与改变,然而研究历史是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的,从不同角度分析就可能会作出多种解释,A选项正确,排除。研究历史必须以史实为依据,史论相结合,B选项正确,排除。史实是有真伪的,D选项正

    28、确,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31题8分、32题10分、33题15分34题7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宋代的“市”“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东京梦华录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

    29、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答案】(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空间、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2)打破了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每点3分,共6分)(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每点2分,共6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可

    30、以看出市的设置有地点限制,并与居民区相分离;根据材料中“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可以看出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根据材料中“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可以看出对交易时间有限制。(2)根据材料二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可知,宋代市的设置突破了地点限制,打破了坊市界限;根据材料二中“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可知,宋代市的设置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3)根据材料三可知,明清出现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还有以下特点: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31、商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等。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商业的发展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发展概况表时间内容1878年刘氏家族于在福州开了一家颇有名气的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19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1912年刘家以1.5万元的价格接办,成立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较稳定,电话机从200多架增加到800多架,电话费收入也逐年增长。192

    32、2年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闲,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电气公司自开办以来首次陷入财政危机。1935年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请求续借120万元。此时宋子文官僚资本势力想借借款关系,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为条件。1939年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发电所损失严重。19411945年福州沦陷,财产损失严重,公司库存材料几乎荡然无存,企业满目疮痍。1947年通货膨胀剧烈,物价狂涨,电气公司遭到毁灭性打击。摘编自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1)据材料,概括促使刘氏家族创办近代工业企业的因素。(2)据材料,推断出“电光刘”企业最辉煌的时期。结合

    33、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电光刘”企业发展的原因。(3)“电光刘”企业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20世纪20-40年代,其发展趋势怎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因素: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获得资金的积累;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利润的驱动。(2)时期:19121919年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推翻封建专制;资产阶级地位提高;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和利润的驱使。(3)趋势:走向衰败。启示: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

    34、国际环境;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保证资金的充足。【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可知,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获得资金的积累;根据材料“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定成绩”可知,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根据材料“公司发展较稳定,电话机从200多架增加到800多架,电话费收入也逐年增长”可知,利润的驱动。(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电光刘”企业最辉煌的时期应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主要原因围绕“短暂的春天”即可得出,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推动,再加上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性的群

    35、众运动的高涨和“实业救国”思潮的驱动。(3)20世纪20-40年代,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故其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我们要善于抓住和创造国际环境,实现国家独立是民族振兴经济的基本前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保证资金的充足,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等。33.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 一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36、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材料四: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三大改造什么时候结束?结束后我国经济发生怎样本质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或标志着什么?)(2)材料二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后出现的?(3)材料三中春天的故事歌颂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答案】(1)结束:1956年。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2)家庭联产承包

    37、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3)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或设立深圳特区。(4)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三大改造于1956年结束。社会本质由之前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完成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为在我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根据材料“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可知,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设立经济特区或者深圳特区

    38、。(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括表时间概况商周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开始出现青铜材质货币春秋战国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使用铲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三晋地区使用环形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秦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贝银锡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主要有三种:半两钱,三铢钱、三铢钱。唐主要使用开元通宝。宋以铜钱为主,出现纸币交子。元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主要地位,白银作为货币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明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

    39、来改为钱钞并用,白银成为法定货币。清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清末开始铸造银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一结论: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示例二结论:古代货币经历了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币形态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态;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开放性题,学生写的有道理,都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材料主要描述的是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的货币经历一个由杂乱到统一的发展历程。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战争较多,各诸侯间想纷纷称霸,所以货币的形态比较复杂多样;在秦统一全国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国家统一,统一了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形态,其后历朝历代都在秦统一货币后实行国家统一的货币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成为各朝代的典范。- 23 -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