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选择题1.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解析A项错误,开始改变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时期;“党的最高纲领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可以看出此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本题答案选B;C项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认识到的;D项未能体现最高革命纲领。答案B2.1
2、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B.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故B项正确。答案B3.1926年,毛泽东指出:“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毛泽东()A.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放弃发动工人参与革
3、命D.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解析据材料“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可知毛泽东看到农村革命的重要性,因此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故A项正确。答案A4.“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征途。”诗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红军反“围剿”失利遵义会议的召开渡江战役的胜利红军长征的开始A. B. C. D.解析材料中“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反映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踏上长征之路,正确;材料中“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征途”反映了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项
4、;是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5.(2017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赢得的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解析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斗争是抗日战争,答案选D。A 、B 、C三项战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故答案为D项。答案D6.阅读下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战场名称起止时间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8日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中国反法
5、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战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A. B.C. D.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采用排除法解答。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多次反对外来侵略,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错误,排除。故答案为C项。答案C7.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而打响了()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1948年9月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国共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打响。答案为D项。答案D8.(2017浙江学业水平测试)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A. B. C. D.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1949年,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正确;新民主
7、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材料二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时间长;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斗争方式多样;受国际形势影响;反侵略与追求民主相结合。(2)内涵:忧患意识;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自强不息。影响: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