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届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1-6单元)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其中1至30小题,每题1分;31至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
2、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2“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 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 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3中华帝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历经统一-分裂-统一的过程,历经建立-瓦解-统一的若干回合,但每一次重建,都是以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为内核和
3、表现的。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A.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B.核心内容具有重复性C.民族观念逐渐淡化 D.发展进程具有连续性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据此推断,秦汉“化家成国”主要得益于A.推行郡县制 B.思想上独尊儒术 C.采用严刑酷法 D.施行科举制5“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段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6唐开元十一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下设5房分主政事
4、,有行使权力的“中书门下之印”。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府。门下省名存实亡,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据此推断这一时期A宰相专权趋势出现 B三省六部制被废除C专制皇权有所削弱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7有学者认为:“首先,在票拟上,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其次,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这说明内阁的出现A弥补了明太祖废宰相带来的弊端 B导致了君主专制的削弱C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产生了制约 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8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提到:“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
5、,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段材料说明A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B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C罗马法影响了公司组织的诞生 D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9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是A. B.C. D.10美国的立法权由国会行使,但是国会通过的法案必须有总统签字生效,同时总统可以通过政党影响国会的立法;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可以对总统做出不利裁决,宣布国会和总统法案违宪。由此可知,美国A法院是实际的权力机关 B总统掌握
6、了真正的立法权力C国会的立法权徒有虚名 D权力机构之间实现制约平衡11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保留了君主政体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统治者对统一的渴望 宰相是对皇帝负责A B C D12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A寻求救国之路 B反抗外来侵略 C进行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13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
7、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这则报道反映了下列哪一事件A.英法联军在广州烧杀劫掠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英法联军在天津烧杀抢劫 D.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14对于农民造反者来说,“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硝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这段话反映的是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抗英 D辛亥革命15有人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告诉我们,试图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已经垂死的生产关系以挽救旧的上层建筑的做法,就像给一个因身体机制已经坏死而奄奄一息的病人注入强心针一样,或许他能够兴奋一时,但死亡却是无法避免的。”该认识A挽救了
8、甲午战败的危机 B旨在认可中体西用思想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反映政治革新的必要性16“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A.建立中华民国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17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
9、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对这段文字最准确的理解是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民主道路,艰难曲折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18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由此可知A.陈独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为 B.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C.爱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D.五四运动的浪潮阻碍了社会发展19“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
10、“会”是指: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20“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番话描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是A挺进大别山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21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以民歌的形式发布布告指出:“红军帮我工农,瓜分地主粮田,属乡均已分好,务遂耕耘在前,倘有自由抛荒,查觉重责难免。刻下稻熟之期,不准鹅鸭放田”由此可见,当时苏维埃政权A建立了民主联合政权 B明确了土地革命纲领 C重视根据地经济建设 D坚持了民主革命原则22九一八事变后,以
11、宋庆龄、陶行知、张彭春等为代表的社会各界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宣传中国,民间外交复兴。中国共产党也与国际友人、国际组织、国外新闻界等展开了灵活多样的交往。据此可知,这些外交活动A呈现出官民外交互动的良好局面 B是中国步人国际舞台的重要表现C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基础 D凝聚着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23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A促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C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D促成新中国的成立2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
12、:“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主要是基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C提出了暴力夺取政权的策略 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25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工作,召开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决定以“实现中
13、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时间排序正确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恢复高考制度 “双百”方针正式提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A. B. C. D.27中国前外交部长黄华在回忆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情形时说:“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长达两个半天的宝贵时间来欢迎一个国家代表团的出席,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组织深得人心,反映了时代的期望和要求。”所谓“时代的期望和要求”是指A中国牵头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B中国带领世界走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820世
14、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A.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9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趋势的基础之上。多极化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
15、观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的观点。”二战后出现不属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有A北约的成立 B欧共体 C中国的崛起 D日本的高速发展30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形成31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
16、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资本与制度32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A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 B贫富分化不断加剧C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 D铁器和
17、牛耕的使用33北宋熙宁年间,诸城外草市及镇市“虽也编排保甲”,但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而是与城市坊郭户一样,受厢的管辖,在没有厢制的州县,直接受县的管辖。元丰年间,县尉只捕县城及草市内贼盗,乡村贼盜则由巡检主管。由此可见,当时A.坊市界限已被彻底打破 B.市镇的工商业经济高度繁荣C.草市被纳入城市管理体系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动乱34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B.人们对羊毛的需求推动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C.工业革命由英
18、国扩展到全球 D.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35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当时,秦二爷投资近代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自然经济受到迸一步破坏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社会上出现实业救国思潮 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36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A.民族烟草工业
19、进入春天 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C.美国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D.爱国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37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美国于1933年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实行美元贬值;法国于1933年筹组黄金集团,失败后于1936年也放弃了金本位制。这些现象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开创 B.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D.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381932年4月,罗斯福在美国的一次全国联播节目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对这句话解读
20、正确的有罗斯福准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罗斯福准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罗斯福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罗斯福在鼓动下层人民革命A. B. C. D.39钱乘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此处“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A.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B.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C.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D.加速发展“新经济”4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3年中,德国工业产量增长四倍,法国增长三倍,英国增长一倍。西欧国家迅速实现经济复苏和
21、繁荣的主要原因有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 加快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主导二战后世界贸易体系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A. B. C. D.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50分。其中41、42题为必做题;43、44为选做题,考生必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均做,按43题记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不流畅)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
22、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摘自清世宗实录卷五七材料二 农业调整法:国会的政策在于第6条(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c)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
23、第8节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摘自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材料三 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世宗认为“本末”之争的焦点。他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本末”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本末”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业调整法的直接目的并概括其内容(6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
24、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年增加的主要原因。(12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年代主要热词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
25、0年代末期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号”、喇叭裤20世纪90年代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21世纪初期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0分)4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就任之前,罗斯福在纽约州领导了
26、“童子军运动”,努力促进青少年接触自然,陶冶情操。他发现无论是组织者还是青少年,没有多少环境保护意识,甚至还不断发生损害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罗斯福加强了对“童子军运动”的领导和改造。1933年3月21日,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议案后,很快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保护队征募的对象主要是1825岁的城市未婚青年,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品质和性格。依据工作等级和表现,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的工资,他们必须将其中的一部分寄给他们的家庭。林业界权威人士认为,民间资源保护队种植的树木在大约40年后价值可达到2.4亿美元。在30年代负责征募队员的陆军部的体检报告中,常出现“体重太轻”“营养不良”“发育不全”
27、的词汇,已经被“黝黑”“健壮”等取代。 摘编自藤海键新政的奇葩:民间资源保护队(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成立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成立的历史意义。(9分)44(历史选修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1978年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在会议中,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安徽凤阳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包产到户的做法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推广起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继而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
28、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瓶颈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力挽狂澜,他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同年十四大的召开,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7年邓小平逝世,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为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贡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原因。(9分)历史答案15AADAB 610ACBCD 1115BBBBD 1620ACCAB212
29、5CDCAA 2630DDDAA 3135DDCDD 3640DCCCC1A 材料关键词“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说明诸侯国的形成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故选A;BD是从分封制或宗法制单个方面而言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中“彻底” 表述不当,排除。2A 根据材料中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等信息可知,题干描述了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所形成的宗法观念,故A项正确;家天下时代开启于夏朝,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形成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是宋明时期的理学,故D
30、项错误。3D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帝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紧紧围绕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这个主轴展开,这正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发展连续性的体现,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多样,故A项排除。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是不断发展成熟的,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向前发展,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4A 根据材料“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废除贵族政治(即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有力地推动了秦汉“化家成国”,A项正确;秦朝没有独尊儒术,B项不符合题意;采用严刑酷法是仅秦朝的治国理念,不利于国家的稳定,C项错误;科举制
31、实施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D项不符合题意。5B 军功爵制主要是战国时期以军功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两汉时期实行以才能和品德为标准的选官制度,故选B;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以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排除;D是隋唐以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排除。6A 题干主要表明唐玄宗调整中央权力机构,将中书省与门下省进行职权合并,中书门下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原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职权扩大,成为独揽大权的宰相,而门下省及官员权力减弱。因此,相权由分散走向集中,宰相专权趋势出现。故答案为A项。B项,题干只涉及中书省与门下省职事调整,并未涉及尚书省,据题干无法判断三省六部制度是否被废除,且该项
32、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央权力机构调整由皇帝主事,且减弱门下省封驳审核之权,反映出专制皇权加强,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排除。7C “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说明内阁的权力较大,同时对于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正确;内阁首辅大臣不等同于丞相,并不能弥补了明太祖废宰相带来的弊端,A错误;内阁的设立导致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错误;古代政治属于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D错误。8B 依据材料中“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等信息可知,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这表明了罗马法的进步性
33、,依据材料中“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没有真正的解放人,其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这体现了罗马法的时代局限性。所以这段材料说明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罗马法中的“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等内容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但不能据此得出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C选项错误,该项对材料的理解局限于罗马法的积极意义,没有看到局限性;D选项错误,材料中表达了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两层含义,而该表述只反映了前一层意思,对罗马法的局限性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C 结合所学知识可
34、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的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产生,然后由国王形式上任命,对议会负责,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德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运行流程,排除;B选项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排除;D选项是中国的三公九卿制,排除。10D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了美国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的相互制衡状况,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看不出法院是实际的权力机关。结合所学可知,法院只是掌握司法权;B选项错误,美国总统没有立法权,在美国立法权属于国会;C选项错误,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是实至名归的,不是徒有虚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B 根据材料“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
35、可以放手去做”可知德国当时保留着君主政体和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因此正确;统治者对统一的渴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且1896年德国已经完成统一,错误;在德国君主立宪制下,宰相是对皇帝负责,正确。因此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和分析可知ACD选项错误,排除。12B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致远”号撞向敌舰、台湾军民誓师抗日是直接反映了反抗外来侵略。义和团运动是反帝运动,也是反抗外来侵略。所以反抗外来侵略才是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些事件都没有寻求救国之路;C选项错误,这些事件都没有涉及民主革命;D选项错误,这些事件都
36、不推翻清朝统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B 根据“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故B正确;AC不符合“进入皇宫的宫殿”,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并非八国联军,排除D。14B材料中“金陵”“天京”均指南京。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也就是金陵,定为都城。1864年,天京陷落,宣告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故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B项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主要活动范围在北方,不涉及南京,故A项不符合题意;三元里抗英的地点在广州三元里,故C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非农民运动,故D不符合题
37、意。15D 根据“死亡却是无法避免的”可知该认识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必须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体现了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故选D项,排除B项;该认识并没有挽救甲午战败的危机,故排除A项;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的说法无从体现,故排除C项。16A 据材料“辛亥革命做了前人不曾做过的事情”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这是前人不曾做过的事情,A正确;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错误;据所学可知早在辛亥革命之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就就已产生和发展,C与题意不符;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最大的功绩就
38、是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故D与题意不符。17C 根据茶馆李三的牢骚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社会动荡,人们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不满,小人物还留着象征封建专制的小辫儿,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基层对革命的观望态度,中国的民主道路曲折艰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天下大乱不是因为废除帝制,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所致,A项错误;李三等人留着小辫儿,不能说明人们反对复辟帝制,B项错误;军阀混战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表面认识,D项错误。18C 材料中陈独秀说“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爱国“天经地义”,这直接体现了在当时爱国是社会的主流意识,是主旋律
39、,故C正确;材料中陈独秀强调爱国“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也就是说他也肯定学生大多数的爱国行为,只是反对不合乎理性的爱国,A错误;材料中只是强调山东问题后爱国声浪越来越高,并不是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由于近代民族危机,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早已产生,B错误;材料中是反对不合乎理性的爱国行为,并非否定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因此不能体现五四运动阻碍了社会发展,故D错误。19A 结合所学,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而参加一大会议的除了董必武外,山东济南的代表是王尽美、邓恩铭,故A符合题意;中共三大召开于1923年,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董必武等人没有参加,故BC不符合题意
40、;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时间不符,且董必武等人没有参见,故D不符合题意。20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为避开蒋介石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指的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长征,故B项正确;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不是撤退,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还未叛变革命,故C项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1C 从材料中的“务遂耕耘在前,倘有自由抛荒,查觉重责难免。刻下稻熟之期,不准鹅鸭放田”等信息来看,当时的苏维埃政权鼓励民众开展农业生产,重视根据地经济建
41、设。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建立民主联合政权,排除A项;布告的侧重点是鼓励民众努力发展生产,与土地革命纲领和民主革命原则无关,排除B、D项。22D 考查抗战初期中国的外交。根据材料,抗战时期,民间外交活跃,其目的是团结力量反对日本侵略,呼吁各国共同抵御法西斯的侵略,争取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反法西斯事业的支持。这体现了社会精英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感,故D项符合材料。材料重点强调民间外交活动,并未体现A项中的官民外交互动的信息,故A选项错误;民间外交不是中国步人国际舞台的表现,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C项错误。23C 注意题
42、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命运”“结束一党专政”“毛泽东”,可以推断此事件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发生的重庆谈判,通过国共两党的谈判,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C项正确。A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重庆谈判未能消除国内矛盾冲突,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是在解放战争后,排除D项。24A 共产党宣言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正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故B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暴力夺取政权,共产党宣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故C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D时间不符合
43、题意,排除。25A 197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集会,大会对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答案为A;当时还没有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B错误;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C错误;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错误。26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在1977年,“双百”方针正式提出在1956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在1992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在1997年、1999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在1954年。故时间排序正确的是,故D正确,ABC排除。27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可以打破超级大国对联合国的操纵,增强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使联合国成为伸张正义的舞台,故D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对抗只会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故A不符合题意;革命输出和意识形态斗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故B不符合题意;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非超级大国,故C不符合题意。28D 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因此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