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达标1与成语“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A解析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度,它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符合,故选A项。2左传记载,隐公八年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交换祊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A各国开始税制改革 B土地公有制形成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周天子默许郑国和鲁国擅自交换土地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井田制土地不得转让可知,井田制正在遭到破坏,故选D项。3(2018西安高一检测)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
2、前594年)“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答案A解析鲁国实行“初税亩”,按田亩实数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客观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使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故A项符合题意。4汉书董仲舒传记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A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B社会经济凋敝C社会两极分化加剧 D社会道德衰败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官吏们凭
3、借权力与民争利,加剧了土地兼并和社会财富的集中,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C私田制 D公田制答案B解析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6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宋代出现了阶层流动加速,土地所有权不固定的现象,故选D项。7北宋建立不久,宋太宗对宰相说:“井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后世为天下者,不为
4、井田,则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这段话反映出北宋初期()A社会秩序安定 B土地兼并严重C推行均田制 D井田制度得到恢复答案B解析材料中“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体现的是土地兼并扩大了贫富差距,故选B项。8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这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D项。9(2018西安高一检测)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
5、 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耕者”(农民)租种“富民”(地主)的土地,最终是地主得到收入的一半,而农民得到收入的一半,所以是租佃式经营。故选D。10某地出土的一张明代地契,该地契反映当时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可能包括()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B争取到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C减弱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D佃农的地租剥削已经非常轻答案D解析明代租佃关系发展,佃农的地位提高,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但佃农的地租剥削仍很沉重,D项错误,符合题意。能力提升11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
6、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C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土地出现,各诸侯国为适应这一状况,纷纷进行赋税制度改革,从而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12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议论中谈到:“兼并之家多。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井田制遭到破坏B均田制的实施C均田制开始遭到破坏D“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王安石”可知这是宋代,材料中的现象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是宋朝统治者实行“田
7、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D项正确。13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D佃农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答案D解析材料的大意是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是为了收租,而非施行仁义,然而当遇到灾荒之年时必须减免田租、借给佃农种粮,原因是害怕佃农离开导致土地荒芜,那样损失会更大。这说明当时的佃农在租种土地方面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故选D项。14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
8、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富民对佃户的“抚存”“无所不至”,并且“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佃户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有选择雇主的自由权利,因而说明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15明朝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经济商品化B农民对地主人
9、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C封建地租货币化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可知材料强调商品经济对租佃关系的影响,故选D项。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私田私田私田私田公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材料二材料三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魏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
10、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行情况,并分析能否达到其目的。答案(1)井田制。性质: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上为贵族与村社成员共同占有。(2)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确立。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造成土地兼并加剧,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使农民失去土地,引起社会动荡不安。(3)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并于隋唐时期继续实行。均田制的实行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解析第(1)问,从图中“公田”“私田”等信息可进行判断。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图片左上角的文字信息“废井田开阡陌”,这表明其反映的是井田制的废除,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中“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以及材料出处可判断出该土地制度;是否能达到目的则要从土地私有制的局限性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