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访古,翦伯赞,一、解题内蒙访古 “访”, 是探访、寻求的意思, “内蒙”,表明“访古”的地域, “访古”,则表明本文的记叙范围名胜古迹。,二、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简介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湖南省人,维吾尔族。有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等著作。1961年夏天,历史学家翦伯赞偕同范文澜、吕振羽两位历史学家一起访问内蒙。这次访问历时两个月,行程一万五千余里,翦老以流畅生动的笔触,写了一篇访古散文课文只选了全文六节中的二、三节。,内蒙古地图,塞外风光,大 青 山,大青山南麓,赵长城遗址,字音字义 居庸()关:长城要口之一,位于北京昌平县西北部,形势险要,是交通的要冲。 塞
2、()外:我国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塞,边境。 峪():山谷。 绵亘():(山脉等)接连不断。 苑(yun)囿:古代帝王及贵族畜养禽兽、 种植林木的地方。 迥(jing)乎不同,麓(l) 山脚下。 民怨沸腾 形容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极为痛恨,怨恨之声如沸水翻腾。 步步为营 军队每前进一步就就设置一道营垒。 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 镂空 雕刻的一种,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驿(y)站 旧时用来传送公文的人或出差官员途中换马暂住的地方。 青冢(zhng) 即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南部,高二十米,占地20多亩,突兀耸立,气象巍然。据说春天冢上草发青的早,秋天比野草凋零的迟,远望呈青黛色,因此叫青冢。
3、沐(m)着阳光 承受着阳光。沐,比喻受润泽。,读课文“一段最古的长城”,思考:,梳理文章结构,“一段最古的长城”,共12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1-2)写出关后的感受及 内蒙美丽塞外风光,展现了社会主义时 代民族大团结共同创造的新生活图景。第二层(3-7)写大青山一带的地理条件、 自然环境、战略地位和历史上的争夺,为写赵长城描绘背景。第三层(8-12)写赵长城,赞颂赵武灵王。,思考:,1:作者按什么路线进行寻访的?按先后顺序说出作者的行踪。 2: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其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3:赵武灵王修长城和“胡服骑射”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怎么评价这两件事的?从中看出作者用意何在
4、?,1:作者按什么路线进行寻访的?按先后顺序说出作者的行踪。 作者游踪: 塞外大青山大青山南麓大青山上 2: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如何组织在一起的? 这部分主要写了:塞外风光、大青山地理条件、南北迥异的自然环境、阴山南麓的战略地位、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大青山的古长城遗址、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等。这些内容是根据作者的游踪组织在一起。,3.哪些地方是议论?这些议论起了什么作用? 4-7段的议论,强调阴山南麓沃野的重要,说明此地古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再次强调修建长城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4.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克服狭隘的民族偏见,学习外族的长处,实质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
5、惯和保守思想宣战。,5.作者为什么说赵武灵王是大英雄?赵武灵王敢于冲破习惯势力的藩篱,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zhi gu),克服狭隘的民族观念,虚心向少数民族学习,其胆识惊人,被作者称作英雄是当之无愧的。,赵武灵王,重点阅读,阅读第一部分10、11、12段 1、引述秦始皇事的用意? 衬托赵武灵王,含蓄地否定了认为修长城是秦始皇一大罪状的观点 。 2、概括赵武灵王的二项历史功绩。 修筑长城 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3.怎样看待赵武灵王的“修筑长城”和“胡服骑射”这两件事情?,“修筑长城”:反映赵武灵王敢于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和平生活。 “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能够克服民族偏见,学习外民族长处。 这
6、两件事表明赵武灵王能够正确处理民族关系。,4、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将赵武灵王和秦始皇比较的? A、秦始皇动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而赵国国小,物质和技术条件差。 B、秦始皇仅仅连接了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而赵国则是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 C、秦始皇引起了民怨沸腾,而赵武灵王则没有挨骂。,5.怎样理解第11段第一句话?,结构上看承上启下,有突出了后者的重要性。因为“胡服骑射”的命令体现了赵武灵王的革新精神,“敢于”体现出他提倡向异族学习的勇气。,导读课文“在大青山下”,梳理文章结构,第二部分 “在大青山下”共14段,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1-9)写汉代城堡,强调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期和平往来
7、仍未间断。第二层(10-14)写昭君墓,颂扬汉代的和亲政策。,1:离开赵长城以后,作者按什么路线来游访的? 2: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如何把这些内容组织在一起的? 3:作者对古堡和青冢发表了哪些议论?有什么作用?,1:离开赵长城以后,作者按什么路线来游访的? 离开赵长城后,作者从大青山游访到大青山下,先游访汉代古堡,后游访青冢。 2: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汉代古堡建筑历史、古堡分布、汉代遗址及建筑目的。 青冢(昭君墓)-意义、位置和数量。,3:作者对青冢发表了哪些议论?有什么作用?,对昭君墓,作者的议论集中在10、13、14段。 指出昭君墓是“永远不会废弃”的并强调“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的多”的观点,充分肯定昭君出塞与和亲政策,表达了加强民族团结的强烈的愿望。,主旨,加强民族团结,珍视民族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