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16933       资源大小:1.32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含答案)

    1、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三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建设,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2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3改革开放以来,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为分水岭,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对外封闭到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基本史实。2.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

    2、建设的成就和失误。3.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2)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4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思维点拨“一五”计划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

    3、关系的有机统一。易混易错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了工业化。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1)农业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2)手工业1953年,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3)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4、。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结果: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4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图解识记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和三大改造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基本形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2“

    5、左”倾错误发展(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2)表现总路线: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3)危害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国民经济的调整(1)原因: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2)内容: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

    6、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易混易错“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同(1)“大跃进”运动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思维点拨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应对困难的及时调整,有一定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爆发就是体现。主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材料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发展部分集

    7、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材料中是指进行工业化建设,是指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说明“一五”计划的任务有何特点?提示材料反映出“一五”计划不仅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还同时进行生产资料的改造,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2三大改造材料由材料可以看出1952年底的非公有制经济到1956年基本消失,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提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资

    8、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题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材料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

    9、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材料中的划线句子表明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根据材料,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你怎样认识?提示主张: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认识: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一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城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

    10、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说明中国当时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说明集体化被明显夸大了。材料一说明“大跃进”有哪些危害?材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什么特点?实质如何?提示危害: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特点:“一大二公”。实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事件特征影响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

    11、速度(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一、全面认识“一五”计划1特点(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对农业

    12、、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3成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出现失误的原因1核心问题(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

    13、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2失误原因(1)客观原因:中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2)主观原因: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致使“左”倾错误影响经济建设。1(2018北京高一检测)“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渡时期”是指()A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1949195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D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答案D解析“过渡时期

    14、”是指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即19491956年,D项符合题意。2(2018太原高一检测)1953年2月,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在这里,“组织起来”指的是()A建立合作社 B实行计划经济C推行公私合营 D开展生产互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论述的是农业农民问题,“组织起来”就是学习苏联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建立合作社,故A正确。31956

    15、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的取得是由于()A“一五”计划的实行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答案A解析“一五”计划的实行是在19531957年;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9月;“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是在1958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是在1960年,A符合题意。4下图为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

    16、一步下降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1958年我国开始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变化图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5(2018柳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A项错误。“大跃进”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B项错误。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既有成功,也

    17、有失误,故C项正确。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进行并取得突破,故D项错误。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材料二“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材料三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年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年2 534亿元317.3%558.7亿元24.4%1967年2 104.5亿元10%419.4亿元24%1968年2 015.3亿元4.2%361.3亿元13.9%(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2)

    18、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答案(1)根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错误。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2)“大跃进”运动。评价: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3)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分析出“左”倾错误是造成“大跃进”和国民经济下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危害;第(2)问观察图片,分析“大跃进”运动及评价;第(3)问根据时间可知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联系20世纪70年代初的调整措施进行回答。


    注意事项

    本文(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