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3.1 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03220       资源大小:472.7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3.1 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学案(含答案)

    1、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一、同素异形现象1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1)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的现象叫做同素异形现象。(2)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1)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结构特点空间网状结构层状结构封闭笼状分子,形似足球成键特点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4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层内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成平面六边形,层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60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性质差异原因晶体中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排列方式不同(2)氧的同素异形体O2O3性质区别无色无味气体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氧化性极强转

    2、化关系3O22O3差异原因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和氧原子的成键方式不同(3)磷的同素异形体物质色态毒性稳定性保存白磷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易自燃冷水中红磷红棕色固体无毒加热或点燃可燃烧直接存放在广口瓶中对同素异形体的理解(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因为转化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由于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一般认为这种转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例1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

    3、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4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BN4转化为N2属于物理变化CN4的摩尔质量为56D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考点同素异形现象题点同素异形体的相关综合答案D解析N4是一种单质,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二者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N4的摩尔质量为56 gmol1。例2下列关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形成的各种单质称为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B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结构虽然不同,但性质差别不大C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性质不同,其用途相同D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只有金刚石、石墨和C60考点同素异形现象题点碳的同素异形体答案A解析

    4、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原子间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化学性质相似,用途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金刚石、石墨和C60只是三种主要的碳单质。二、同分异构现象1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1)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2)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3)同分异构现象主要表现在有机化合物中。2实例(1)正丁烷和异丁烷名称正丁烷异丁烷分子式C4H10分子结构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CH2CH3球棍模型结论分子结构不同沸点0.5 11.7 差异分析原子的连接方法不同,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物质类别相同(2)乙醇和二甲醚名称乙醇二甲醚分子式C2

    5、H6O分子结构结构式结论分子结构不同性质沸点78 23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四角度认识同分异构体(1)从物质看: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只能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若共存则为混合物。(2)从分子式看: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其分子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甲酸(HCOOH)和乙醇(CH3CH2OH)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6。(3)从结构看: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空间结构不同。(4)从性质看: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可能相似。例3下列关于同分异构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

    6、异构体B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C同分异构体之间由于分子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D只有少数的有机物之间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考点同分异构现象题点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答案B解析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之间分子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分子式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C项错误;有机物之间同分异构现象普遍存在,D项错误。思维启迪(1)两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各元素的组成(含量)必然相同。(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化合物不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O和C2H4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7、。例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白磷和红磷B干冰和CO2C和D和考点同分异构现象题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答案D解析A项互为同素异形体;B项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C项是同一种物质;D项符合同分异构体概念。1(2017镇江高一检测)美国和墨西哥研究人员将普通纳米银微粒分散到纳米泡沫碳(碳的第五种单质形态)中,得到不同形状的纳米银微粒,该纳米银微粒能有效杀死艾滋病病毒。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A同素异形体 B同分异构体C同一种物质 D同位素考点同素异形现象题点同素异形体的判断答案A解析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都是碳的不同单质,二者属于同素异形体。2造成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8、A碳原子种类不同B同体积两种物质中碳原子个数不同C碳原子成键方式不同D物质状态不同考点同素异形现象题点碳的同素异形体答案C3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CuSO45H2O和CuSO43H2ONH4CNO与CO(NH2)2CH3CH2OH和CH3OCH3H2O和H2OA B C D考点同分异构现象题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答案B解析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中两种物质的分子式不同。组中,两者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故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中水分子的结构相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4下列关于同分异构体的说法错误的是()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互

    9、称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是同种物质同分异构体之间物理性质一定不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同分异构体一定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A B C D考点同分异构现象题点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答案C解析N2与CO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的结构,但不是同分异构体,错误;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乙醇与二甲醚),错误。5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属于同位素的有_;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有_。二氧化碳金刚石干冰氢溴酸溴水液溴12C石墨14C考点“四同”的概念与判断题点“四同”的判断答案、与和和和、和解析烷烃中每个碳原子都形成空间的四面体结构。分别与互为同分异构体;和互为同素异形体;和属于同位素;和、和分别属于同一种物质。


    注意事项

    本文(1.3.1 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还**)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