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思维火花”这一主题,安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自相矛盾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既夸自己的盾最坚固,又夸自己的矛最锋利,有人问他让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却无法回答的故事。田忌赛马讲述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第二次比赛田忌在好友孙膑的帮助下反败为胜的故事。跳水讲述了在一艘帆船上,船长的儿子在一只猴子的挑逗下一步步走上横木,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水,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自相矛盾21.会认12个生字,读
2、准1个多音字,会写22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自相矛盾,理解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分角色朗读田忌赛马,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默读课文,分析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4.默读跳水,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讲讲这个故事,分析船长的思维过程,思考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田忌赛马2跳水2习作2选两个人物和学生一起组成一个探险小队开始探险之旅,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不仅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还要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语文园地21.系统性总结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
3、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2.运用练习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体验情感、仿写句子的能力,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3.积累增广贤文中的民间谚语。15 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其中“鬻、吾、弗”字音难读,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文的意思完全不同,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2.阅读理解抓住关键词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语言运用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参透学寓言的方法。教学过程板块
5、一 复习成语,引入课文题目1.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井底之蛙 买椟还珠(1)指名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它们都是四个字的成语)(2)教师引导:一个成语讲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成语叫什么成语呢?(寓言故事成语)(3)寓言故事成语有什么特点呢?(故事短小,寓意深刻)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自相矛盾)3.认识一下什么是“矛”和“盾”。(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4.观察矛和盾各有什么特点。(矛的前面尖尖的,是用于
6、攻击敌人的一种兵器。盾是圆圆的,或者是方形的,是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5.猜一猜:课题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成语特点,引出寓言故事成语,达到引出课题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矛和盾,为理解课文的意思做好铺垫。猜测课题意思,帮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解感悟1.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 鬻盾 吾盾 弗能 夫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课文全文)(1)指名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篇文言文)(2)这篇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先
7、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全文节奏划分)先师范读,指名学生读,再齐读。(3)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文言文学习的?(结合注释、插图、上下文理解,猜读等)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刚刚大家说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弄懂自相矛盾的大概意思。(学生边读边理解文言文的大意)4.小组讨论交流文言文自相矛盾的大意。(学生自由讨论)5.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6.谁能连贯地说一说自相矛盾的大意?(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穿透!”集市上的人质问他:
8、“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7.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矛”和“誉”。(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本课汉字,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准备。板块三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教师引导: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国人在干什么呢?(这个楚国人在卖盾与矛)课件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教师:这句你读懂了什么?2.出示课件。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教
9、师:读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3.谁来帮帮这个楚人,帮他吆喝吆喝生意。(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读,再全班齐读)4.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没有)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课件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1)从中你读懂了什么?(2)引导学生读好问句。(3)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叔(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兄弟(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5)假如你是一位老人,你会说:年轻人(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5.那个卖矛和盾的楚国人又是什么反应呢?课件出示:其人弗能应也。从
10、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6.这件事引发了人们什么样的议论?课件出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谈谈自己的理解。(2)指名学生读最后一句文言文,再齐读。7.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8.全班齐读课文。背诵课文。【设计意图】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此环节为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2题而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2.通过说、问、演、练等活动,学生在了解故事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教学过程板块一 讲述故事,感悟寓意1.谈话导入。师:今天你们来给我当当小老师好不好?我来说一句话,你们
11、听一听,再评一评。师: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下了场滂沱大雨。(这句话前面说阳光明媚,后面又说滂沱大雨,这是自相矛盾)2.自相矛盾就是一个人说话或行动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齐读课文)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说话做事皆应三思而后行)4.四人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每小组选一个讲得最好的代表上台讲故事)5.全班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此环节为完成课后习题第3题而设计。板块二 对比阅读,活学活用1. 老师在一
12、本寓言故事书上,看到了一篇这样的自相矛盾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2.你们是喜欢文言文的自相矛盾,还是喜欢现代文的自相矛盾?(学生畅所欲言)3.师小结:文言文短小精悍,但难懂;现代文通俗易懂,但篇幅较长。4.这篇文言文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写的。(课件出示作者简介)5.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敬佩,相隔几千年的文言故事里蕴含的道理至今仍让人受益无穷。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6.这个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不能)谁来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了?(这个人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一致,做生意要实事求是,讲诚信)【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自相矛盾文言文版本和现代文版本的对比阅读,学生
13、了解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韩非子,明白一个人的思维的重要性。板块三 联系实际,感悟寓意 1.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戳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戳破!”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这时那个人是什么反应?(那个人哑口无言)课文是怎么说的?(其人弗能应也)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个人说的话前后抵触,不一致,无法自圆其说)3.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指名学生说)4.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情很多,为了避免自相矛盾的事情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要言行一
14、致、说到做到、实事求是、实话实说)5.今天我们学习了文言文自相矛盾,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先把文言文读通读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最后做到熟读成诵)6.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读懂了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意思,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的独特韵味。这篇文言文语言凝练,只用71个字,就让我们逛了逛古代的集市,了解了一个引人发笑的楚人,知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今后说话、做事不要像这位楚国人一样自相矛盾!【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学生自由畅谈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加深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今后学生自学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15、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1.寓言导入,激发兴趣。激情导入,通过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认识矛和盾,为理解课文的意思做好铺垫。2.初读课文,理解大意。让学生带着开头的激情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在这一环节中,老师教给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怎样去读好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还要教会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和插图去理解寓言的大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3.精读课文,深入学习。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以
16、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内容当中去,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带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读、说、问、演等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深刻地明白寓言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16田忌赛马教学目标1会认“策、荐”2个生字,会写“拳、策、赢”等4个字,正确读写“赏识、脚力、胸有成竹”等8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了解两次赛马时出场的顺序,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出
17、人物说话时的语气。2.了解两次赛马时出场的顺序,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共有4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带出新字的方法来识记。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易错的字“拳、策、赢”。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语言运用训练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故事,先小组内讲故事,再走上讲台讲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策、荐”2个生字,会写“拳、策、赢”等4个字,正确读写“赏识、脚力、胸有成竹”等8个
18、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过程板块一 提示课文题目,引发探究1.谈话导入。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齐国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有一次他和齐国君主齐威王约定,进行一场比赛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田忌赛马)2.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师相机梳理归纳:谁与谁赛马?怎么赛?结果如何?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读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司马迁和他所著的史记。(课件出示司马迁的资料)4.简介史记。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师小
19、结:田忌赛马是一个发生在距我们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的故事。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比赛?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题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史记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用笔画一画课文中主要有哪些人物?(孙膑、田忌、齐威王)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第二次比赛田忌在好朋友孙膑的帮助下反败为胜的故事)3.课文写了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哪几个
20、自然段是写第一次赛马?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第二次赛马?(第12自然段写第一次赛马,第1318自然段写第二次赛马)4.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这篇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赏识 脚力 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出谋划策 引荐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拳、策、赢”。(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7.教师小结: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了,第二次赛马田忌转败为胜,田忌能转败为胜的关键人物是孙膑,孙膑给田忌献了计策才使他转败为胜。大家一定很好奇,孙膑到底给田忌想出了一个
21、什么样的好主意让他转败为胜呢?我们还是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板块三 再读课文,分析败因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时是如何对阵的?(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2.田忌为什么三场比赛都输了?(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强一些)3.画出田忌失败后,对他的神态描写的句子。(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扫兴”和“垂头丧气”这两个词中,我体会到田忌失败后沮丧的情绪,他很失落,没有信心
22、再比赛,准备离开赛马场)4.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你认为田忌要怎样做才能赢齐威王呢?(学生各抒己见)5.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讲述自己小组想到的好办法)6.教师小结:田忌如果能认真分析马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就有可能取胜。田忌只凭马力比赛,不用智谋,比赛方法不当,所以失败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分析田忌第一次赛马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田忌用什么方法能赢过齐威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板块四 品读课文,感悟献策1. 1.是孙膑给田忌献了计策,才让他反败为胜。默读课文第312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田忌、孙膑和齐威王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学生边读边画)2.描写田忌
23、的句子有哪些呢?(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l 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l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l 田忌没有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l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2)你分别从这几句对田忌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3)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四句话,每句话的前面都提醒或暗示了我们应该怎样读。比如第2句我们应该带着疑惑的语气去读。谁来说一说其他三句话应该怎么读?(第1句应该生气地读,第3句应该没有信心地读,第4句应该信心百倍地读)(4)如果你是田忌,请你用恰当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四句话。(指名学生
24、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3.描写孙膑的句子有哪些呢?(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l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l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l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l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2)你分别从这几句对孙膑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3)描写孙膑的这几句话应该怎么读?(第1句话应该热情地读,第2句话应该自信地读,第3句话和第4句话应该胸有成竹地读)(4)如果你是孙膑,请你用恰当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四句话。(指名学生读学生评
25、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4.描写齐威王的句子有哪些呢?(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l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l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2)你分别从这两句对齐威王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3)描写齐威王的这两句话应该怎么读?(第1句话应该得意扬扬、讥讽地读,第2句话应该轻蔑地读。)(4)如果你是齐威王,请你用恰当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四句话。(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5.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读田忌说的话,一个人读孙膑说的话,一个人读齐威王说的话,最后一个人读旁白。注
26、意“得意扬扬、轻蔑”等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巡视指导)6.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成果。(选几个朗读得好的小组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课文)7.教师小结:作者对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三个人物的特点。田忌有勇无谋,孙膑才智过人,齐威王骄傲自大。第二次比赛结果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此环节是为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而精心设计的。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从第二次比赛的理解分析中,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2.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态度,懂得在学习、生活中遇事要能仔细观察、善于分析
27、,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学过程板块一 精读课文,分析胜因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田忌的好朋友孙膑给他献计策,使他重拾信心,再与齐威王进行第二次赛马。那么第二次赛马结果如何呢?(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2.默读课文。把齐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学生边读边在课后习题第2题上标画)3.指名学生说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课件出示:第一场:田忌的下等马齐威王的上等马(输)第二场:田忌的上等马齐威王的中等马(胜)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齐威王的下等马(胜)4.想一想: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学生独立思考)5.四
28、人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学生自由讨论)6.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7.请学生推测一下孙膑当时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当时,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但是又快不了多少,如果田忌用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一一对阵,肯定会输。只有更换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田忌才有可能三局两胜,获得整体的胜利。8.教师小结:孙膑此计策甚是高明,以最差的马对最强的马削弱对方实力,再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连胜两场,以弱胜强,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29、标画出田忌和齐威王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明白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的原因。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板块二 分析人物,交流计策1.其他的人只知道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而孙膑却敢于打破这种常规,用超乎常人的思维方法,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转败为胜。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孙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指名学生说)3.是不是用孙膑想的这个好办法,田忌就一定会赢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3和第14自然段,通过观察和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次比赛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了一点点;第二次比赛的第一
30、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了很多)4.如果你是齐威王,你会怎么想?(是不是田忌把马的出场顺序调换了)如果你是齐威王,你会怎么做?(我也会调换后两场马的出场顺序)怎样调换?(齐威王用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中等马,还是可以胜两场输一场,赢了田忌)5.事实上齐威王发现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了吗?(没有发现)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l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l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1)先指名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2)从这两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1、(学生自由交流)6.教师小结:如果齐威王及时发现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他也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样还是可以胜两场。也就是说,在第二次比赛中田忌也有可能会输。孙膑知不知道有这个可能性呢?(知道)孙膑是个聪明人,为什么还用这个没有十足把握的办法呢?(因为齐威王第一次比赛全都赢了,他相当得意,早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7.教师引导:有句古话说得好:“骄兵必败。”从这儿可以看出孙膑早已胸有成竹,因为他掌握了齐威王骄傲自大的心理。他不但经过了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还把所有看到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才想出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个好办法,使得田忌反败为胜。通过以上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
32、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而且足智多谋的人)8.孙膑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有深远影响力的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9.教师小结:孙膑这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很可贵的。希望同学们学习孙膑遇事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孙膑的性格特点,理解孙膑所献计策的精妙之处。利用史实资料让学生了解孙膑,引导学生学习孙膑敢于打破常规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板块三 总结全文,畅谈收获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3、呢?(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2.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三个历史人物。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一下这三个历史人物。(1)用一个词语来评价孙膑。(神机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才智过人)(2)用一个词语来评价田忌。(有勇无谋、垂头丧气、屡败屡战)(3)用一个词语来评价齐威王。(得意扬扬、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乐观、骄兵必败)3.历史上有不少像“田忌赛马”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找一找,和同学交流。(长勺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4.教师总结: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但真正的赢家却是孙膑。而他取胜的法宝在于“思”和“变”。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获
34、得成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分析孙膑、田忌、齐威王的形象,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指导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故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1.创设标画对阵图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标画对阵图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标画对阵图可以使学生的手、眼、脑等协同作用,同步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2.创造表达、交流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讨论问题、交流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思维,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35、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例如解决课后习题第2题:默读课文。把齐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分三个层次完成: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3.指导比较分析,启发求异思维。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为了帮助学生明白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先指导学生根据两次赛马的对阵图进行比较分析,再分析转败为胜的原因。17跳水教学目标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
36、、航、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3.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提醒学生“吓唬”的“唬”在这个词中读轻声hu。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易错的字“艘”和“肆”,其他的生字学生可以自学。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指导学生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3.语言运用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
37、结果讲述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教学过程板块一 激趣导入,交流资料1.谈话导入。每一届奥运会的跳水项目都是大家最关注的,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各种赛事的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跳水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跳水)2.读了
38、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师梳理归纳: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结果如何?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跳水是谁写的?(列夫托尔斯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题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的内容做好铺垫。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答刚才的质疑。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3.谁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述了在一艘大船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
39、,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横木。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逼迫孩子跳水的方法,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放肆 桅杆 撕咬 吓唬 龇牙 咧嘴 瞄准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艘”和“肆”两个汉字。(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7.教师小结:猴子是最通人性的动物,它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不敢挑逗水手们,它便去挑逗船长的儿子。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之中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为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板块三 整
40、体把握,质疑探究 (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猴子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的境地,罪魁祸首是谁呢?(是水手们)为什么水手们才是罪魁祸首?(因为是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使猴子更加放肆,猴子才敢更加大胆地去挑逗船长的儿子,把船长的儿子一步步引入危险之中。)3.面对船长,也就是孩子父亲的做法,你心中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4.一个父亲在儿子有生命危险的时刻,竟然拿枪瞄准儿子,逼迫儿子跳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所处的危险境地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
41、危险境地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关键信息,进行质疑,产生阅读期待。板块四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直接写出了孩子已经陷入了即将失去生命的绝境,必须跳水?(第4自然段)2.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1)先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吗?(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3.你们说的这些词语,作者文中写到了吗?(没有写)一个词语都没有写,但是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处境的危险,作者到底是怎样表现孩子身陷绝境的呢?(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
42、么?(我从“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体会到孩子已经走到了“绝”路,而且他走得很不稳,随时有摔下来的危险,进入了万分危险的境地。)4.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体会到孩子只要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没命;我从“也难以回转身来”体会到孩子必死无疑,根本没有机会从横木上活着回来。)(2)为什么说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课件出示孩子所处位置图)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那根横木
43、又细又滑,即使孩子拿到帽子,也根本无法转身回来。)5.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作者运用了“只要就”“即使也”两组关联词)去掉句中这两组关联词,然后对比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1)说一说:哪一句的表达方式好?为什么?(第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好,因为有了这两组关联词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身陷绝境,随时都可能没命。第二句话就达不到这种效果。)(2)关联词的训练。课件出示:只要人群中有人大叫一声_,孩子就。
44、即使没有人大叫一声,孩子也_。6.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体会到之前孩子不知道自己已处于危险境地,此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正处于危险中,心里害怕极了,随时有可能因害怕发抖而失足摔下来。)7.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l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l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从“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感受到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们已被眼前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所措,侧面衬托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45、8.教师小结:作者虽然没有直白地用大家所说的那些表示危险的词语,但是却把当时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这也是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的高明之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险境,培养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内容的能力,为学习作者的写法和归纳船长的品质做好铺垫。体会关联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孩子当时极其害怕的心理。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讲讲这个故事。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教学过程板块一 学习写法,训练表达1.教师引导:就在这万分紧急、命悬一线的时刻,连水手们都不知所措了
46、,这时谁出现了?(船长)船长用什么方法使孩子脱离了险境?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船长动作、语言的句子,把你的感受与理解在书上做好批注。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1)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然后全班齐读。(2)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从“本来、立刻、快”这几个词中体会到船长做出判断的时间短、速度快,表现了船长的果断、机智、镇定)(3)父亲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学生接读)“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学生接读)“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4)父亲对孩子的两句喊话中有7个感叹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这7个感叹号?(短促、有力、不容置疑、命令式的语气)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向孩子喊话。(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5)跳水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