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正确使用标点和词语ppt课件

    • 资源ID:117300       资源大小:2.52MB        全文页数:14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正确使用标点和词语ppt课件

    1、专题二 正确使用标点和词语 把握语境,体察细微, 真题研练, 核心突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落实比方法更重要, 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考点要求 1.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简释:“标点符号”分为点号七种,标号九种,重点是点号。“正确使用”是指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正确、判断正误。 2.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简释:“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熟语以成语为主,兼及歇后语、俗语等。“识记”“理解”“正确使用”点明了掌握的三个阶段。“正确使用”最重要,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考点简释,1.(2018浙江)阅

    2、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

    3、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真题精做,1,2,3,4,5,(1)文段中的加颜色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络绎不绝 B.跃然纸上 C.关于 D.观照,1,2,5,3,4,答题提示 要在把握文段整体意义的基础上,从词语含义、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加颜色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A项“络绎不绝”指(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用于形容观赏的人很多,并与后面“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表意一致。 B项“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与画笔下的“蝴蝶、花朵、叶子、大树”搭配自然。 C项“关于”是介词,

    4、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这里应用“对于”,“对于”也是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这里引进“绘本创作者”,他们也是“观照”的发出者。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如果表述成“对于绘本创作者来说”,会显得更完整更准确。 D项“观照”意为观察、审视,它审察的对象既可以是具象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1,2,5,3,4,(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1,2,5,3,4,答题提示 本题重点考查冒号、顿号以及引号等标点符号的配合使用。解答本题应在整体把握文段含意基础上,依据常用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重点推敲画线句子的内部结构及含意表达,将相关

    5、标点符号加以比较、鉴别、确定。甲处实际上是两句话,前一句讲什么是插画,后一句讲什么是绘本,而不是后一句阐释前一句,因此,冒号应改为句号。 乙处应该重点推敲的是顿号,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在这里“蝴蝶、花朵、叶子、大树”以及“色彩、实物”分别是并列的,无误。 丙处是一句引语,所引的是一句完整的话,句号应在后双引号里面,无误。,2.(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

    6、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1,2,5,3,4,(1)文段中加颜色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1,2,5,3,4,答题提示 A项“开启”含“开始、开创”之意,与后面的“项目”搭配得当。 B项“付与”意为“交给”,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如“将款项付与乙方”。此处应用“赋予”。“赋予”往往与“

    7、重大任务、使命”等抽象名词搭配,且带有郑重色彩。 C项“不管”是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与之呼应。 D项“独一无二”意为“没有可以相比的”,与后面的短语搭配得当。,1,2,5,(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3,4,答题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顿号、逗号、句号及引号的用法。甲处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顿号用于并列词语间,无误。 乙处的标点错在“临界值”后的逗号,“达到临界值”与“超过人类智能总和”是并列结构,充当“奇点时刻”的定语,逗号应改为顿号。此句引号作用与甲处同。 丙句的顿号使用正确。,3.

    8、(2016浙江)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 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 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 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 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1,2,5,3,4,答

    9、题提示 本题从不合语境的角度设误考查词语的使用。A项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不合语境。 B项亦庄亦谐:(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符合语境。 C项言之凿凿:话说得有根有据,非常肯定。符合语境。 D项竹筒倒豆子:比喻把事实全部说出来,没有隐瞒。符合语境。,1,2,5,3,4,1,2,5,4.(2015浙江)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 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 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

    10、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 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 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3,4,1,2,5,答题提示 A项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此处恰当。 B项结余: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不合语境。此处应用“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的钱或东西)。 C项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用在此处恰当。 D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褒义词,用在此处恰当。,3,4,5.(2014浙江)下

    11、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 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 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 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 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1,2,5,3,4,1,2,5,答题提示 A项推托:借故拒绝。与其后面的

    12、“工作繁忙”相照应,使用正确。 B项“不只”是连词,意思是“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这里应用“不止”。“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C项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用“不温不火”。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可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也可以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D项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此处属望文生义。,3,4,1.词语题命题特点: (1)考点全面,重点突出。实词、虚词、成语、俗语全考,重点考查成语。 (2)所选词语皆为生活中常见常用且易错易混的。 (3)所选语段注重生活化、人文性。 (

    13、4)把词语置于一个文段中,更加突出语境的辨析能力。 (5)题型趋于综合化:与标点放在一起考查。,命题微探,2.标点符号题命题特点: (1)与词语放在一个文段内一起考查。 (2)重点考查日常学习中使用频率高且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如顿号、逗号、句号、引号等。 (3)难度不大,“点”到为止。 3.把词语与标点符号放在一个文段内考查,总分5分,词语3分,标点2分,且两题题干大都为“负选”型(选出不正确或有误的一项),降低了试题难度。, 核心突破,落实比方法更重要,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考点一 正确使用标点,考点二 正确使用词语,练就学科素养 正确使用标点和词语,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考点一 正确使用标点,

    14、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见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见下表:,理解必备知识,常见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其中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不大常用,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一、顿号、逗号、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表示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由短到长的停顿。 (一)顿号用法 顿号的用法可用下面的歌诀来概括: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为区分层

    15、次,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用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加逗号,而不加顿号。如: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隔开来。如“中小学”“师生员工”中间就不能用顿号。)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用顿号。如:他看上去十七八岁。) 多个(三个及三个以上)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能用顿号。(如:“大宅子”“鱼翅”“鸦片”分别比喻什么?) 连词前不

    16、带顿。(并列词语中“和”“及”“或”等连词前不加顿号。) 并列词语带语气词,不打顿打逗。(如:房间里真乱呀,书呀,纸呀,椅子呀,衣服呀乱七八糟。),知识运用1 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 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 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C.在这次会演中,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会带来 新剧目。 D.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E.退居二三线的老干部都来了。 F.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解

    17、析 A项顿号均应改为逗号。并列词语后有“啊”“呀”“哇”“啦”等语气助词时,应用逗号。 B项固定的集合性并列词语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间,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 C项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则小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淮剧”后面的顿号、“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之间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D项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中间不能加顿号。“七八岁”之间没加顿号是正确的。 E项不表示概数的相邻数字之间应使用顿号。“二三线”是指“二线”“三线”,不表概数,要使用顿号,应为“二、三线”。 F项并

    18、列词语之间如果有了“和”“与”“及”等连词,则连词前不再用顿号。去掉“和”前面的顿号。,(二)逗号、分号用法 1.逗号使用时要注意: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这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倒装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连词与分句之间等。“但是”“所以”一类的关联词,表示句内关系时,其前用逗号;表示句间关系时,其前用句号。行文中一个完整的意思说完,要用句号,切忌一“逗”到底。 2.分号使用时要注意: (1)并列复句中,如果分句内已用了逗号,分句间则使用分号。 (2)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知识运用2 下列各句中,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怎么了,你? B.清华大

    19、学,中国最高学府,是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C.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 新的水平。 D.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解析 A项倒装句成分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 B项同位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 C项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第一个和第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D项句中虽是并列词语,但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使用正确。如句子变为“这翻滚的麦浪、清清的河水、大雁的歌唱”,则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变为顿号也正确。,知识运用3 下列各句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神

    20、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的凝重。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 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 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解析 A项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分句间可以用分号。 B项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C项如果是以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面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 D项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

    21、也要用分号。,二、句号、问号、叹号 句号表示陈述语气,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叹号表示感叹语气。 其中,问号使用要特别注意: (1)问号是句终点号,对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倒装疑问句等中间有停顿的句子,只在末尾用问号,不要在句子中间用问号,中间只能用逗号。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而第一个分句后面用逗号,不用问号,因为复句只能有一个句终点号。 (3)有疑问词语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句子中有疑问词语,有表示疑问的形式,又有疑问的语气,是很明显的疑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但有的句子用了表示疑问的词语或者疑问的形式,却并不要求回答问题,这只是陈述一种情况

    22、的陈述句,不是反问句,故不用问号。,知识运用4 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景区内票价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C.除了你能去,谁还能去呢?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行吧? D.到底要怎样呢?你。,解析 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在一个句子中虽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句中不用问号。 B项第二个和第三个问号均应改为逗号。选择问句中不管有几个分句,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用问号,中间各分句间用逗号;但如果是连续发问,每一问都要用问号(如C项)。 D项问号应改为逗号,末尾句号应改为问号。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

    23、还是在后,问号都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而仍然用在全句末尾。,三、冒号、引号 (一)冒号用法 1.分项或从几个方面分述之后,冒号可以引出总括上文的话。 2.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想”“说”“认为”等词语,也不用冒号。 3.“说”之类放在引用语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语中间,不用冒号。“说”前面引号里面的内容末尾一般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4.一个句子中不宜套用两个冒号。 5.冒号后面提示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话,但范围必须清楚,否则就会造成误解。,知识运用5 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爱

    24、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B.让子弹飞中的三大牌:姜文、葛优、周润发一起出席了电影首发式。 C.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冲刺。”,解析 A项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B项“三大牌”和“姜文、葛优、周润发”是同位成分,不能用冒号,应去掉冒号或把冒号改为破折号。 C项一个句子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应将其中一个改为逗号。 D项将说话人的话分为两部分,“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应把冒号改为逗号。,(二)引号用法 1.引号的具体用法 表示直

    25、接引用的话。表示突出强调。表示讽刺或否定。表示特定称谓。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2.使用引号应注意三点: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此类推。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知识运用6 下列各句中,引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倒是欣赏他那样比较放任演员发挥的导演,如果有导演告诉我“你这个动作拿 起水杯,下个动作转过头来,”我会不知道怎么拍戏的。 B.“我悄悄挤进了电影的阵容,

    26、只是小打小闹,”赵本山谦虚地说:“我跟别人没 法比,包括我的学生小沈阳,我们一直是在学习。” C.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 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D.法国著名军事家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一 个人应该早立志,立大志。,解析 A项引文内的第二个逗号应放到引号外,因为引号中的句子是“告诉”的宾语,作了句中的成分,不独立。引用只是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即使前面有“说”之类的词语,其间也不能用冒号,且引文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B项“赵本山谦虚地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说”在引文的中间,其后只能用逗号。 D

    27、项“说过”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引文被当作完整独立的话语来用时,引文前用冒号表提顿作用,引文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四、破折号、括号、省略号 (一)使用破折号应注意三点 1.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 2.破折号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也可以表示话语突然中断,戛然而止。 3.破折号与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而已。 (二)使用括号应注意两点 1.括号是用来注释或补充说明前面词语或句子的;括号中的内容并不很重要,也不是正文的一部分,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的完整性。有些话明明是正文,就不能用括

    28、号。 2.括号要紧挨着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三)使用省略号应注意四点 1.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因此,省略号后面不能再用“等”“等等”“之类”。 2.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 3.状语内部或定语中心词之间不能用省略号。 4.省略号可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或说话断断续续、沉默不语。(与破折号的近似用法相区分),知识运用7 下列各句中,括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的一年里,一些老牌出版社也不甘示弱(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纷纷推 出了许多专业水平很高的助学读物。 B.第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由老挝命名,意为一种大淡水鱼。)正逼近福建中南部 沿海,并

    29、极有可能正面袭击厦门。 C.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 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 D.果戈理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 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解析 A项在注释句子中某部分内容时,句内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的部分后。该项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出版社”的解释,不是对“不甘示弱”的解释,因此,应改为“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也不甘示弱”。 B项句内括号中的文字末尾,除了问号和叹号,不能用其他点号。应去掉括号内的句号。 C项括号中的内容是注明引文出处的,要紧贴引文。将句号移到括号后面。 D项使

    30、用的是句外括号,括号中的内容是注释整个句子的,使用正确。,知识运用8 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省略号和书名号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B.这组策划报道正处于植树季节,时效性强,“用数据说话”,不仅具有说服力, 更具有号召力号召市民投身到护绿建绿的队伍中来! C.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 忍无可忍! D.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尚有一系列的疑问。 E.以团结、友谊、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东方明珠电 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F.第一财经日报发刊词发表于2014年11月15日。,解析 C项省略号不

    31、能与“等等”连用。 E项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影视戏剧名等的,不能滥用。,解答标点符号题,一定要把标点符号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千万不可机械记忆。 1.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中华山河表里形胜,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时空廊坊。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漉漉的发髻几近浸透了半个洛阳城。甲诸佛、菩萨、罗汉、力士、夜叉、飞天,或立或坐或卧,姿态万千,神情自若,既悲又悯,俯视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乙佛的目光

    32、要把这一切包容了,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在智慧与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都俨然一粒尘埃。丙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权势,在此且放下因为,你在佛的面前永远是孩子。 A.甲 B.乙 C.丙,掌握关键能力,解析 省略号后面的逗号多余,应去掉。,2.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孟子好骂。他骂杨墨,但他更骂诸侯。他常常骂得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甲对梁惠王父子,他好像尤其恼火,一则当面骂梁惠王“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这简直是说出了专制君主的共同兽性。“不仁哉梁惠王也!”再则背后骂梁襄王“不似人君”。乙他把当时所有的诸侯,一律骂

    33、为“五霸之罪人”,认为他们全都“嗜杀人”。我以为,在先秦,有五种主要的人格理想,其中一种就是孟子式人格。丙孟子式人格是什么?就是大丈夫! A.甲 B.乙 C.丙,解析 括号及其里面的内容应放在逗号前,“率兽食人”后。,3.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洞庭湖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以及湘江河口的横岭湖等四部分组成。然而一张张钢丝网割裂了完整的洞庭湖。甲这些钢丝网通常高四五米,每边长约二十公里。这些钢丝网不但网住了鱼虾,而且还导致了当地生态的退化和经济的萎缩。 对此,不少渔民痛心疾首。乙他们连发三问:“这些围网是谁建的?”“谁来监管这些围网?”“围网何时拆除?” 令人欣慰

    34、的是,今年3月,湖南省启动了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开始全面清理非法网围。网退鱼进,长此下去,丙洞庭湖定当重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气象。 A.甲 B.乙 C.丙,解析 括号及其里面的内容应放在后引号之后,表示对引文的注解。,4.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甲在名利前多一点清亮,少一点污浊,在感情上多一点率真,少一点做作。虽然胸无城府难免要吃亏和碰壁,乙但清浅者总比那些阴鸷深奸的人活得轻松、自然、快乐。丙正如菜根谭所说,“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清浅且快乐着,何必像水仙装蒜那样装深沉。 A.甲 B.乙 C.丙,解析 “少一点污浊”

    35、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1)反复试读,以停顿长短来确定句中点号。在一个句子中,句末点号停顿最长,分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把握停顿的长短,便于确定标点。 (2)分析句子成分,确定逗号、顿号。例如: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本句中的“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句中作谓语,所以中间应用逗号,不能用顿号。例如:老李的包子做得好,馅大、皮薄、味香。“馅大、皮薄、味香”在句中作补语,并列词语作补语时中间应用逗号。,方法点拨,(3)语意分析法确定标点。例如: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担任队长职务。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扮演队长角色。析:同一个词,例必须用引号,例必须用书名号

    36、,主要原因是语境不同。 (4)层次分析法确定顿号、逗号、分号。例如: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会的实力。析:各国家之间是并列关系,属于并列词语作主语的现象,可是有的词语内部又有小并列,如“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如果一味用顿号,则层次不明,所以要把中间四个表示国家之间不同的顿号全改为逗号。,考点二 正确使用词语,掌握关键能力,题点一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一、近义实词辨析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形容词上,偶尔也会涉及名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

    37、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一)意义辨析 1.辨析角度 (1)词义侧重点 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如“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侧重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侧重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状态”。 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如“沉思”“

    38、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侧重指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侧重指思考的“深入”,“寻思”侧重指思考的“反复”。再如“扩大”与“扩充”都有“向外发展”的意思,但“扩大”侧重指“由小到大”,“扩充”侧重指“增长充实”。,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方面。如“陡峭”与“峻峭”,前者侧重指“陡直”,后者侧重指“高峻”;“冷僻”与“冷落”,前者侧重指“偏僻,不熟悉”,后者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2)词义轻重 不少近义词在语意上有轻重之分:有的适用于重要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如“嘲笑

    39、”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语意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词义前轻后重的近义词组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研究研讨 损伤破坏 固执顽固 希望期望渴望 轻视蔑视藐视,(3)词义范围大小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有的是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如“河流”与“河”。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词义范围由大到小的近义词组 年华年岁 年代年月 风俗风尚 书籍书 事情事件事故 时代时期 战争战役战

    40、斗 广阔宽阔 出现涌现呈现,2.辨析的主要方法 从上面三个角度辨析,主要使用“词素区分法”。所谓“词素”,即字,字是词的构成成分,在多数汉语语汇中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词素,而这些相近词语的意义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词素上。通过比较相异的词素,就能把握两词的差别。所以,只要提取出相异的词素来加以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两个近义词的区别。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明显的相异词素是“离”和“远”,这两个词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离”只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是“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边练边悟1 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语运

    41、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 至今没有被淹没,全靠书籍记载流传。 B.青春期的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控制能力差,相对于成年人更需要规则的约束, 校园暴力的频发正影射出校园规则的失范。 C.大声喧哗、随意插队、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爬树合影以及“到此一游”等,这 些旅游恶习年年被抨击,岁岁被吐槽,却屡禁不止,来年照旧。 D.在同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过程中,张自飞善于开动脑筋,屡出奇招降服 犯罪分子,先后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后来更是被评为“十佳政法干警”。,解析 A项淹没:(大水)漫过;盖过。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湮没”。 B项影

    42、射:借甲指乙;暗指(某人某事)。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折射”。 C项吐槽:对话语、事物等予以犀利的批评。用于此处恰当。 D项降服:投降屈服。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降伏”。,(二)色彩辨析 词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有些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或该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的感情色彩。有些词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不过,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也是可以活用的,比如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等等。,边练边悟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43、 (1)很多网友认为某星在北京迷笛音乐节上“溜白菜”是为了哗众取宠,这种说法不免太_了。 (2)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_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3)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超市购买商品满1 000元者,本超市将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A.果断 磋商 敬赠 B.果断 商量 惠赠 C.武断 磋商 敬赠 D.武断 商量 惠赠,解析 (1)“果断”是褒义词,而“武断”是贬义词。 (2)“磋商”是书面语,“商量”是口语。 (3)“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三)用法辨析 1.看其不同的适用对象 近义实词的适用对象不同,有

    44、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词都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如“改进”后面只能跟“工作、方法、技术”等,“改善”后面只能跟“生活、条件、关系”等;二是指使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一般对象,有的则适用于特定对象,如用于长辈、晚辈,上级、下级间,又如用谦称还是敬称的不同等。 2.看其不同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近义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有的是有区别的。如“公然”与“公开”,都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词性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自然也不同。,边练边悟3 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著名的“糖果实验”表明,人的自我管理情绪达到理智

    45、伴随情感的自律状态,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B.一个有较高情商的人,能够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情绪表征,诸如面部表情、肢体语 言等,并且能够做出恰当的反映。 C.目前,对有些企业来说,创新和升级还是较为遥远的梦想。“中国制造”真正需 要的是重新审核劳动力价值,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管理模式。 D.在入学考试中,我反复捉摸最后一道题的解法,但始终没有头绪,不由得有些紧 张,额上沁出了汗珠,握笔的手也微微颤抖。,解析 A项表明:表示清楚。用于此处正确。 B项“反映”为动词,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名词“反应”。 C项审核:审查核定(多指书面材料或数字材料)。用于此处不合对象,应用“审视”。 D项捉摸:

    46、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琢磨”。,二、近义虚词辨析 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1.从词性、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又如“进而”和“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再如“只要”和“只有”,前者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强调的是必要条件。,2

    47、.从虚词的使用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使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用“对于”。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意思相同;“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和副词之后。,3.从虚词搭配角度辨析 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既又”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连也”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

    48、“即使也”“倘若便”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 4.从位置角度辨析 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比如,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以致”。复句中出现成对的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后;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前。,边练边悟4 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宇博智业研究中心认为,物联网大潮下的智能家居行业在中国以致全球都有宽广 的近景,是物联网时期下的朝阳行业。 B.距离“岁月”号船难已经三周年了,船长和船员在出事后非但没有救助乘客反而 径直逃生的行径至今仍深深刺痛着遇难者家属的神经,道德警钟须长鸣。 C.有人将谣言看成一种社会情境,它一旦被许多人相信,就会进一步增加相信者的 人数,从而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认知偏差,激发社会负面情绪,形成单向 度价值判断和同质化思维。 D.鉴于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有关专家建 议,国家出台禁烟条例刻不容缓,要将戒烟纳入国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解析 A项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应用“乃至”。 B项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


    注意事项

    本文(正确使用标点和词语ppt课件)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