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1.1功 教案(含教学反思)

    • 资源ID:119727       资源大小:78.4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1.1功 教案(含教学反思)

    1、功 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生活中大量实例建立模型,引出功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只有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时,该力才对物体做了功。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了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教材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都与功紧密相连,而且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即能量的转化提供分析的基础,可见该节内容的重要性。教法建议本课有两个内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能正确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很多学生对于功的计算只关注力和距离,而忽略了物体移动距离是否沿力的方向,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一种

    2、模型,即物体在受到力时,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力才对物体做了功,让学生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再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如铅球、哑铃等让学生体验,感受做功的多少与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都有关。在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之后,再让学生体验测量直接提4个钩码上升5cm做的功。这样的探究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功的概念,使思路清晰起来,并逐步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力的测量、判断物体的移动距离及其测量方法已经了解,但往往对两者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并不清楚;常导致功的计算产生错误,本课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归纳,

    3、及实验测量,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功,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的理解。学法引导放手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认真观察,同时深入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动手做实验,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2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重

    4、点。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实验器材教师器材:哑铃(大小各一对)学生器材:每组一套共20组:弹簧测力计1把、刻度尺1把、钩码4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约7分钟)播放一段大力士拉车的视频,观察两位大力士的拉车情况。教师:掌声送给取得胜利的亚诺,但我认为掌声更应该送给明知道已经失败却坚持到底的汤米。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上,到处充满着各种比赛,希望大家向汤米一样,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放弃。【设计意图】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培养熏陶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凡事有锲而不舍的勇气和决心。教师:(展示两幅图片,拉汽车水平运动,提起重物)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时,是什么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

    5、态?学生:拉力。教师: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物体受到绳子施加的拉力,且物体运动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教师:(再展示两幅图片,搬石头却没搬起,拉汽车却没拉动)人对物体施加了什么力?学生:拉力。教师:这个力是否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物体虽然受力,但未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移动距离。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头顶西瓜的神骑哥;图片:学生背书包行走)在物体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人对物体施加了什么力?学生1:神骑哥给了西瓜向前的摩擦力。学生2:因为西瓜已经匀速运动,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神骑哥给西瓜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补充,并明确学生2的说法是正确的。)

    6、学生3:学生给书包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足球比赛视频;图片:子弹离开枪膛的瞬间)不计阻力时,球离开脚后(子弹离开枪膛后)水平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受到什么力?学生1:足球在草地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学生2:子弹受重力。教师:它们的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两个物体运动方向都与受力方向垂直。教师:(用课件将以上四种情况展示在一张幻灯片上)请将上述四种情况对应填入下表。是否受力运动距离两者方向1234学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设计意图】课始,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思考,通过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发现这些现象中的异同点,从而提炼出物体受到力

    7、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这一模型,引出本课的主题。二、新课讲解1功的定义(约8分钟) 教师:在物体学中,把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的情况提炼出一种模型,这种模型叫做功。(板书功的定义)教师:由定义可知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必须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教师:对,这也就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用哑铃完成一些动作,大家一起判断他是否对哑铃做了功。动作1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小哑铃平举在手中,从讲台左侧匀速慢慢走到讲台右侧。动作2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小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动作3要求:

    8、请学生A将一对大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动作4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大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过头项。学生:判断A是否对哑铃做了功。教师:请A同学谈谈将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时,是举哪一对哑铃更累?学生A:举大哑铃。教师:请大家思考,学生A将大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更累说明了什么?学生:学生A将大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时要做更多的功。教师:请A同学谈谈都是举大哑铃时,举到与肩齐平还是举过头顶更累?学生A:举过头顶。教师:请大家思考,学生A将大哑铃举过头顶更耗体能说明了什么?学生:学生A将大哑铃举过头顶时要做更多的功。【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强化学生对于做功两个必要条

    9、件的理解。同时意识到功是有多少之分的,且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多少都有关。2功的计算(约4分钟)教师:通过以上的体验活动,大家知道了功是有多少之分的,且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多少都有关。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板书功的计算公式:W=FS教师:介绍功的单位及焦耳生平。板书:功的单位【设计意图】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进行人文教育,并学习这位伟大科学家为了科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教师:请大家想想,刚才所举的事例中,另外三种情况为什么没做功呢?学生1:第2种情况物体受力但没移动距离。学生2:第3、4两种情

    10、况物体受力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刚建立的功的概念,反推不做功的情况,强化学生对于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的理解。3实验探究:学生活动:(约5分钟)教师:请大家设计实验测量直接用手提起四个钩码上升5cm所做的功。要求: (1)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选择实验仪器(3)设计实验数据表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并根据方案选择仪器,设计数据表,然后进行实验。教师:请大家在实验时必须沿力的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数据表格,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及仪器,并设计

    11、数据表,如下表:弹簧测力计示数F/N钩码上升的距离S/m做功的大小W/J直接用手做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选择仪器并动手实验,练习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四、课堂例题(约5分钟)投影1虽然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司机对汽车做的功是多少?2如图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a到b,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B从b到c,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C从c到d,没有力对铅球做功D从a到d,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让学生快速思考回答,老师做适当点评。五、达标测试(约8分钟)学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

    12、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以及达标测试演练、课后作业等方式,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考核评价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定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二、功的计算:1公式:W=FS2单位:J教学反思本节课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并从生活实例中熟悉的受力分析和与移动距离找出共性与差异,提炼出要研究的物理模型,符合STS的理念。提炼出模型之后,再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为了化解本节课的难点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场景设问,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外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及做功多少”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


    注意事项

    本文(11.1功 教案(含教学反思))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