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一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

    • 资源ID:111481       资源大小:91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一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

    1、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2018沈阳模拟)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和生殖后期(丙)三个层级。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的种群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乙丙说明生殖前期的种群数量大于生殖后期,使得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甲乙=丙说明生殖前期的种群数量大于生殖后期,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甲=乙=丙说明生殖前期的种群数量等于生殖后期,出生率等

    2、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甲乙1,即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增加,cd时期,R1,即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在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正确,C错误;据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R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7.(2018保定模拟) 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结果如图所示。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

    3、持不变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D.黄鼠狼和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解析】选C。由图示可知,两岛社鼠数量超过最高点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最高点上下波动,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不生活在一起,不存在共生关系,A错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天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3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有改变,B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正确;68月乙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包

    4、括黄鼠狼的捕食,还包括竞争等,D错误。8.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完成的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酵母菌计数方法为抽样检测法B.本实验可能是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D.a、b曲线交点处两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相同【解析】选D。酵母菌逐个计数比较困难,故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计数;三组实验的结果不同,可能是温度、pH或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等外因造成的;三组实验酵母菌的最大数量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不同,b组环境容纳量最大;a

    5、、b曲线交点处两曲线对应的酵母菌数量相同,但无法说明两者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同。9.(2018广州模拟)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査,结果如图所示(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导学号14120434()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这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该林区猕猴种群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调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其

    6、种群数量还会增长,还未达到环境容纳量,B错误;由题图可知,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这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性别比例为11时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D错误。【知识总结】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表示方法表示方法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模型图(从上到下依次为老年个体、成年个体、幼年个体)曲线图柱形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二、非选择题(共16分)10.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导学号14120435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7、,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根据上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只/m2。(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下图中曲线_(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解析】(1)样方法中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分析取样调查表可知,该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

    8、6(只/m2)。(2)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很低的密度时,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随投入的降低,害虫密度将较快增加,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可用曲线表示;A、B、C三点中将有害生物密度控制在B点时收益最大。(3)通过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水稻生长所需的无机物。答案:(1)随机取样16(2)B(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1.(10分)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

    9、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导学号14120436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2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解题指南】关键知识: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动物数量变化和分布的因素分析。【解析】选A。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种间关系、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相比,小蚂蚁出现率增加

    10、幅度大;不灌溉,驱走大蚂蚁与不驱走大蚂蚁相比,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幅度小,可以得出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数量增长和活动范围,故A项错误,C项正确;本题中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故B项正确。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故D项正确。2.(20分)(2018福州模拟)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14120437(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11、N=_只。(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_。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解析】(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N32=364,N=288。(2)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体数减少,导致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3)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B点;图二中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最大放牧量,如果长期超过C点,草场将会退化。答案:(1)288(2)大(3)B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设法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B草场退化- 8 -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一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