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A周礼中提到的“妇功”B
2、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C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D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2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 )A 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B 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 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 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3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 )A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B 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3、D 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4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C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5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A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D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6上海在中国近代有独特的折射
4、历史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以下三则材料反映的信息,请给上海进行时空定位( )有学者在日记中记着:“上海理发价,己至七万元,不改币制,如何生活。”上海工厂开工率20%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A 1895年B 1913年C 1936年D 1948年7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股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 外国资本的压制B 封建主义的束缚C 官僚资本的侵蚀D 股票市场的紊乱8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
5、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恰当比喻为( )A 深圳B 珠海C 海南D 浦东9中共中央1961年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到年底全国职工减少800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减少供应城镇商品粮三四十亿斤、生活用煤二三百万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八字方针”的调整B 中苏关系的恶化C 知识分子上山下乡D “左”倾思潮的影响10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
6、是指( )A 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B 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 没有解决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D 没有改变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11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 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 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己经被打破12121881年底,有人赋诗赞扬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诗中的通讯手段应是( )A 有线电报B 无线电报C 有线
7、电话D 无线电话13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14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 )A 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B 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C 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D 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15某人在航海日记中记述:“1520年
8、11月28日,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据此,你判断此人属于谁的船队( )A 哥伦布B 迪亚士C 达伽马D 麦哲伦16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 )A 促发英西战争B 导致英法七年战争C 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D 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17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即“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
9、是指( )A 拓展殖民地市场B 贩卖黑奴C 传播基督教思想D 输出机器18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B 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C 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D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19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A理论是持续时间最长并且始终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B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C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
10、D 20世纪70年代以后,B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发挥任何作用2019291933年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 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 资本家的残酷剥削D 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21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他们今天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须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 整顿银行,保障存款人的利益B 调节农业生产,增加粮食生产C 以工代赈,规定
11、最低工资标准D 发展工业,降低生活用品价格22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GNP年增长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年43%32%48%19731975年24%53%94%A 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 西方经济疲软源于美苏冷战破坏C 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D 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 “开垦、开垦、再开垦”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241928年
12、,苏联政府从农村收购了1080万吨粮食,1929年收购了1600万吨1930年粮食收购量猛增到2220万吨。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比1930年下降168%,然而粮食收购量还是达到创纪录的2280万吨。这表明( )A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 农业全盘集体化推动农业发展C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D 苏维埃政权对农村的管控削弱25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说: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有担心,生怕“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 引起了社会动荡B 只能在旧体制内徘徊C 面临巨大的阻力D 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
13、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
14、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原因有哪些?(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5、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
16、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是什么?“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
17、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主要变化。(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两次重大举措。28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
18、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材料三 1980年,美国
19、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一一从罗斯福到里棍材料四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3)据材料三、四指出,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
20、差异的体制因素。2017-2018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答 案1B【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较高,故B正确。周礼中提到的“妇功”属于纺织业,故A排除。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属于冶铁业,故C排除。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属于冶铁业,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青铜器铸造2C【解析】材料显示由于曲辕犁的使用导致“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说明先进生产工具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关东地区和江南经济信息,故A错误;重农政策在封建社会一致得以重视和贯彻,故B错误;
21、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是南宋时期,故D错误。3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A错误。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是宋代以前,宋代时打破了坊市界限,B错误。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兴盛,C错误。宋朝时,商业经营的时间界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D正确。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对于选项中各项事件的时间的确定。本题难度不大,只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即可。4B【解析】据材料“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种花者多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属于江浙地区,“种花”、“种木棉”属于经济作物,这说明明清江浙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并
22、未涉及农民收入有大幅提高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故C项错误;“口粮全赖客商贩运仰食于四方”并不能说明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故D项错误。故选B。5C【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可知,此时的中国已经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西方国家需要中国的大量原棉;棉花进入国际市场,从而造成了棉花出口和原棉价格上涨的局面,这一过程也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仅仅原棉出口增加,不可能扭转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和增加政府收入;A、B表述都不准确;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D项不符合史实。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易错警示】自
23、然经济的典型特征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大量的工业品涌入中国,导致了“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列强从中国掠走棉花等大量的工业原料,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经济的瓦解。6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理发价已至七万元,这说明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上海工厂开工率20%,这反映了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这反映了美国商品在华倾销。以上特征符合解放战争后期的国统区状况,1948年属于解放战争后期,故D项正确;1895年是甲午战争后,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1913年也不属于
24、解放战争后期,的B项错误;1936年也不属于解放战争后期,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近代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和历史特征,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后期国统区的经济状况,学生可以结合史实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C【解析】根据材料“1934年,中国银行”和所学可知,中国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企业,因此C项正确,A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B项说法笼统,从1934可以判断出该段时间正值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伙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阻碍、威胁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排除。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
25、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8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部、箭头”,结合所学可知,箭头应该在弓的中间位置,因此浦东符合题意,1990年国家开发开发浦东,D项符合题意;深圳、珠海、海南位于中国的南部,位置上不对。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9A【解析】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即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其中有一条就是“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符合材料中调整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问题,故A项正确;中苏关系的恶化是1969年,故B项错误;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是1968年,故C项错误;“左”倾思潮的影响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已经过去,故D项错误。
26、点睛: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0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规模小,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故选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土地为集体或国家所有为基础的,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故B的说法违背史实,可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也改变了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所以CD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11B【解析】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与“1980年春节前夕”不合,故A项排除;据“就地
27、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故B项正确;据材料中“要求各大城市”可知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C项排除;题干史料中并未提到所有制改革,故D项排除。12A【解析】材料信息“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反映的是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无线电报不符合材料“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故B项错误;有线电话1901年在中国出现,故C项错误;无线电话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D项错误。13B【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的状况。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喜字纱灯”“蓝袍
28、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学科*网,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婚俗变化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婚俗的变化,同时也考查了服饰变化的特点。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出题者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题目新颖
29、却贴近生活。14D【解析】联系现实可知在现代社会中,现实购物与虚拟购物同时并存,“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的表述不合现实,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方便人民的交流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但在题干中无此内容的阐释,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提高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是互联网,故C项排除;材料中2017年双十一的网购交易说明了虚拟购物人数的暴增,并结合马云的话,可得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点,故D项正确。15D【解析】据材料“1520年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麦哲伦船队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故D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并未进入太平洋,故A错误;迪亚士发现非
30、洲好望角,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也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路线史实,再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520年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C【解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西战争发生于15851607 年,故排除A;英法战争发生于17561763 年,故排除B;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的标志是英国取得英法“七年战争”的胜利,所以D不符合题;航海条例的颁布侵犯了当时海上霸主荷兰的利益,因此遭到荷兰的反对,并最终引发三次英荷战争,故选C。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的殖民扩
31、张航海条例17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向外”拓展殖民地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生产原料和海外市场,极大地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是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的驱动力之一,故A项正确。贩卖黑奴是殖民掠夺的体现,与材料要求“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的驱动力”不符,排除B。传播基督教思想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C。输出机器发生在工业革命的后期,不是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的驱动力,排除D。18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需要大规模的投资,所以,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只可能是因为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故D项正确;A是新航路开辟时代,不符合材料时间
32、;B和C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19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理论诞生于工业革命,是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B理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排除B。A项自由主义理论是持续时间最长,但始终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错误,排除。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失去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得到重视,C正确。经济“滞胀”后,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失去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但不等于说不再发挥任何作用,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题意和图示对“A线”“B线”作出正确判断,然
33、后利用判断的结果,联系所学知识,逐一排查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0A【解析】解题时注意关键词“19291933年间”,这一时期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而广大人民则因为贫困无力购买。B项出现于1941年。C项与题干不符。D项错在绝对过剩,应是相对过剩。故答案选A。21C【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了罗斯福要维持低收入工人群体的生活水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达到此目的,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以工代赈,故C项错误;整顿银行属于金融措施,故A项错误;调节农业生产属于维护农民利益的措施,故B项错误;发展工业属于工业方面的措施,故D项错误。2
34、2A【解析】表格显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提高,物价指数增长过快,实际上是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的体现,说明西方国家此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故A项正确;西方经济疲软主要是长期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导致,故B项错误;材料中现象不是社会福利导致的原因,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普遍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混合经济”模式,故D项错误。点睛:关于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首先要注意抓住一条线索、两个重点。一条线索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各国效仿新政。两个重点: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
35、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二是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其次可从经济政策、经济成就、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整体地(宏观地)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从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等方面归纳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3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领导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人物主张的理解,主要是考查赫鲁晓夫的改革政策。A是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C项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政策;D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策。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点睛: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征集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
36、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通过1936年宪法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后来赫鲁晓夫等人进行了改革,但是都是以失败告终。24C【解析】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从材料信息来看,苏联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故答案为C项。此时新经济政策已经停止实施,排除A项;这种模式导致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5B【解析】据材料“生怕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
37、解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赫鲁晓夫在改革中左右徘徊,不敢冲破旧体制,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赫鲁晓夫改革引起了社会动荡,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赫鲁晓夫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故C错误;材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不敢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时应该准确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入手,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在旧体制内徘徊”的答案。26(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或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成效:在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进先进的技术,是工业化的起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任2点(注意:必须
38、答洋务运动在经济领域的成效,军事等其他成效不得分。)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3)战略: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遏制和孤立”,为巩固国防;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借鉴苏联经验);重工业发展后反哺农业和轻工业(任2点(战略回答一五计划即可给分;因素即回答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解析】(1)依据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
39、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归纳小农经济特点。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从近代经济、科学技术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具体原因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可知是一五计划;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建国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遏制和孤立”,为巩固国防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27(1)办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新经济政策(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变化:由自由
40、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3)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析】(1)第一小问,“办法”由材料一中的信息“1921年列宁说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可知此应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小问,“政策”由材料一中的信息“1921年列宁说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知此应为“新经济政策”。(2)第一小问,“主要措施”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即可得出“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
41、的人进行补贴”即可得出“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政府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即可得出“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的结论;第二小问,“变化”可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和罗斯福新政期间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等角度思考作答。(3)注意设问中的时间提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8(1)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兼有墨、道、宗教、宗法思想等;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公益慈善主体并存;募捐方式相对单一;公益范围较为狭窄;缺乏法律规范。(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42、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3)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原因: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
43、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归纳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分析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旨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这一做法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第(3)问分析材料三、四,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在资金的来源上,前苏联来自政府;美国则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承担。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前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变化认识;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