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 5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期年(j) 忤视(w)提秦王(d) 谒见(y)B苑囿(yu) 戮没(l)揕击(zhn) 唱和(h)C俟机(s) 目眩(xun)惊愕() 中庶子 (sh)D箕踞(j j) 被八创(chung)贻笑大方(y)解析:A 项中“忤”应读“w” 。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D士皆瞋目 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解析:B 项中“被”是“遭受”的意思。答案:B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Error!Error!A不同,相同。B 不同,不同。C 相同,相同。D相同,不同。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义辨析能力。都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意思是“假如没有” ;只是,不过,表轻微的转折;回头看。答案:D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信物,可使人相信的证件)B秦王购之金千斤(悬赏捉拿)C愿足下更虑之(另外,重新)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遇见。 深:刻毒)解析:遇,对待。答案:D5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翻译: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B唯大王命之。翻译:只有大王掌握着命运。C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翻译:去了而不能好好
3、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翻译: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金,悬赏他的头。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翻译能力,实词虚词都要翻译准确。B 项,应译为“一切听大王的吩咐” 。答案:B6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A、B、C 三项中都是倒装句;D 项是被动句。答案:D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C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D乃朝服,设九宾之礼解析:
4、C 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答案:C阅读下文,回答 811 题。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能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8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B自引而起,绝袖(引:伸、挣)C操其室(室:剑鞘)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陈:陈述)解析:D 项中的“陈” ,陈列,排列。答案:D9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A 项皆能愿动词, “能” ;B 项介词, “因为”/介词, “用”;C 项副词, “正” ;D 项副词, “就” 。答案:B10翻译下列句子。(1)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译文:_(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译文:_答案:(1) 秦国的群臣都惊呆了
6、,事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完全失去了常态。(2)秦王惊惶失措,不知怎样来杀荆轲,仅仅用空手同荆轲对打。11在“图穷匕见”这个情节中,作者是如何描写敌对双方的较量的?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 。而荆轲则“取奉发把持揕” ,双方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霎时间,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 ,秦王“走” ,群臣“愕” ,上上下下尽失其度,最后竟出现“乃以手共搏之”的戏剧性场面。由于夏无且以药囊提荆轲,荆轲反被秦王“断其左股” ,转瞬之间由优势转为劣势,最后反“被八创” ,失去战斗力。本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以秦君臣的惊愕、惶急而不知所措,反衬
7、了荆轲的英勇无畏。创新迁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力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 水名) ;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保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
8、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史记 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进:推荐。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客:好客。C公子光详为足疾详:通“佯”
9、 ,假装。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解析:B 项,客:像对待客人一样,名词作状语。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内空无骨鲠之臣B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C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D尽灭之,遂自立为王解析:A 项,骨鲠:耿直。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B 项, “亲戚”这里的意思是“心腹亲人” 。C 项, “扰乱” :混乱;扰,乱。D 项,“自立”的意思是“立自己” 。答案:A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阖闾事成原因的一组是( )光真王嗣,当立 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 夹立侍,皆持长铍 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使专诸置匕首
10、鱼炙之腹中而进之A BC D答案: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火打劫,派兵围楚。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B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终于上当被杀。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解析:B 项,专诸帮助公子光是认为王僚伐楚不当,选项中的分析无中生有。答案:B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11、现代汉语。(1)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译文:_(2)此时不可失,不求保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译文:_答案:(1) 公子光心里有自己的事,不可以拿其他的事来劝说他。(2)这个时机不可丧失,不求成功还会有什么收获!况且我是真正的大王的后代,应当即位,季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除我。【参考译文】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逃离楚国到吴国,了解专诸的才能。伍子胥见到吴王僚以后,拿讨伐楚国的好处劝说吴王。吴公子光说:“那个伍员(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国害死而说讨伐楚国,是伍员想自己报私仇,不可能为吴国着想。 ”吴王就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杀吴王僚,就说:“公子光
12、心里有自己的事,不可以拿其他的事来劝说他。 ”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好好地对待他。过了九年,楚平王死了。这一年春天,吴王僚想趁楚国国丧,使他的二位弟弟盍余、属庸带领军队包围楚国的潜水;派延陵、季子到晋国,来观察其他国家的变化。楚国出兵断绝了吴将盍余、属庸的退路,吴国的军队不能撤回。于是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时机不可丧失,不求成功还会有什么收获!况且我是真正的大王的后代,应当即位,季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除我。 ”专诸说:“王僚可杀。母亲年老,儿子弱小,而且两个弟弟带兵讨伐楚国,楚国断绝了他们的后路。现在吴国外面正被楚国围困,国内空无耿直的大臣,这不能拿我怎
13、么办。 ”公子光叩头说:“你身后的事,一切由我担当。 ”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并且摆好了酒宴请王僚。王僚派兵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门窗台阶附近,都是王僚的心腹亲人。站在两旁作陪的,都手拿长矛。喝酒喝到畅快时,公子光装作脚有病,进入地下室中,派专诸放匕首到煮好的鱼肚子中献给王僚,到了吴王面前以后,专诸用手把鱼掰开,趁机拿匕首刺杀王僚,王僚立刻死亡。旁边的武士也杀专诸,吴王的人搅扰混乱。公子光让埋伏好的士兵出来进攻王僚的人,把他们杀完了,于是立自己为吴王,这就是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高考巡礼1断句和翻译。(1)用“ /”给下列文段断句。李 迪 贤 相
14、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习 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于 斯 见 之。答案:(1)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 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译文:_诏不许,然甚壮其意。译文:_解析:(2) 第 句注意“向” “殆” “过”等词的落实,第句注意“许” “然” “壮”等词的
15、落实。答案:(章献太后) 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 从现在看) 大概是你错了!”(仁宗皇帝) 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 七十七章)解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 “人”“损” ,据虚词“之” “是以”等可辅助判断。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