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十四)人物形象特点,全面概括、准确分析任务情境小说是以表现人物为核心的文学艺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与概括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也是我们一轮、二轮小说复习的重中之重。二轮复习应在一轮复习已基本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析概括的精准度,在审题、阅读与答题三个环节上加大思考与训练力度。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父亲的手指甫跃辉尘土飞扬的大路在两个孩子的脚下延伸。路面上,雨天留下的一个个泥坑,让太阳火热的舌头舔干了。“你真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许亮再次停下,转身盯着弟弟。“真的!”许明说。大路尽头灰蒙蒙的,他们一前一后,后面的
2、人踩着前面人的影子。厚厚的灰尘,在脚下发出喑哑的扑突声。许亮眼前浮现出父亲痛苦的脸。他感到那张脸很陌生,他使劲回想他熟悉的父亲的脸。父亲是个好木匠,爱笑。舅舅教会他如何造出桌椅板凳后,十五岁的父亲就离开了村子。几年后回来,舅舅仍只会造些桌椅板凳,他已是建筑队的师傅了。在他们眼里,父亲就是英雄:头发根根竖立,精神抖擞;那双手宽大有力,兄弟一起也扳不过他一只手。许亮上学那年,那双大手放下锯子,握住了方向盘,离开了村子。端午,父亲没回来;中秋,父亲没回来;过年,父亲没回来。他们和母亲常到村口,望着那条通向村外的大路,大路尽头灰蒙蒙的。直到夏天,父亲回来了,他们没看见汽车。他们问汽车在哪,父亲笑笑。父
3、亲的大手又握住锯子了。锯齿飞速旋转的刨木机前,父亲咬紧牙关,鼓着腮帮,用胸口抵住粗重的原木,一步步挨近刨木机,旋转的锯齿割进原木,火花四溅,锯末纷飞,刺耳的声音像细铁丝,勒得耳朵热辣辣的。常去建筑队玩耍的两兄弟,张大嘴巴,看看父亲的手擦着旋转成白亮亮一圈的锯齿推过去,缩回来。父亲回家后,他们很少看到他笑。一天晚上,许亮从梦里醒来。“下个月?怎么拿得出来?”父亲说。“总要想想。早晓得,就不去开什么车了。”“好好,我明天就去卖刨木机还钱。”父亲的笑越来越少了。只有和木匠们聊天,还会炫耀他那双大手。“瞧瞧!哪个木匠有这样一双手?当木匠的,谁的手指不要断几根?”舅舅就是的,他的右手只剩三个指头以后呢?
4、父亲再不会炫耀他那双大手了吧。昨天放学回家,母亲说:“你爸的手指给刨木机割掉了。我要和他去医院,他死活不让,说不过掉了个手指。我怎么放得下心?”“我去!”许亮有点兴奋。“你敢去?”母亲脸上亮堂了,就如当初给父亲的车灯突然照亮。“怎么不敢。”他也成了父亲那样的英雄。“不过掉了个手指。”他想象着父亲说话的样子。医院。父亲的头发很长了,乱糟糟地趴在他的脑门耳际。见到许亮,父亲努力笑了笑,两个酒窝裂成两条可怕的伤疤。“你怎么来了?”父亲的声音落在阴湿静谧的空气里,像水渗入沙子。“妈跟我说的。”许亮嗫嚅道,“阿爸,我们回家吧。”“你先回去,我今晚”父亲声音虚弱,嘶嘶地吸着气。许亮很失望。他原以为父亲不等
5、他说,便会跳下床,扯掉绷带,骑上单车带他回家的“总算回啦!”母亲跑过来,“你爸怎么样?医生说什么?有没有好些?”“不过掉了一个手指,阿爸才不在乎,是吧!”许明神气十足,热切地望着哥哥。“阿爸说没事。”许亮很累,想要尽快摆脱弟弟的目光。晚上睡下后,许明又问了许多问题,许亮没有回答,总不能告诉他父亲是胆小鬼吧。夏天的夜晚,他们只穿一条小短裤,月光在他们光溜溜的小腿上爬动。许亮翻了个身,仍然睡不着。许明凑到他耳朵边,得意地说:“我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父亲没回来。中午,父亲没回来。母亲看看许亮,许亮不看她。他不想再去看父亲了。母亲说:“你再去瞧瞧,咋还不回来?”许亮没法违抗,带着
6、弟弟出了门。“先去建筑队,找到手指,再到医院,就能让医生接上手指了!”许亮想,这主意不错。事实上昨天晚上他已经这么想了。建筑队大院四周堆满木头。刨木机周围干干净净,找不到一丝血迹。他们也没找到父亲的手指。“你不是说晓得在什么地方吗?”许亮瞪着弟弟,“走吧!”弟弟没动。他们不甘心就这么回去。忽然,有嗡嗡声传来,一只绿头苍蝇,掠过他们眼前,留下一条绿色的细线。许亮被一种强大而可怕的力量拽着,不由自主地跟上那只苍蝇。苍蝇钻进废木头堆,他蹲下,趴在地上。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一丝隐约的血腥钻进鼻孔,他找了一片长长的树皮,往废木堆里扒拉了好半天。苍蝇飞出来,接着跳出一个东西。一条粗大的烧焦的虫子。
7、父亲的手指。“我们把手指带到医院。”许亮说。“好!但是谁,谁来拿?”许亮没有接话。他们把手指留在了建筑队,他们也没去诊所。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他们踩着自己的影子回家了。当年父亲的汽车正是从他们脚下的大路开进村子的,候在村口的他们,听到车轮碾过路面的隆隆声,兴奋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跑。突然,车停了,强烈的灯光射向他们。他们眯起眼睛,明亮的灯光中,父亲朝他们走来,年轻,强壮,高大。拐进家门,父亲躺在院子里,左手缠着绷带;右手耷拉着,手掌垂下,疲惫、无力。父亲看见他们,挣扎着坐起,咧了咧嘴,笑了。平淡而宁静的夕阳中,他们站着,和父亲对视了几秒钟。许亮的脸渐渐地红了。(有删改)1小说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
8、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答:_答案有进取精神;不甘于做木匠;有责任担当;努力工作还债;坚韧受伤后用微笑宽慰家人;断指之后,一人去医院,两处努力笑。2请简要分析许亮心理变化的过程。答:_答案断指之后,父亲表现出来的脆弱,使许亮感到失望。和弟弟去寻找手指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归家后,父亲挣扎着坐起向他们挤出微笑,使他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为自己的武断和软弱感到惭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北京,南京侯发山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是啊,这事
9、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
10、,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
11、;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
12、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
13、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
14、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3概括小说中老歪的人物形象。答:_答案一个疼爱孩子、为了儿女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好父亲形象。怕年幼的孩子受苦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一个勤劳老实、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一个隐忍寡言、孤独寂寞的空巢老人形象。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一人寂寞生活。4赏析
15、文中画线语句。答:_答案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连用“洗、搓、理、刮、熨”一系列动词,体现出老歪找到解决方法后的兴奋与对这次出行的重视;“破天荒”“请邻居媳妇熨衣服”写出老歪平时独自生活的不易,从侧面衬托出儿女对老歪缺乏关爱;情节上与后面儿女邮寄对方地址车票形成对照反差,情节突转,突出儿女对老父亲的不孝,深刻地表现了主题。5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明线是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内心的期盼和纠结,暗线是儿女在外地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待父亲日益疏离的态度。先扬后抑或欧亨利式的结尾。小说前面极力铺陈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的喜悦和村民们的羡慕
16、,最后才揭出真相,极具震撼力,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伏笔照应巧妙。小说多处设伏,前后照应,巧妙暗示了小说的结局。如说到儿女的家庭组成的特殊性等等。6小说结尾处“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你如何理解老歪的泪水?答:_答案这是一位空巢老人孤寂内心的失望痛楚之泪,读来让人心酸。儿女表面上很孝顺,却把辛苦带大他们的孤独的老父丢给对方。处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儿女,更多是在物质上进行赡养,关心老父流于表面,而对父亲的生活和情感比较冷漠且不负责任。儿女这种只顾物质上的赡养而忽视精神赡养的行为让这位老人孤寂痛楚。联想到儿子、女儿处理家庭关系的生活情境(日本媳妇、秃顶丈夫等),老人感觉到儿女对传统的漠视,心里
17、充满了失望和苦楚。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请打“”,无问题请打“”)审题是否能抓住人物形象题的题干关键词?读文是否能把握带题阅读的特点与要求?答题是否掌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与角度?总体印象审、读、答,精准突破1整体设问(1)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2)请的形象特征。(3)请的生活状态。(4)请的心理(情感)变化。(5)“仁厚宽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6)是怎样的一个人?请。2局部设问(1)画线句子体现了怎样的心理(或性格)?(2)画线句子中人物的心理状态。(3)如何理解此时的行为(眼泪/微笑)?请简要。一般而言,审题要抓住以下三组关键词:概括与分析。如有“概括”一词,
18、只需准确答出人物形象特点即可,不用分析;如有“分析”一词,需要“概括分析”或“分析概括”,答题重点是结合人物的言行表现分析,“具体说明”与“分析”一词含义差不多。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生活状态、心理变化(状态)。人物形象是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如题干有“形象特点”词语,答题时除了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应兼及相貌、身份、职业等外在特点。“生活状态”是指人物的生活情景(生活状况)与人物的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情景”(生活状况)是指人物在生存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的复合影响而形成的综合状态,即人物过着怎样的生活,包括生活环境、生活遭遇、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生活特点。应该注意“生活状态”与“性格特点
19、”的不同。“心理变化”(心态)只是人物性格中的心理部分,是指人物长期形成或在特定情境下人物言行所表现的心理情感特点,答题时必须答出诸如“高兴”“痛苦”等心理词语。另外,对于上面整体设问第(5)题,它并没有笼统地要求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或形象之类的特点,而是给出了人物形象特点的关键词,审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个关键词的内涵。整体与局部。“整体”是指联系全文来答题,“局部”是指针对画线句子或特定时刻的文字答题,两者的阅读范围与要求不同。1整体分析概括人物的阅读:把分散文字聚合在一起整体题需要阅读全文,方能找全散乱分布在字里行间表现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字。阅读时要特别用好“圈点法”,把能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文字圈
20、点出来,“圈点”务必要全面,不可遗漏。直接描写的文字较容易“圈”出,侧面描写的文字如环境描写、他人的评价文字等千万不可忽略。当然,如有直接交待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更要重点“圈”出。把分散的文字圈点出来后,就要化零为整,进行分类、归纳。尤其要注意重复性文字的合并、交叉性文字的剥离。2局部分析概括人物的阅读:聚焦细读与整体题不同,局部题所给的文字是固定的、明确的。应将目光聚焦于此,精读细读。首先对所给文字作内部切分、切割:在抓住描写对象后切分出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再切割出描写层次,切割出描写的关键词语。其次是“外联”,联系所处语段、所在的上下文,读出两部分的关联。1思考
21、守道答人物形象题的关键不在于找出描写人物的文字,而在于如何把这些具体文字经过抽象思考变成准确、全面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考生出现的所有问题基本都出在这个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只要能把握思考的准则,找准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1)准确定性,分清主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有个定性问题,即首先确定他是什么样的人,是正面还是反面,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感情倾向是颂扬还是讽刺。尽管这个环节很简单,但还是有考生在这个前提问题上出现失误,尤其在阅读外国小说或历史时代久远的小说时更是如此。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角度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
22、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要把人物的言行、心理等表现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尤其要放在全篇中前后观照,综合评判,必要时要结合作品的大背景来评判。要把人物的言行心理、行为观念与他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联系在一起。特别注意从文中寻找能直接点明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将这样的词语用于答案中,能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对于时代距离较远的人物或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历史时代特点,以及外国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可用我们自身固有的、现代的眼光和思维观察、思考。人物形象特点的表现总是多方面、多元化的,在众多
23、特点中总是有主有次,所以分析概括时首先要分清主要特点与次要特点。这一点看似很容易,但在不少考生那里,往往只是简单地抓住文本描写的只言片语,罗列出多条细枝末节的形象特征,却偏偏遗漏了最核心、最重要的特点。那么,什么是人物的核心重要特点呢?简单地说,凡是指向主要情节,尤其是情节结局,小说标题与主题的那部分的特点均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为此,就必须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梳理出小说的主要情节,概括出小说的主题。惟其如此,才能分清主次。另外,可以通过“相似”“相对”的次要人物形象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次要人物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主人公拥有相近的价值观,并和主人公性格的某一特征比较相似,称之为“相似性
24、次要人物”,一类与主人公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并和主人公性格的某一特征完全不同,可以称之为“相对性次要人物”。在人物较多的小说中,我们可以依据这两种人物完成对小说主人公主要性格的理解。(2)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性高考所选小说,篇幅较短,一般只能静态描摹人物性格,很难细致描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但也有部分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由于外力的推动,在性格的某一层面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甚至蜕变,前后“判若两人”的情景。主人公性格发生巨变就是作者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圆形”,其中,蜕变后的人物性格是人物形象的重点。为此,要抓住情节的陡转、场景的变化,去体悟人物命运的变化及其原因,从而把握住人物的“
25、变化性”。(3)从角色角度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会处在众多社会关系的节点上,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和功能,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比如,一个人可能既是父亲,也是丈夫、儿子,同时也是朋友、同事,不同的社会角色,人物形象体现的内涵也不同。因此,理解小说形象,特别要通过抓住人物在不同环境下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来把握其性格的复杂性。2找准角度(1)宏观角度:四纬三经。四个纬度:个体与他人,个体与外物,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我。三个经度:审德(审视其道德品质),审美(审视其审美态度),审智(审视其人生智慧、能力才干)(2)微观角度如果从整体上概括分析,有以下角度:a看身份职业:农民、小
26、市民、军人等。b看生活习惯:吸烟、跑步、熬夜等。c看外貌特点:高大、瘦弱、魁梧等。d看性格特点:自私、善良、勇敢等。e看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等。f看环境描写:地灵人杰等。g看定性评价: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言等。如果从局部上概括分析,重点在以下角度:a看性格特点:自私、善良、勇敢等。局部文字有时也能体现人物丰富的性格。b看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等。特别注意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尤其要结合上下文情节合理推测人物情感发生的原因。3用好术语(详见2020版大一轮“人物形象”部分)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
27、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挨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则多半
28、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注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
29、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
30、下烧饼,跳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能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
31、汤,“回见!”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注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1如何理解老人每次“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后都说“回见”背后的心理?答:_答案表明他只是找别人吃剩的一口面汤止渴而已,不是偷别人的面吃,希望别人不要找他的麻烦。隐含着老人对那个早已离开的剩面汤的人和那些店内没有当面嘲笑他的看客们的感谢,感谢他们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没有人当面揭穿、当场捉弄或嘲笑他。这是老人在拾别人喝剩的面汤喝时出于维护内心尊严的需求,借此掩饰自己尴尬的体现。2为什么老人
32、喊着要打架,却没人理会?答:_答案老人要与人打架,说明他内心敏感、多疑,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喊着要跟人打架,却没人理会,凸显出他一个捡垃圾的老人被人忽视甚至鄙视的卑微身份和社会地位;人们不屑于打他的心理描写,进一步突出一个连啃个烧饼都很费劲的、风烛残年的老人衰老的年纪、可悲的处境。3怎样理解“八千多块钱”的细节内涵?答:_答案“八千多块钱”是“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这一细节说明他对那些钱有着至高无上的珍惜之情,更蕴藏着老人无数的辛酸与劳动。一生积攒起来的巨款,折射着老人穷困生活中节俭的品德。表现中国传统老人攒钱防老的文化观念。4请结合全文概括“捡烂纸的老头”的形象特点。答:_答案靠捡垃圾
33、为生,老丑,邋遢。内心丰富、复杂,有极强的自尊心。渴望被理解、尊重和包容。类题再练,即时巩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遍地白花刘庆邦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了张家古旧的门楼子,画了李家废弃的碾盘,画了石榴树、柴草垛、鸡窝村民看着平常的东西,经她一看,就成了好看的东西,经她用笔一点,就成了一幅画。凡是被她画过的人家,神情都有些骄傲,还没被她画过的,都希望她能到家里画一回。小扣子也热切盼望女画家到他家作画。自从女画家到来,小扣子就天天跟着。女画家的每一幅画,都是在小扣子
34、的注视下完成的。这天早上,小扣子一爬起来,就和他的黄狗去找女画家。女画家住在村东头,那家闺女刚出嫁,正好空着一间房,女画家就租住在那里。住了几天,房东就把女画家当闺女看了,不让她交房租。太阳还没出来,村街上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有人家烧麦秸,有人家烧豆叶,有人家烧甜瓜秧,每样柴火散发一种香,就形成了醇厚绵长的人间烟火味。村里人原来并不觉得烟火味香,而女画家一进村就闻出来了,她说,哎呀,真香!大家用鼻子吸了吸,是香。这会儿,女画家正在给房东家的祖父画像。她身后站了不少人,他们静静地肃立着,连出气都尽量放轻。女画家目光只在老人和画之间牵来牵去。她下笔很果断,也很有力量,能听见画笔在画纸上划动的声音。
35、老人在墙根儿蹲着晒太阳,脸上的皱纹很多,连耳朵的高处都爬满了,这些皱纹像大地上的河流和沟壑,弯弯曲曲。小扣子一看画像,心就震了一下,以为自己的祖父复活了,正慈爱地看着他。他眼睛有些发湿,差点对着画像喊出一声爷爷。有了这张画像,人们对老人也多了几分羡慕,说他满脸的褶子变成了满脸的画意。女画家开始到野地里作画去了。女画家在前面走,小扣子和黄狗远远地在后面跟着。等陆续来了三四个男孩子和女孩子,他们才结伴慢慢地向女画家走去。女画家这天所画的是一片茅草。茅草长在一片荒地上,面积并不大。可经女画家一画面积就大了,白茫茫的,好像一眼望不到边。在小扣子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声音的,那声音是旷野里的长风吹在茅草
36、穗子上出来的,呼呼作响,一直向天边响去。在小扣子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温度的,让人感到一种萧萧的凉意,一看就想抱紧自己的身子。在小扣子的眼里,女画家画的画是有气味的,这种气味是土地的气味,茅草穗子的气味,还有风的气味。有了声音、温度和气味,女画家画的画就像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让人一看就不知不觉走进去了。小扣子看见,他家的黄狗突然跑到茅草丛里去了,在那里仰着脸瞎看。小扣子刚要把黄狗赶开,女画家说,不要管它。结果女画家把黄狗也画进画里去了。小扣子心里一喜,女画家总算画了他家的一样东西,他总算为女画家做出了一点贡献。上了画,黄狗跟平常日子不大一样。在平常,黄狗是很调皮的,老是闲不住。画上的黄狗在张着
37、耳朵听风,显得很成熟,很孤独,好像还有些愁。这样的黄狗让小扣子顿生怜爱,他真想马上抱住黄狗,把脸贴在狗脸上亲一亲。女画家画完了画,问:这是谁家的狗?小扣子还没说话,几个孩子就往前推他,说是小扣子家的狗。女画家对小扣子说:你们家的狗不错呀!小扣子眼睛躲着,不知说什么好。小扣子的脸有些红。女画家问:你们这儿种荞麦吗?别的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回答不上来。这时候小扣子不说话不行了,小扣子说:种。女画家的问题还很多,她问小扣子,荞麦是不是红秆儿?绿叶?白花?荞麦花开起来是不是像下雪一样?女画家问什么,小扣子都说是。有一个问题小扣子吃不准,荞麦是什么时候种?女画家提了这个问题,他就得回答,不能让女画家失
38、望。他先说春天种,又说不对,夏天种。他这样一会儿春天一会儿夏天的,别的孩子都笑了。女画家看出了小扣子的窘迫,说没关系没关系,不管什么时候种,只要种就行。晚上,母亲用手巾包着新鲜的鸡蛋,带着小扣子,给女画家送去。女画家说,画了人家的门,画了人家的狗,不给人家钱,还白吃人家的鸡蛋,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找去!她的话把院子里的人都逗笑了。月光正好,母亲和小扣子没有马上回家,女画家接着又说到了荞麦花。女画家说,她小时候,跟着下放的父母在农村住了一段时间,好像看见过荞麦花。在她印象里,荞麦花不是零零星星开的,似乎一夜之间全都开了。她早上起来,觉得西边的天怎么那么明呢,跑到村边往西地里一看,啊,原来是荞麦花开
39、了。荞麦花开遍地白,把半边天都映得明晃晃的。荞麦花的花是不大,但经不住荞麦花又多又密,自得成了阵势,成了海洋,看一眼就把人震住了。在没有看到荞麦花之前,她喜欢看那些一朵两朵的花,老是为那些孤独的花所感动。看到了大面积白茫茫的荞麦花,她才打开了眼界,才感到更让人激动不已和震撼的,是潮水般涌来的看不见花朵的花朵。她钻进密密匝匝的花地里,一待就是半天。她记得荞麦地里蜜蜂和蝴蝶特别多,像是在花层上又起了一层花。连蜜蜂和蝴蝶似乎都变成了白的。她晚间也去看过荞麦花。晚间很黑,没有月亮。不过,她一点儿也不害怕,因为满地的白花老远就看见了。她看着前面的光明,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花地里。说到这里,女画家轻轻地笑了。
40、她说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反正那样的荞麦花如今是很难看到了。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地洒落。来年,在小扣子的要求下,母亲在一块地里种上了荞麦。荞麦发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遍地白,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有删改)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小扣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答:_答案小扣子能感知美、淳朴善良、腼腆。2简要分析倒数第三段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状态。答:_答案对女画家描述的美好画面的陶醉;对美好景象再难看到的感伤。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日规汪曾祺西南联大新校舍对面是“北院”。文学院的学生走过北院,将出侧门时,往
41、往都要停一下:路边开着一大片剑兰!这片剑兰开得真好!花很大,比普通剑兰要大出一倍。可是,这些花谁也不能碰一碰,这是化学系主任高崇礼种的。他不爱串门拜客闲聊天,爱种花,只种一种:剑兰。大家都知道高教授的脾气:他的花绝不送人。而且大家知道,现在他的花更碰不得,他的花是要卖钱的!这样,高教授的生活就提高了不少,他家汽锅鸡的香味时常飘入教授宿舍的左邻右舍。哪位说:教授卖花,未免欠雅。先生,您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您不知道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的教授,穷苦到什么程度。因此,高崇礼卖花,全校师生,皆无非议。只有一个人可以走进高教授的花圃,蔡德惠。蔡德惠是生物系助教,坐办公室。生物系办公室和化学系办公室紧挨着
42、,门对门。蔡德惠和高教授朝夕见面,关系很好。蔡德惠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各门功课都很好。他生活上很刻苦,联大四年,没有在外面兼过一天差。联大学生像蔡德惠这样没有兼过一天差的,极少。蔡德惠在中学时就立志学生物。他对植物学尤其感兴趣。到了大学三年级,就对植物分类学着了迷。植物分类学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门很枯燥的学问,单是背那么多拉丁文的学名,就是一件叫人头疼的事。可是蔡德惠觉得乐在其中。有人问他:“你干嘛搞这么一门干巴巴的学问?”蔡德惠说:“干巴巴的?不,这是一门很美的科学!”他是生物系的高材生。四年级的时候,系里就决定让他留校。一毕业,他就当了助教,坐办公室。高崇礼教授对蔡德惠很有好感
43、。蔡德惠算是高崇礼的学生,他选读过高教授的普通化学。蔡德惠的成绩很好,高教授还记得。但是真正使高教授对蔡德惠产生较深印象,是在蔡德惠当了助教以后。他很勤奋。每天高教授来剪花的时候(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还在高卧),发现蔡德惠已经坐在窗前低头看书,做卡片。虽然在学问上隔着行,高教授无从了解蔡德惠在植物学方面的造诣,但是他相信这个年轻人是会有出息的,这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高教授也听生物系主任和几位生物系的教授谈起过蔡德惠,都认为他有才能,有见解,将来可望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高教授对这点深信不疑。因此每天高教授和蔡德惠点头招呼,眼睛里所流露的,就不只是亲切,甚至可以说是:敬佩。高教授破例地邀
44、请蔡德惠去看看他的剑兰。蔡德惠当然很喜欢这些异国名花。他时常担一担水来,帮高教授浇浇花;用一个小薅锄松松土;用烟叶泡了水除治剑兰的腻虫。高教授很高兴。蔡德惠简直是钉在办公室里了,他很少出去走走。他交游不广,但是并不孤僻。有时他的老同学会到他的办公室里来坐坐。在蔡德惠那里坐了一会的同学,出门时总要看一眼门外朝南院墙上的一个奇怪东西。这是一个日规。蔡德惠自己做的。所谓“做”,其实很简单,找一点石灰,跟瓦匠师傅借一个抿子,在墙上抹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长方形的正中,垂直着钉进一根竹筷子院墙是土墙,是很容易钉进去的。筷子的影子落在雪白的石灰块上,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这是蔡德惠的钟表。蔡德惠原来是有一只
45、怀表的,后来坏了,他就一直没有再买也买不起。他只要看看筷子的影子,就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不会差错。蔡德惠做了这样一个古朴的日规,一半是为了看时间,一半也是为了好玩,增加一点生活上的情趣。至于这是不是也表示了一种意思:寸阴必惜,那就不知道了。大概没有。蔡德惠不是那种把自己的决心公开表现给人看的人。不过凡熟悉蔡德惠的人,总不免引起一点感想,觉得这个现代古物和一个心如古井的青年学者,倒是十分相称的。人们在想起蔡德惠时,总会很自然地想起这个日规。蔡德惠病了。不久,死了。死于肺结核。他的身体原来就比较孱弱。生物系的教授和同学都非常惋惜。高崇礼教授听说蔡德惠死了,心里很难受。这天是星期六。吃晚饭了,高教授一点胃口都没有。高太太把汽锅鸡端上桌,汽锅盖噗噗地响,汽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