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ID:104601       资源大小:91.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A 私营企业纷纷涌现B 国营企业的经营自

    2、主权扩大C 政府禁止买卖粮食D 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2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 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 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3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A 余粮收集制B 固定粮食税C 农业集体化D 生产合作社4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

    3、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材料体现的农业经济政策是()A 余粮收集制B 农业集体化C 粮食税D 义务交售制5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为战前的一般,到1924年则达到战前水平的87.3%,1925年的播种面积为1913年的99.3%,这主要得益于()A 余粮收集制 B 社会主义的确立 C 新经济政策 D 集体农庄的建立61923年,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上述做法()A 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B 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 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D 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7斯大林在1929年宣

    4、称:“大约在三年之内,我们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就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苏联为实现“粮食产量最高”采取的途径是()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 开展农业集体化 D 扩大农场的自主权8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A 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 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 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 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9二战后,美、中等23国签署了

    5、一份协定书,建立了一个世界性经济组织,其宗旨有“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该组织是()A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世界银行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101960年代,有人谴责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主要是针对()A 马歇尔计划B 布雷顿森林体系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关贸总协定11“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A

    6、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B 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C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D 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恐慌12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文化史家借用这一概念,将春秋战国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A 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 社会转型全面完成C 文化走向基本成型 D 儒学兴起成为大宗13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 重义轻利B 民贵君轻C 天人感应D 正心诚意14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A

    7、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B 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C 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D 提出“仁政”思想15“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 礼制观念淡化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 崇尚法家思想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1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17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

    8、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 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C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D 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18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专制权利的失控B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民主思想的出现19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A “天人感应”B “工、商皆民生

    9、之本”C “存天理,灭人欲”D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20“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 孟子的“仁政”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 王阳明的“心学”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10、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三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苏联真相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农业政策。(2)材料二中苏联采用的“

    11、非常手段”是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3)根据材料三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改革失败的原因何在?22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一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材料二 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

    12、、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材料三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据黄益平欧元危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欧洲“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经济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合作的特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意义方面评述“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23阅读下列材料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一 朱熹生

    13、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

    14、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 史 答 案1C【解析】本题考

    15、查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私营企业纷纷涌现与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有关,故排除A项。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为二战后苏联改革的措施,故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配给制,禁止商品生产和自由贸易,故选C项。苏联在20年代后期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是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弊病。国内战争结束后,布尔什维克党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

    16、过这一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而引发了政治危机。由此可见,“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并没有农业税。故A项错误;实物配给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要内容,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实物配给制不是导致“严重的失败”的原因。故C项错误;导致“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苏俄内部的失策,而敌对势力强大是外部因素。故D项错误。3A【解析】从“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可以判断出这一政策是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引

    17、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余粮收集制,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C、D选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无关,故排除。点睛:解答本题有两个关键词需要注意,一个是“取缔市场”,一个是“农民”。从第一个关键词中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一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第二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确定出是余粮收集制。4C【解析】从材料中“农民交完税后”“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农业经济政策是粮食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规定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故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下农民不能“单个地换粮食”,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B项错误;义务交售制与材料

    18、中强调农民可以进行自由交换买卖不符,故D项错误。5C【解析】余粮收集制的推行破坏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不可能出现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的现象,故A项错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苏联1936年宪法的颁布,故B项错误;为缓解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困难,苏俄自1921年3月开始执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稳定了政治形势,故C项正确;此时苏联集体农庄尚未建立,故D项错误。6A【解析】材料“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可以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苏联农业税的影响,故B项错误;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实

    19、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也被取消,故C项错误;该政策出台时,苏联已经成立,故D项错误。点睛:注意材料“1923年”“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从中分析出新经济政策。7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为实现“粮食产量最高”采取的途径是开展农业集体化,C项正确;A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 B项征收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B;D项扩大农场的自主权与农业集体化置于国家管理体制之下不符,排除。所以选C8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可知苏联“二五”尝试

    20、调整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但结果是“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说明调整结果不理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苏联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没有体现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信息,而是强调苏联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信息,而是强调苏联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C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紧扣设问要求“苏联二五计划意在”,联系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9A【解析】材料“

    21、二战后,美、中等23国” “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可以看出,这是1947年形成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故A项正确;BC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排除;D项是经济区域集区。10B【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因此美国可以用美元来购买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工厂,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挂钩,故B正确。11C【解析】据材料“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是一把双刃剑,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

    22、意愿,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恐慌,故D选项错误。故选C。12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并成为蔚然大宗,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后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故C选项正确;分裂到统一,属于政治方面,与材料的文化方面不一致,故A选项错误;B选项过于抽象,不吻合材料主旨,故B选项错误;D选项单纯强调儒学成为大宗,没有从整个中国文化的角度分析,故D选项错误。故选C。1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3、故B项正确;A项不是“仁政”的内容;C项是董仲舒的思想;D项是理学的内容。14C【解析】法家主张大一统,与春秋战国的统一趋势相符,符合统治者需要,是被统治者选择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某种思想理论被统治者接受,主要原因是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法家思想是否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不是被统治者接受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分析法家被统治者选择的原因关键是分析法家理论和统治者需要两者的关系,两者兼顾,不能只考虑法家主张。故B项错误。“仁政”思想是儒家的内容,与法家无关,故D项错误。1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

    24、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B。16C【解析】据材料“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地方豪强割据一方,敢于对抗中央,故A项错误;君权神授思想是西汉董仲舒提出,不是东汉末年,故B项错误;随着董仲舒新儒学地位的确立,经过数百年发展,三纲五常尤其是其忠君思想在东汉被进一步强化,故东汉末年虽天下大乱,割据势力及权臣大都不敢公然称帝,故C 项正确;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入世,关注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与权臣豪强不敢称帝的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17A【解析】根据“并非以正心

    25、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表明理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A正确;B、C、D材料无法体现。18B【解析】本题介绍了唐代和宋代女性穿着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对妇女的限制增多,在服饰上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此无关;C选项时间不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在明朝;D选项错误,此时思想盛行的是程朱理学。19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为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工、商皆民生之本”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为宋明时期理学家的主张

    26、,故C项错误;“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故此题选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作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主张只是做些诗文,弄些雕虫小计,有什么大的好处呢?所以体现是经世致用思想,正确;没有治学思想;中“人民为主”没有体现;中属于作者反对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名师点睛】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二、三、四”(1)一个范畴: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2)两个局限:没有从根本

    27、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3)三点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4)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1(1)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粮食税。(2)手段:农业集体化新: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单一公有制。(3)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解析】(1)根据材料“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 体现的农业经济政策是粮食税政策,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规定农民在交完粮

    28、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2)根据材料“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结合所学可知,在农业方面的非常手段是指农业集体化政策。“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可结合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概括得出,主要体现在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单一公有制等方面。(3)根据材料“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结合所学概括得出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内容。原因:结合所学从苏联体制上找其失败的原因。22(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新航路开辟;(或答早期殖民活动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

    29、命”也可)(2)特点:并非单纯的政府间合作,而是建立超国家的机构管理各国生产;合作的范围从一个领域扩大到多个领域。(3)意义:欧元的诞生进一步促成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极大冲击了原有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或答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等等,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题注意关键词时间“近代早期(1500一1750)”既工业革命前,“经济原因”问题提供了答题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新航路开辟。第(2)题根据材料“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可知其经济合作并非单纯的政府间合作,而是

    30、建立超国家的机构管理各国生产;根据“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可知合作领域的扩大。第(3)题20世纪初期,欧元诞生,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考查的是对于欧元的意义。主要从对欧洲的影响、对国际的影响两个角度去分析。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欧洲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发展;而且因欧元具有欧洲身份的象征,从而加强了民众的认同感,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国际角度:挑战美元霸权地位;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等等。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

    31、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消费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的特点;欧元的意义23(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2)进步之处: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3)认识:儒家思想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解析】(1)进步之处:根据“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得出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根据“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得出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根据“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得出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2)进步之处:根据“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得出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背景:根据“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根据“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得出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3)认识:综合材料,可从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思想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等角度分析回答。


    注意事项

    本文(【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