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基础知识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 厌:嫌弃B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优美的C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曦:阳光答案A解析A项,厌:满足。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A焉用亡郑以陪邻 B未知生,焉知死C子亦有不利焉 D且焉置土石答案D解析例句与D项中的“焉”都是兼词,“于何”意。A项,疑问副词,为什么。B项,疑问代词,哪里。C项,语气词,表感叹。3下列对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
2、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B左传善于描写战争,也精于刻画人物。其笔下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几句,就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C先秦爵制,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西周、春秋爵称,在周天子(周王)下可大致分为侯、公、伯、子、男五级。D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通婚姻,结为“秦晋之好”。后来“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答案C解析可大致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B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缒出城,从容
3、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C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D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退敌。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答案C解析“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错,应是“存郑对秦有益无害”。对应的课文原句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文:(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答案(1)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
4、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2)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名句名篇默写限时:3分钟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2)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的句子: , , 。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类文提优阅读限时:2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
5、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
6、,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节)注宫之奇:虞国大夫。虢:音u,同“虞”一样都是周代时的诸侯国。之前,晋国军队曾经从虞国经过一次。公:指虞公。繄:音y,文言助词,惟;或相当于“是”。冯:通“凭”。7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假:借B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嗣:后代C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浓郁的香气D虞不腊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答案B解析应为“继承君位”。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可再乎吾其还也B以其无礼于晋 宫之奇以其族行C将虢是灭 惟德是依D师还,馆于虞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答案C解析C项,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7、,分别将“虢”“德”提前,应为“将灭虢”“惟依德”。A项,表反问的语气副词,难道;表商量的语气副词,还是。B项,连词,因为;动词,率领,带着。D项,介词,在;介词,比。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通过分析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B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C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被活捉的可悲下场。D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
8、的人本思想。答案D解析应该是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译文:(2)遂袭虞,灭之,执虞公。译文:答案(1)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随它灭亡。(关键词:表,从。)(2)晋国军队于是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关键词:袭,执。)参考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戒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随它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头,这种侵略别国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说
9、的大概就是虞、虢两国的这种关系吧!”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怎么能害我啊?”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未依从王命,因此未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史册里,收藏在周朝王室里面。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怜惜?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如果晋国怜惜虞国,那么桓叔、庄伯两族又有什么罪责呢?却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杀害他们,更何况是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神灵的物品丰盛洁净,神灵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过,鬼神不会亲近
10、某个人,只亲近依从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不同,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用来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只有光明的德行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德行之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灵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灵所依据的,只在于德行。如果晋国灭掉了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灵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借道)。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就灭亡)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晋军撤离军队的时候,途中驻扎在虞国。(晋国军队)于是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