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3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对点练(含答案)

    • 资源ID:113930       资源大小:68.0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3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对点练(含答案)

    1、第13课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遗赵王书(送给)B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拜访)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唯独)D求人可使报秦者(报复)答案A解析B项任命或授予官职。C项难道。D项答复、回复。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A项“奉”通“捧”,“庭”通“廷”,“孰”通“熟”。B项“质”通“锧”,“详”通“佯”。C项“缻”通“缶”。D项“案”通“按”,“缪”通“穆”。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璧有瑕,请指示王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答案D解析A项古义

    2、: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B项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C项古义:条约,协议。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A项均为介词,分别译为“通过”和“趁机”。B项分别为副词“竟”和连词“于是、就”。C项均为副词“只不过”。D项均为连词,前表假设“如果”,后表并列。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都是代词,但意义不同,分别为“这”和“我”。 C项分别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和音节助词。D项

    3、分别为代词“他”和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秦亦不以城予赵以勇气闻于诸侯宁许以负秦曲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B/C/D/答案D解析为介词“把”;为介词“凭”;为表目的的连词“来”;为介词“因为”。7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乃使其从者衣褐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且庸人尚羞之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毕礼而归之卒廷见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A

    4、/B/C/D/答案B解析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8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使不辱于诸侯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答案D解析D项是定语后置句,其他是被动句。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B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C“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做了铺垫。D“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表明秦赵两国化干戈为玉帛。答案D解析“表明秦赵两国化干戈为玉帛”错误。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6、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

    7、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相如因持璧却立( )(2)赵王悉召群臣议( )(3)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4)臣

    8、请就汤镬() 答案(1)趁机(2)全都(3)抄小路(4)接受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都表示谦敬副词“请允许我”。A项“负”分别为“对不起”和“倚仗”。B项“传”分别为“传递”和“驿站,驿舍”。C项“引”分别为“延请”和“拉”。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王必欲急臣B秦王恐其破璧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臣请完璧归赵答案C解析C项形容词作动词,其他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如因而厚遇之B.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C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答案C

    9、解析C项“无意”古今都指没有做某种事的愿望(今另外还指不是故意地)。A项“因而”古义是两个词,指“趁此机会”“来”,今义为连词,表示结果。B项“以往”古义指“到那里”,今义为“从前,以前”。D项“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布衣服”。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璧有瑕,请指示王怒发上冲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臣请就汤镬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A BC D答案B解析都是表现蔺相如的机智果断,是表现蔺相如的气愤,是表现蔺相如的英勇无畏。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

    10、看出“秦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秦王,秦王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答案B解析蔺相如利用秦王贪婪、一心想得

    11、到璧,唯恐璧碎于柱子的心理,巧加指责,迫使秦王不得不装着同意“以十五城易璧”,秦王倒未识破蔺相如的目的。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译文:_(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文:_(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译文:_答案(1)秦王怕他撞坏璧,就向他道歉,坚决地请他不要这样做。(2)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从而对不起赵国。(3)最终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完成接见大礼之后让他回国。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

    12、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

    13、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1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斋而受璧斋:住的房屋B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劲:强硬较量C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怀:怀揣D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固:本来答案A解析斋:斋戒。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的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在秦国。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

    14、。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柔韧使廉颇惭悟,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答案B解析原文说“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意思是这时说秦国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窥视赵国。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译文:_(2)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译文:_答案(1)现在假如使大王因为这块璧的缘故,而失去了这十五座城池,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会深深地怨恨大王把他们如同草芥一样抛弃了。(2)而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20请简要概括作者分析秦不会失信于赵的理由。答:_答案这时,秦国想得到璧是实情,并不

    15、是要趁此机会窥视赵国。秦王既然按照地图来交割城池,又准备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沐浴后才来接受这块玉璧,照这种形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秦国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而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如果)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则秦国理亏。(如果)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则赵国理亏。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

    16、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使大王因为这块璧的缘故,而失去了这十五座城池,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会深深地怨恨大王把他们如同草芥一样抛弃了。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


    注意事项

    本文(《第13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对点练(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