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课圬者王承福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其言,约而尽尽:全面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当:当做C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冒:冒进,硬要去干D抑丰悴有时丰悴:兴旺和衰败答案B解析当:相当(的食宿费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均为固定结构,解释为“用来的”。A项代词,领属性定语,“这个人的”/代词,作主语,“他”。C项副词,“只、仅仅”/副词,表祈使,“希望”。D项介词,“被”/介词,“在中”。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文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宝之乱,(官府)发人为兵B有余,则以(之)与道路之废疾饿
2、者焉C(吾)皆待人力而后完也D或曰:“(主人)死而(产业)归之官也。”答案C解析“皆待人力而后完也”这句的主语应该是上文“其他所以养生之具”。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承福“自食其力”和他批判“食焉而怠其事”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A项第一句“手镘衣食”充分表明他自食其力的准则;第二句说的对象是“百官”,并非专指“食焉而怠其事”者。B项第一句说王承福吃住在雇主家都要用劳动所得来偿还,充分表明他自食其力的准则;第二句直接对“食焉而怠其事”者进行批判。C项第一句是说王承福心地善良,肯于周济弱者,与“自食其力”无关;第二句是批判“食焉而怠其事”者聪明反被聪明误。D项第一句说王承福自己
3、选择干些力所能及之事,是对“自食其力”准则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述;第二句是王承福对富贵之家衰败原因的思考,指出“盛衰无常”的世间常理,谈不上“批判”。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承福不慕功名。战乱时当兵立功,却弃官回乡做了自己都认为很卑贱的泥水匠。B王承福谋生勤恳。务工吃住在主人家,必以劳动所得偿之,还常常资助路上弱者。C王承福懂得分工。他认为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大家应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地生活。D王承福认识深刻。他认为人事充满变化,并从显贵之家的衰败中懂得了做人之道。答案A解析王承福并未做官,所以他放弃的只是官勋;做泥水匠卑贱是一种社会认识,并非王承福的认识。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
4、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
5、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
6、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发:征发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归:返回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功:功效D抑丰悴有时时:时运答案B解析归:同“馈”,给,偿。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均为“已经”。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丧其土田,手镘衣食B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C夫镘易能,可力焉D乐富贵而悲贫贱答案D解析D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9下列对原文有
7、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人物传记,实为宣扬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表现手法相同。B本文继承了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作者借人物之口,肯定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C作者对当时社会吏治的腐败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并认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不可避免的结局。D本文议论时政,言辞犀利,高瞻远瞩;写人叙事,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答案D解析文中并无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译文:_(2)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译文:_(3)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
8、子,皆养于我者也。译文:_答案(1)然而人是不能够什么都自己做的,应当各人尽自己的能力以便共同生存。(2)有去过两次、三次的,又经过那里,也变成废墟了。(3)功劳大的人,自己享用就多。妻室儿女,都是要我养活的。三、延伸阅读(2019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丁丑会试,江陵公属其私人
9、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
10、。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
11、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改)注江陵公: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蹠戾:乖舛,谬误。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试必雄其曹偶雄:称雄B酬以馆选 酬:应酬C以乐留都山川 乐:喜爱D为所不知后人计 计:考虑答案B解析酬:酬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答
12、案D解析“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错,原文“而不能办三月粮”中的“三月”是“三个月”的意思。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译文:_(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译文:_答案(1)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2)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14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答:_答案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
13、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创演结合,超迈元人。解析解答本题,需回到原文,筛选有关汤显祖“读书为文”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如由“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可知他“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由“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可概括出“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参考译文先生名为汤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是豫章郡临川县人。他生下来就聪颖卓异,不同于凡人。体态修美,眉目俊朗清秀。见到他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汤家居然有这样漂亮标致的孩子啊。”他五岁就能对对子。有人试探他,他立即就应答,再试探他,他还能应答,短时间内要求他对好几首诗都面无难色。(汤
14、显祖)十三岁时,进入督学参加官方主持的考试,被增补为邑中弟子员。每次考试必定在同辈生员中称雄。庚午年在乡试中考中,当时也才二十岁。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丁丑年参加会试,江陵公张居正嘱咐他的心腹用高位来诱惑他,但他没有答应。他说:“我不敢依从做一个失去贞洁的女子。”他虽然一直到老都是一个孝廉,但名声日益显赫,四海之内的人更加把能够见到汤先生当作幸运的事。到癸未年他考中进士,这时江陵公已经离世了。那些行事趋炎附势的人,事业兴盛的也渐渐没落了。汤先生就自己叹息说:“假如让我因为依附权贵起家,不也会因依附权贵而败落吗?
15、”当时辅佐蒲州、苏州两公的人,他们的儿子都考中进士,他们都是汤先生的同门朋友。他们想要邀请汤先生进入幕府,用选任馆职作为酬答,但汤先生都没有答应,也像他当年拒绝江陵公时的态度一样。因为喜爱留都(南京)的名山大川,(汤显祖)请求得到南太常博士的职位。到任就闭门谢客,绝不怀揣着名帖去请谒上面的权贵。博览群书,(在书海中)做一条吃书的蠹鱼。每到夜里三更,他琅琅的读书声不断。家里人笑他:“老博士为什么还要读书呢?”他说:“我读我的书,不在乎什么博士不博士的。”不久凭借博士的身份调任南祠部郎。这个部虽然没有什么事可做,汤先生却十分小心地奉行职事,认为两个官府机构让心腹进入,从而堵塞了谏官进谏的道路,上书
16、直言争论这件事,(却)被贬到广东的徐闻县做县尉。过了一段时间,转任遂昌令。又因为矿税的事情多有不顺利,与计吏一同入京的时候,他就向吏部告老还乡。虽然主爵、典选官、御史大夫等人都挽留他,但汤先生意气浩然,去意已决,再好的官职最终也没能挽留他。回到家中,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的官员(前来拜访),仪仗常常充斥着汤先生家周围的小巷子,但汤先生大多不接待。即使有时下要紧的事,不是涉及公愤的事他不会开口。有人劝他请托官员,他说:“我不能用脸面口舌博取金钱,替我所不了解的后人去考虑。”他指着桌案上的书让他们看,说:“有这些书我就不贫困了。”汤先生对书无所不读,尤其精通文选一书,精通到合上书可以背诵,没有一个字的差错。对于前人的诗歌散文没有什么不能模仿的,尤其精于模仿西京、六朝、李白、杜甫的作品。汤先生又在自己主攻的方向之外写传奇,比如紫箫还魂等剧目,的确超越元人而在其上。他每次谱写一首曲子,就让侍从歌唱,而自己给他们唱和,歌声震动苍穹。认识他的人称他是神仙。汤先生和我相约同游具区灵岩、虎丘等山川,但不能置办三个月的干粮,犹豫中就耽搁了。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