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南省周口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含解析)

    • 资源ID:102692       资源大小:49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南省周口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含解析)

    1、2018-2019学年周口一高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历史试题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历史学家周一良说:“中国的祖先崇拜起源极早,古代人们祭祀求福的对象首先而且最主要的就是祖先。”这在很多出土的对祖先的甲骨卜辞和铭文中也能得到证实。这里其实要证实的是A. 礼乐制的萌芽B. 宗法制的起源C. 分封制的形成D. 世袭制的来源【答案】B【解析】材料“古代人们祭祀求福的对象首先而且最主要的就是祖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祭祀祖先和宗法制有关,故B项正确;A属于规范秩序制度,排除;C属于官位继承,排除;D是地方制度,排除。2.下图为西周统治示意图,这反映了A. 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国家B. 西

    2、周的分封扩展了疆域C. 宗法制维系夏商周政治D. 诸侯要派兵随天子作战【答案】B【解析】图示显示西周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是实行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故B正确;其他选项信息不符合图片意思。3.礼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A. 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B. 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 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D. 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的准则,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情感,强化等级观念,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A项正确。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而不是利于分封

    3、制的确立和完善,排除B。礼乐制度是强化等级观念,排除C。题干强调礼乐制度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而不是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即可知道答案。4.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黄河沿线筑堤,恶意将灾害加诸邻国,彼此妨碍对方的安全。孟子为此感叹道:“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为邻国之壑。”这说明A. 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B. 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C. 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D. 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以邻为壑

    4、的现象,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这反过来说明了需要统一王朝的出现,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礼乐秩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排除C项。点睛:说明类选择题解题思路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恶意将水灾引向邻国”,这反映出人民要安定生产生活必须要统一,即统一王朝出现的合理性。5.由于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面对最高权力的巨大诱惑,朝堂之上的大臣朋党,后宫之中的妃嫔宦官外戚等,各有山头,各有所拥戴的皇子,各种利益集团自然便展开了博弈甚至厮杀,步步惊心。这实质上A. 否认了嫡

    5、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古代中国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君“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和“各皇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的现象,实质上都是君权至上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否认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况且A项也不是本质,排除。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本质是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而不是宗法制混乱,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而是强调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排除D项。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 “各皇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等,

    6、紧扣设问要求“实质上”,结合君主专制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6.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郡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可知该官职应该属于监察官员,按照秦朝的官制,只有御史大夫属于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所以此官职应是御史大夫,故答案为C项。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A项;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排除B项;郡守为地方行政长官,排除D项。7.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

    7、,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品行、才学B. 家庭背景C. 个人声望D. 考试成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可以看出察举制的主要标准是品德和才学,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长官,其

    8、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这表明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省长官的权力被削弱,说明宰相权力被削弱,故C项正确。唐朝三省议事仍存在,到宋朝才名存实亡,排除A项。新设官职与三省并存,并非融入三省六部,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三省六部制是唐朝官僚制度成熟的表现之一,排除。9.宋、明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宫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A. 文人政治地位低

    9、下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 儒家统治地位衰落D. 君主权威扩至思想领域【答案】D【解析】“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的信息表明清代对于思想统治控制的严密,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主要是君主专制强化,故B错误;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并没有衰落,故C错误。10.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的实行A. 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B. 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 促使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D. 造成权力交

    10、叉降低了行政效能【答案】B【解析】据材料“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察,这些制度措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故B项正确;都察院为三法司之一,都属于三司会审制的构成部分,故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故A项错误;三司会审制主要是促进司法审判的公正,与加强君主专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三法司权力交叉,且三司会审属于司法方面,不是行政方面,故D项错误。故选B。11.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

    11、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 保证了决策机密B. 强化了专制皇权C. 提高了行政效率D. 适应了军务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措施,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不难发现“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直接由皇帝、军机处,不经过六部,毫无疑问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保证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而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不是“寄信上谕”的作用,只是一个特征,排除;D项说法与“寄信上谕”没有直接关联性

    12、,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寄信上谕”1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强化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D. 思想控制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封建”是指古代中国的分封制,据此可知封建阶段指的是西周时期,当时我国的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故选C;ABD均是题干中所提到的帝制阶段特征,故排除。13.亚里士多德讲道“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

    13、能保持一定的秩序,就难以建立一个政体(不能知道当官的是什么人)。”这说明亚里士多德主张A. 让少数人掌握民主权B. 在政治上人人平等C. 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D. 平民有权监督官员【答案】C【解析】材料中“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说明亚里士多德不主张人口众多的城邦,显然赞同小国寡民的政体,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出民主的信息,故A错误;人人平等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D中监督官员材料没有体现。【点睛】影响古希腊文明的因素很多,如政治、经济、种族、地域等。地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确切地说古希腊文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4.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5条规定:凡以正式方

    14、式在窃贼家搜出赃物的,以现行盗窃罪论处。这表明罗马法强调的原则是A. 判决以证据为准B. 人道主义C. 审判的程序严密D. 轻罪重罚【答案】A【解析】材料中“窃贼家搜出赃物”说明证据作为判决的依据,故A项正确;人道主义不是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证据,不是程序,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量刑,故D错误。15.最初仅罗马当地人有公民权,到共和国晚期,从北非、希腊、西亚等地迁居罗马的人也获得了公民权。作为对国家服务的奖赏,罗马公民权也被授予贡献卓著的外邦人。这说明A. 罗马的征服得到了普遍欢迎B. 公民权适合所有罗马居民C. 罗马帝国统治基础逐步扩大D. 罗马居民实现了权利平等【答案】C【

    15、解析】公民权本来是罗马公民特有的权力,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外邦人也具有了公民权,体现出罗马帝国统治基础的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A中普遍说法绝对;B中公民权只适合罗马公民;D中权利平等说法绝对。16.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 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B. 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C. 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D. 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答案】C【解析】“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体现出罗马法迅速审判的理念,诉讼当事人应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内到庭,否则法律将判为败诉,体现出法律的权威,表明古代罗马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C正确

    16、;A材料表明诉讼当事人双方都应在规定时间内到庭,无法体现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也无法体现随意性,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审判程序,排除D。1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两院议员除犯叛国罪、重罪以及扰乱治安罪外,在出席各院会议及往返各院途中,有不受逮捕之特权。”制定这一条款的目的是A. 保护立法权力免于外界干预B. 控制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的犯罪行为C. 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D. 推行针对议员的政治特权优待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国会负责立法权。材料中对于议员的专门保护,主要目的是防止立法权受到外界的干涉,A选项符合题意。这一措施不会控制议员的犯罪行为,B选项排

    17、除。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推行针对议员的政治特权优待政策不是主要目的,D选项排除18.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 背离了革命的原则B. 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 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 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可知体现的是制定1787年宪法和美国中央

    18、权力强化的意愿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美国革命的原则是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创立联邦政府并没有背离革命原则,A选项排除。保护个人自由属于美国革命原则的内容,C选项排除。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选项排除。19.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此规定的意义在于A. 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B. 摒弃了传统封建财政制度C. 平民可直选法国的议员D. 体现立法机构内相互制约【答案】D【解析】法国众议院制定法律,有的法案要通过众议院审核,体现出立法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故D正确;A中消灭错误;B中摒弃说法绝对;C中法国议

    19、会成员并不是平民可以参加选举。20.醒睡录记载:“咸丰三年(1853年)冬,粤逆由扬州两淮至大河南北,扰山东山西界,回窜天津卫京师震动,都中大员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各鸟兽散。”这里记载的军事行动是A. 英军割占香港岛B.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C. 太平军进行北伐D.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中英军割占香港岛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时间在1842年。故错误;B项中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事件,时间在1856年之后,错误;C选项中太平军的北伐在1853年,而且洪秀全是广东人,可称为粤逆。北伐进军山东直隶,最后在天津战败。故C项正确。D项八国联军进攻天

    20、津是1900年的事情,错误。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四个选项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因此只要时间符合就很好判断。21. 下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A. 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 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D. 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辛丑条约规定,列强可以派兵驻守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这样列强也就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所以才会出现“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

    21、的民族危机严重的局面,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22.下图是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力地推动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下列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A. 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B. 揭露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C. 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D. 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清政府把人民当做芝麻磨成香油送给 “外国”,说明清政

    22、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为洋人服务,B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的臆想,排除。C项是对题干的片的片面解读,非实质性认识,排除。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帝国主义的贪欲,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23.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C.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

    23、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ABD不符合题意,C项的表述最全面,故选C。点睛:本题是典型的材料式选择题,解题时应注意选项要全面概括材料中的信息,干扰选项往往只能反映材料的一部分信息。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辛亥革命A. 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 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D. 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答案】A【解析】据材料“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

    24、,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辛亥革命照搬美国制度,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故A选项正确;学习美国制度不等于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故B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故C选项错误;D选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故选A。25.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A. 国民革命时期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消灭新旧军阀”“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

    25、扬”“土豪恐慌”反映出十年对峙时期,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阶级矛盾严重激化,中共领导工农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故选B。ACD时间点和社会特征不符,排除。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其中29题和30题任选一题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们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以自已夸耀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伯利克里演说材料二 雅典定期进行福利资格审查,无工作能力者与其他符合资格的雅典公民可以得到每天两个奥波尔持续补贴,或者不超过30

    26、0德拉克马(即1800奥波尔)的一次性补贴。早在雅典民主初建的梭伦时代,城邦已有向老兵发放养老金的记载,而到庇西特拉图时,雅典已经立法确立了军人养老金制度。由于城邦实行的是公民兵制,而非职业兵制,这实际上也等于有了公民养老制度,稍后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又正式立法把养老金制度推广到全体公民。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试评价古雅典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关系国家政治生活。主要原因:古雅典具有悠久的民主传统意识;工商业发达使工商业阶层有能力打破贵族专政发展民主;平

    27、民的不断抗争。(2)积极影响:有利于鼓励公民参军、参政;救助弱者,赈济贫苦民众;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关心国家的事务”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民主制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以及历史传统思考回答。依据材料中措施从“鼓励公民参军、参政、救助弱者,赈济贫苦民众以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角度分析回答。【点睛】雅典民主的局限性(1)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2)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民主。(3)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轮流执政,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材料一 1688年英国议会策划宫廷政变,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并于1689年被迫签署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在和平时期不得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议员有在议会期间自由发言的权利;议员的选举是自由的,国王不得干涉;应定期召开议会等。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制定标志着具有近代意义的英国宪法的初步形成。摘编自宗传军英国宪法形成过程材料二 德国的统一使新宪法的制定和推行成为可能。1871年4月,俾斯麦亲自领导制订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新选出的德意志帝国议会上原样通过。根据宪法,帝国的主权属于各邦的

    29、代表,由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掌握国家权力。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行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还有召集立法机构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领布。帝囯议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但实际权力很小。它没有一个对它负责的政府,所以有人说帝国议会只能发表“独白”。摘编自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关议会规定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作用。【答案】(1) (1) 主要不同:英国议会权力大,王权受议会制约

    30、;原因:英国,议会通过政变掌握国家权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强大。德国,由普魯士完成统一,国家权力掌提在国王手中;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2)作用为两国确立了代议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了借鉴。【解析】(1)从材料一“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并于1689年被迫签署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和材料二“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扞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还有召集立法机构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领布”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英德两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来分析出导

    31、致不同的原因。(2)从材料“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制定标志着具有近代意义的英国宪法的初步形成”“帝国的主权属于各邦的代表,由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掌握国家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关于鸦片战争,许多历史学家基于史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结论差异很大。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

    32、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材料二 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于中英两国误会:“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

    33、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战争失败,“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外事,彻底改革实无国强之道”。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的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摘编自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3)据上述材料,指出

    34、史学家范文澜、陈恭禄两位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结合两部著作出版的时代背景推想他们研究鸦片战争的共同原因。【答案】(1)起因: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后果: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起因:源自于中英两国的误会;清政府盲目自大心理。后果: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是走向世界的良机,是实现向近代转变的契机。(3)角度:范文澜着重从英国方面的侵略动机来分析,陈恭禄主要从中国自身的责任来分析。共同原因:基于学术研究,以史为鉴,追寻中华民族独立之途、探索中国富强之路。【解析】【详解】(1

    35、)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等信息可从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等方面回答原因即可。第二小问,关于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产生的后果的认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从给中国带来灾难、社会性质变化等方面分析作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中英两国误会”即可概括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发生的起因。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可知

    36、强调鸦片战争使中国肩负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方面分析作答。(3)第一小问,关于角度不同,根据第(1)(2)小问的相关内容可知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主要是从英国的侵略动机方面进行分析,而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主要是从中国自身的责任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关于共同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方面分析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学术研究追寻中华民族独立之途、探索中国富强之路。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汉)武帝时期,出于与匈奴战争的需要,朝廷又想以军功爵刺激部队的战斗力,设置了武功爵。武功爵据云共一级,“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

    37、,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释,七级日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戌,十级曰左庶长,十一级曰军卫”。立功受爵的将士可以补吏,可以赎罪;如功劳超等,大者可封侯,小者可补郎。武功爵也可买卖。由于买爵者多,使之失去应有作用,不久便自行取消。(汉)室帝以后,賜吏爵曰益增多。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依据材料分析,武功爵制的特点和前后变化是什么?(2)你如何评价汉代的武功爵制度?【答案】(1)特点:等级详细;立功受爵的将士可补官职;爵位可以买卖。变化:由军功授爵到买卖获得再到君主赏赐。(2)评价:前期按军功授爵,刺激了军队的战斗力,适应了战争需要;后期爵位可以买

    38、卖,丧失激励功能,维护官吏贵族特权地位性质突出。【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武功爵据云共十一级,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戒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铎,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脚。九级曰执戎,十级曰左庶长,十一级曰军卫”得出:等级详细;根据材料中“立功受爵的将士可以补吏,可以赎罪”得出:立功受爵的将士可补官职;根据材料中“武功爵也可买卖”得出:爵位可以买卖。第二小问“变化”,根据材料“(汉)武帝以军功爵刺激部队的战斗力”“武功爵也可买卖”“(汉)宣帝以后,赐吏爵日益增多”得出:由军功授爵到买卖获得再到君主赏赐。(2)结合第(1)问中的变化从积极、消极作用

    39、两方面来评价武功爵制,积极方面结合材料中“以军功爵刺激部队的战斗力”概括作答即可;消极方面主要结合“武功爵也可买卖”“由于买爵者多,使之失去应有作用”归纳即可得出:丧失激励功能,维护官吏贵族特权地位性质突出。3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李鸿幸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知猛然打响,在中曰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弦兵的同样梦想,李鸿幸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

    40、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世事波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日近代化大比拼”分别指什么事件。(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造成李鸿章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你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悲喜人生的看法。【答案】(1)中国的洋务运动(或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和日本明治维新(或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4分)(2)原因:李鸿章权倾朝野,在参政、决策等方面遭到国人诟病,如马关条约的签订,作为封建官僚,他的言行必然为维护

    41、封建统治服务,清朝统治的悲剧酿成了他个人的悲剧。清朝统治极端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个人无法改变这一局面。看法:不管李鸿章的失败还是伊藤博文的成功,都是时代造成的结果。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发展。(11分)【解析】试题分析:(1)抓住时间是在19世纪,主题是近代化,也即工业化,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在中国指的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的机器工业和筹划近代化的海军,办新式学堂;而在日本1868年明治政府进行了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原因的分析要把握基本的观念就是从李鸿章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来分析。清朝统治的腐朽,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再加上其地主阶级官僚的身份,早就了李人生悲剧。个人的命运总是难以与时代抗衡。基本看法就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也好,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和整个时代的发展,才不会被历史淘汰。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 18 -


    注意事项

    本文(河南省周口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