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2017山东潍坊模拟)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开垦、开垦、再开垦”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废除余粮征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重点发展农业,开垦荒地,开展种植玉米运动,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所以选A项。B项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时期;C项出现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D项出现在斯大林时期。答案A2.(2017山东菏泽模拟)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
2、有莫斯科。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C.重工业发展过快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可知促使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粮食短缺,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D3.(2018山西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下列措施中能够验证赫鲁晓夫是“改革家”的是()A.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B.承认市场
3、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解析戈尔巴乔夫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依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同理,戈尔巴乔夫根本上触动了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在工业领域,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答案D4.(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从1965年到1979年,苏联政府先后七次大范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价格指数提高60%以上,同时规定对产品“固定收购,超售奖励”。这表明()A.赫鲁晓夫以农业为改革重点B.政府重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C.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
4、式解析从材料中“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固定收购,超售奖励”可知,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义务交售制的农业管理体制,故B项正确。答案B5.(2017山东烟台模拟)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D.使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解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
5、经营自主权。材料描述的现象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其试图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答案C6.(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这一改革导致苏联()A.国民经济迅速好转 B.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C.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国内局势失控并最终解体解析由材料“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说明这一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答案D7.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
6、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家实力加强”“争夺霸权”说明了军事实力的加强,这与勃列日涅夫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有关。A项是斯大林时期,B项是赫鲁晓夫时期,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答案C8.(2018河南洛阳高一下学期期中)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C.后者改革是深
7、化前者的改革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模仿解析根据材料“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可知,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自己的改革与赫鲁晓夫的改革在目的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9.(2017山东潍坊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的俄国朋友告诉我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门路或后门进最好的学校,去度假胜地,使用公家汽车的门路或是进入为权贵开设的特种商店购货的门路。在这些商店里,一辆新的125型小汽车只卖1 370卢布,而不是通常的售价7 500卢布。”材料二“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混日子的最好地方
8、。”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材料三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以便能够长久使用。材料四尽管排队买物品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的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还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以上材料选自美国人史密斯著的俄国人(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苏联社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2)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为改变这些不足,苏联在20世纪6080年代进行了哪些改革?结果怎样?答案(1)苏联官僚腐败(或者特权等级依然存在);苏联的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苏联的生活消费品奇缺。(2)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容易导致政治腐败;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或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