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炮兽(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语言建构与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_,以“还原真相”“不合常理”为幌子抹黑英雄,歪曲历史,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引发谴责如潮的舆论。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当此之时,以全网互动形式倡导“崇尚英雄”、热议“精忠报国”活动,也是对这一法律的生动践行。()。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
2、体现在_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_,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有人说:“失去生命,并不是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被人彻底地遗忘。”“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还在继续。无论是_的知名英模英烈,还是普通网友讲述的“年老失聪的外祖父”“沉默寡言的父亲”“当年小学的代课教师”,都将在人们自发参与、互动传播中,凝结为一份独特的全民记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曾几何时 旷日持久 披肝沥胆 耳熟能详B.光阴荏苒 旷日持久 恪尽职守 了如指掌C.光阴荏苒 经年累月 披肝沥胆 了如指掌D.曾几何时 经年累月 恪尽职守 耳熟能详解析曾几何时:时间
3、过去没有多久。光阴荏苒: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经年累月: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旷日持久:荒废时日,长期拖延。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指经历的时间久,后者指消耗的时间久,旷日持久是贬义词。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竭尽忠诚。原句形容英雄人物“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不能使用“披肝沥胆”。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了如指掌”不能用于人物。答案D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还原真相”为名抹黑英雄、以“不合常理”为名歪曲历史的
4、言论,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引发谴责如潮的舆论。B.打着“还原真相”的幌子抹黑英雄、打着“不合常理”幌子歪曲历史,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引发舆论如潮的谴责。C.以“还原真相”为幌子歪曲历史、以“不合常理”为幌子抹黑英雄,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引发谴责如潮的舆论。D.以“还原真相”为名歪曲历史、以“不合常理”为名抹黑英雄的言论,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引发舆论如潮的谴责。解析画线句存在的语病较多,一是“以为幌子”句式杂糅,应说成“以为名”或“打着幌子”;二是语序前后照应不周,所谓“还原真相”其实是“歪曲历史”,所谓“不合常理”其实是“抹黑英雄”,前后应保持对应;三是“在网络上反复出现”缺少必要的主语;四是“引发舆
5、论”不搭配。另外,画线句前半句也以分说为佳,故答案选D。D项将上述语病都修改过来了。答案D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B.努力成为英雄,更要寻找英雄、崇尚英雄C.努力成为英雄,更要崇尚英雄、寻找英雄D.崇尚英雄、努力成为英雄,更要寻找英雄解析作为第二段的开头句,要注意与上文的衔接,上一段讲的“活动”其实是对英雄、英烈的肯定,即找回我们的英雄,所以“寻找英雄”应置于句首;第二段括号后面的内容讲的是新时代中国各行各业的英雄,结论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这些内容是受“更要努力成为英雄”引领的。故选A。答案A4.阅读下面的
6、文字,将画线句子改成整句。(5分)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去探寻余秋雨那敦煌的奥秘,三毛会与我一同在撒哈拉聆听那骆驼的哭泣,我会让朱自清带我去寻觅清华园的旧迹,旧上海旗袍的韵味会在张爱玲那里体味得到。答: _答案我会让余秋雨带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我会让三毛带我去聆听撒哈拉那骆驼的哭泣,我会让朱自清带我去寻觅清华园的旧迹,我会让张爱玲带我去体味旧上海旗袍的韵味。5.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答:_解析要把构思框架图转换为文字,一定要观察图示的构成和层次,准确理解各层
7、次的内容要点及其关系,然后以简练的文字表述出来。转换此图宜采用总分复句的形式。组织答案要注意符合题干提出的要求。答案“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二、审美鉴赏与创造(30分)(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15分)它的底下有甲板在摇动它。它被船摇动,船被海摇动,海被风摇动。这个破坏者只是一只玩具。船,波浪,风,这一切在戏弄它;这就是它的不祥的生命的来源。对这一连串互相牵连着的东西怎么办呢?怎样阻止这一连串可怕的导向沉船的动作呢?怎样阻挡这些来来,去去
8、,转变,停顿,撞击呢?它向船壁的每一下撞击,都可能把船撞破。这些可怕的左冲右突,又怎能预料得到呢?我们对付的是一个会改变主意的放射物,它仿佛有许多主意,每分钟都要转向一个方向。怎样来阻止这件必须避免的事变发生呢?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情势的可怕是因甲板也动摇起来了。怎样和一块任性的甲板格斗呢?可以说这只船的肚子里关闭着闪电,现在闪电设法逃了出来;有点像在地震的时候,又加上打雷。一转眼间全体船员都来了。错误是在炮队队长身上,由于疏忽,他没有把铁链的螺母帽旋紧,大炮下的四只滑轮也没有堵塞好;这样就使脚板和
9、炮架有了活动的机会,一切关键都没有合拢,所以那系炮的铁链,终于被挣断了。铁链既然断了,大炮就不再固定在炮架上。那时候防止炮身反座的固定止退索还没有人使用。一个大浪头打击了一下炮门,没有系好的大炮向后退,挣断了铁链,开始在中甲板里面向四面八方疯狂地滚动。对于这种古怪的滚动要想得到一个概念的话,只要想象一滴水在一块玻璃上面滑走就得了。铁链折断的时候,炮手们都在炮舱里。有聚集在一起的,也有分散的,都在忙着做未来的可能发生的战斗的准备工作。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
10、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刚才听见的悲惨的喊声就是在这时候发出来的。所有的炮手都急急忙忙地向楼梯奔去。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这门巨炮孤零零地留在那里。它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它成为自己的主人,也是这条船的主人。它爱怎么办就怎么办。所有这些惯于在打仗时欢笑的水手都哆嗦起来了。要描写这种恐怖的气氛是不可能的。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维厄维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张望。有一个人用胳膊肘儿推开他们,走了下去。这人就是他们的乘客,那个乡下人,他们在一分钟以前谈论的那个人。6.最后一段中的“乘客”“乡下人”指的是谁?为什么不直呼其名?(5分)答:答
11、案乘客和乡下人指的都是朗德纳克侯爵这位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简称将军)。所以不直呼其名,是为了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为下文埋下伏笔。7.开头一段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答案为小说设置特定的场景,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人物出场、活动提供平台。8.第三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如何理解它的作用?(6分)答:答案这是作者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对照法(对比法)。作者选用全景描写的方式,把大炮的凶猛、庞大、威力无穷与人的怯懦、渺小、无能形成强烈的强弱对比。(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1题。(15分)父亲没有赴约美国罗伯特诺格斯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国家丹麦的小客栈里。这种客栈通常供应游客
12、食物和饮料。并且这儿的人们都讲英文。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我希望母亲和我们一起在这儿。该多好啊!”我说。“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父亲说。年轻时他曾经在丹麦旅游参观。我问:“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哦!大约三十年。我依稀记得路途上曾经到过这个客栈。”他朝周围看了看,沉浸在回忆的气氛中。“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随着他的视线望去我发现一个太太手里拿着一托盘饮料站在一群顾客面前。看得出她从前也许很漂亮。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我问父亲:“您认识她么?”“从前认
13、识。”他说。这位太太来到我们桌前,问:“要饮料吗?”“她变得太多太多了。感谢上帝她没有认出我。”父亲轻声说,手里拿着手帕做了个鬼脸。“在遇到你母亲前我曾经认识她。”他继续说,“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这里来旅游。她当时是个年轻可爱的少女,温文尔雅,妩媚动人。我们疯狂地相爱了。”“母亲知道此事吗?”我突然愤愤不平地说。“当然知道。”父亲焦虑地看着我,轻声说。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我说:“爸,您大可不必”“假如你母亲在这儿,她将告诉你这一切。我不想让你为此操心。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外国人。当时我的生活完全依赖你爷爷。如果她跟我结婚,她不会有任何前途。所以她的父亲竭力反对我们的风流韵事。当
14、我写信告诉父亲我想跟她结婚时,你爷爷便拒绝提供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于是我不得不返回故乡。但是临走前我们见过一次面,我告诉她我必须回美国去借些钱,几个月后回来便跟她结婚。”“我们知道,”他继续说,“她的父亲可能会拦截我们的来往信件。所以我们决定我将简单地给她寄一个纸条,告诉她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在那里我们将举行婚礼。然后我就回美国贷了款并写信告诉她见面的事。她收到信后复函说:届时我将如期而至。可是她没有去。后来我了解到她在约定日期两周前和当地的一个客栈老板结婚了。她没有等到我们预定的时刻。”接着,父亲说:“感谢上帝她没有赴约。回家后我遇到了你母亲,我们过得非常幸福。我们常为这件年轻时的骑士故事
15、说笑寻开心。我提议将来你把此事写成文字。”那位太太拿着啤酒出现在我们面前。“你是从美国来的吗?”她问我。“是的。”我说。她微笑着说:“哦,美国,令人神往的地方。”“是的,你的许多同胞都去了美国,你考虑过此事吗?”“不是我,不是现在。”她说,“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但最后我还是留在了这里。留在这里挺不错的。”喝罢啤酒我们离开了客栈。我问父亲:“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他停下脚步,掏出一个信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像这样,”他说,“12/11/13,就是说1913年12月11日!”“不!”我惊呼,“在丹麦和其他任何欧洲国家不是那个日期。在这些地方,人们按日、月、年的顺序写日期。所以你写的日
16、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父亲用手捂住脸。“哦!她到了那里!”他惊叫道,“只因为我没有赴约,她才跟别人结的婚。”他沉默了片刻。“还好!”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当我们总结此事时我突然说:“这真是件幸运的事,否则不会遇上我母亲。”父亲双手放在我肩膀上,温和地看着我,微笑着我:“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摘自文艺生活,有删改)9.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父亲由于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没有和美丽的丹麦女孩走到一起,后来又遇到了新的爱情,父亲的行为虽有遗憾,但
17、是他的做法也无可厚非。B.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父亲没有赴约制造了美丽的错误,小说作者颇具艺术匠心的构思,使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出。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入,以前美丽的丹麦女孩,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说明“她”经受了爱的痛苦,不注重容颜,也不相信所谓爱情。D.父亲虽然与丹麦女孩的爱情失之交臂,与母亲的爱情却依然全心投入,这启示人们,人的一生不能与过去的遗憾纠缠,应该抓住当下,乐观幸福地生活。解析A项,“无可厚非”不当。B项,“一波三折,悬念迭出”错误。C项,“不注重容颜,也不相信所谓爱情”错误。答案D10.小说中父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旅游来到客栈,父亲心情愉快。面对“我”的追问以及昔日的“她”,父亲非常窘迫。知道日期错误后,父亲表现出惊诧痛苦。现在大家都幸福,父亲很坦然。11.小说构思精巧体现在情节巧合上。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6分)答:答案当年父亲与丹麦女孩偶遇热恋是巧合。父亲与丹麦女孩因误读日期错过婚姻是巧合。父亲与母亲结婚过上幸福生活是巧合。故地重游,父亲再遇当年的女孩是巧合。“我”了解丹麦日期书写习惯,揭示真相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