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数学归纳法,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学习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问题导学,达标检测,题型探究,内容索引,问题导学,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对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n(n1)(n2)(n50)0.,思考1 验证当n1,n2,n50时等式成立吗?,答案 成立,思考2 能否通过以上等式归纳出当n51时等式也成立?为什么?,答案 不能,上面的等式只对n取1至50的正整数成立,梳理 (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用来证明某些与 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n0(如n01或2等)时,命题成立; 在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的前
2、提下,推出当 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正整数,nk1,(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n=n0,n=k,n=k+1,从n0开始所有的正整数n,1.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明只能用数学归纳法.( ) 2.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一定为1.( ) 3.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题型探究,类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证明,(2)假设当nk(k1,kN)时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可知,对一切nN,等式成立.,反思与感悟 用数学归纳
3、法证明恒等式时,一是弄清n取第一个值n0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二是弄清从nk到nk1等式两端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三是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要设法将待证式与归纳假设建立联系,并朝nk1证明目标的表达式变形.,证明,跟踪训练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27310n(3n1)n(n1)2,其中nN.,证明 (1)当n1时,左边144,右边1224,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1,kN)时等式成立, 即1427310k(3k1)k(k1)2, 那么当nk1时, 1427310k(3k1)(k1)3(k1)1 k(k1)2(k1)3(k1)1 (k1)(k24k4)(k1)(k1)1
4、2,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类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证明,故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2,kN)时,命题成立,,则当nk1时,,方法一 (分析法),只需证(3k2)(3k3)(3k1)(3k3)(3k1)(3k2)3(3k1)(3k2)0, 只需证(9k215k6)(9k212k3)(9k29k2)(27k227k6)0, 只需证9k50,显然成立.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方法二 (放缩法),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n2,nN均成立.,证明,(2)假设当nk(k1,k
5、N)时,不等式成立,,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由(1)(2)知对于任意正整数n,不等式成立.,反思与感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四个关键: (1)验证第一个n的值时,要注意n0不一定为1,若nk(k为正整数),则n0k1. (2)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k到nk1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缺少归纳假设.,(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二类形式往往要先对n取前几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最后猜出从某个n值开始都成立的结论
6、,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时成立得nk1时成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证明,证明 当n1时,a1a2,命题成立; 假设当nk(k1,kN)时,命题成立,即ak2,,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得,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an2.,类型三 归纳猜想证明,解答,解答,(2)猜想an的表达式(用a和n表示),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n1时,,假设当nk(k1,kN)时猜想成立,,所以当nk1时,,所以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根据与可知猜想对一切nN都成立.,反思与感悟 “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步骤,跟踪训练3 请观察以
7、下三个式子:,解答,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该结论.,证明:当n1时,左边3,右边3,所以命题成立. 假设当nk(k1,kN)时,命题成立,,则当nk1时,1324k(k2)(k1)(k3),所以当nk1时,命题成立. 由知,命题成立.,达标检测,1,2,3,4,5,答案,解析,1,2,3,4,5,1,2,3,4,5,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2n1 (a1)”.在验证n1时,左端计算所得项为 A.1a B.1aa2 C.1aa2a3 D.1aa2a3a4,解析,答案,解析 将n1代入a2n1得a3,故选C.,3.若命题A(n)(nN)在nk(kN)时成立,则有nk1时命题成
8、立.现知命题对nn0(n0N)时成立,则有 A.命题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B.命题对小于n0的正整数不成立,对大于或等于n0的正整数都成立 C.命题对小于n0的正整数成立与否不能确定,对大于或等于n0的正整数都 成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 由已知,得nn0(n0N)时命题成立,则nn01时命题成立, 在nn01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又可推得,n(n01)1时命题也成立, 依此类推,可知选C.,1,2,3,4,5,答案,解析,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12n1(nN)的过程如下: (1)当n1时,左边1,右边211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12222k12k1
9、,则当nk1时,12222k12k 2k11.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此可知对于任何nN,等式都成立. 上述证明,错误是_.,1,2,3,4,5,答案,未用归纳假设,解析 本题在由nk成立证明nk1成立时, 应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而未用上归纳假设,这与数学归纳法的要求不符.,解析,证明,1,2,3,4,5,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假设当nk(k1,kN)时,等式成立.,当nk1时,,1,2,3,4,5,1,2,3,4,5,1,2,3,4,5,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即对所有nN,原式都成立.,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是1. (2)递推是关键:正确分析由nk到nk1时式子项数的变化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成功证明问题的保障; (3)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二步证明中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这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环节,否则这样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证明.,规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