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2.5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解析

    • 资源ID:120046       资源大小:1.22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2.5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解析

    1、第5课荆轲刺秦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A期年()忤视() 拊心() 淬火()B戮没() 瞋视() 目眩() 惊愕()C箕踞() 八创() 拜谒() 陛下()答案:A.jwfcuBlchnxunCjchunyb2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A不_而走 毁家_难然冰释 _慨悲歌B_柱而笑 _起不意图穷匕_ 怒发冲_答案:A.胫纾涣慷B倚卒见冠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今日往而不反者(_通_,_)(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通_,_)(3)秦王还柱而走(_通_,_)(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通_,_)答案:(1)反返返回(2)振震惧怕(3)还环绕(4)卒猝突然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战国策一共_卷

    2、,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_,下迄_。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_或进行_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_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答案:33春秋秦并六国游说诸侯谋议论辩刘向5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_。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答案:为变徵之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发尽上指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敢与忤视忤:逆。B秦王复击轲,被八

    3、创被:表被动关系。C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读作“n”。D士皆瞋目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解析:B项“被”应作“遭受”。答案:B2下列多义词中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荆轲顾笑武阳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顾野有麦场D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解析:A、C、D项回头看;B项拜访。答案:B3下列句子中的“见”字与“图穷而匕首见”的“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府吏见丁宁B见燕使者咸阳宫C风吹草低见牛羊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解析:都当“显露”讲。A项,称代我;B项,接见;D项,被。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令秦武阳为副A乃为装遣荆轲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

    4、嘉为先言于秦王曰D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解析:都是动词,例句中“为”译为“做”,A项“为”,译为“准备,打点”;B.介词,被;C介词,替;D.介词,因为。答案:A5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使工以药淬之C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D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解析:都当“因为”讲。B项,介词,用;D项,连词,表目的。答案:AC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愿大王少假借之解析:“切齿”古今都表示愤恨。A项“无信”的意思是“没有信物”,今义“不讲信用”;C项“骨髓”的意思是“内心深处”,今义

    5、“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D项“假借”的意思是“宽容”,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答案:B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而乃以手共搏之B太子迟之C群臣怪之D发尽上指冠解析:B.“迟”为意动用法;C.“怪”为意动用法;D.“上”为名词作状语。答案:A8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解析:A、B、C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而D项为被动句。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

    6、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狠毒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捶击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木

    7、匣子解析:名词作状语,用木匣子。答案:D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C乃遂私见樊於期乃今得闻教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伏尸而哭,极哀解析:A项前者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 B项前者表被动,后者为动词,做;C项前者为于是,后者表示出乎意料,竟然。D项都表示修饰关系。答案:D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轲在太子丹不忍心杀掉樊於期的情况下,自己主动前去向樊於期献报仇之计,促成了樊於期的自杀。B从樊於期的自杀上,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秦王的痛恨和对荆轲的信任,也表现

    8、出樊於期的义勇精神。C荆轲对樊於期说的一番话,语言委婉,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来意,但樊於期还是听出了其中的意思。D当太子丹听说樊於期已经自杀身亡后,表现出极度的哀伤,但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依计而行。解析:“语言委婉”,“没有直接说明来意”错。答案:C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_(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_答案:(1)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并且报樊将军的仇恨,怎么样?(2)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报道,我

    9、国每年餐饮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如此庞大的“舌尖上的浪费”,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_答案:示例: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反问)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用古诗)“光盘”光荣,“剩宴”可耻(对比、谐音)(内容符合要求;表述无毛病,运用修辞手法)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9436分)1填空。 战国策又称_,是一部_体史书,是西汉末年_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共_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

    10、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答案:国策国别刘向33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淬()火忤()逆徵()音瞋()目 拊()心 陛()下拜谒() 箕()踞 揕()之答案:cuwzhchnfbyjzhn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拜会,前往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C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币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解析:币:礼品。答案:C4下列各句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人不敢与忤视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秦王目眩良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ABC D解析:“反”通“返”,回来。“振”通“震”,惧怕。“卒”,通“猝”,突然。答案:B5下列各句加点

    11、词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进兵北略地樊於期乃前曰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皆白衣冠以送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群臣怪之箕踞以骂曰A/B/C/D/解析:均为名词作状语。为名词作动词。为意动用法。为使动用法。答案:B6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今行而无信 古义:_ 今义:_(2)今闻购将军之首 古义:_ 今义:_(3)终已不顾 古义:_ 今义:_(4)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_ 今义:_(5)诸郎中执兵 古义:_ 今义:_(6)秦王还柱而走 古义:_ 今义:_答案:(1)没有信物/不讲诚信(2)悬赏/买(3)不回头/不照顾(4)宽容,原谅/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12、5)宫廷的侍卫/方言称中医医生(6)跑/行走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B皆白衣冠以送之 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解析:例句与C项均属于连词,表目的。A项,介词,用。B项,连词,表修饰。D项,介词,按照。答案:C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D见燕使者咸阳宫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被动句。A项,定语后置句。C项,固定句式“所以者”,意为“的原因”。D项,省略句与状语

    13、后置句。答案:B9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轲提出以樊将军之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而太子却“不忍”,由此可知太子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B太子丹求“天下之利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在文中用的笔墨很少,是因为这些不是主要情节,这样安排突出文章详略得当,剪裁合理的特征。C“易水送别”在众多人物中重点写荆轲,并且重点写慷慨悲歌,同时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D本文为了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衬托荆轲英雄虎胆。解析:

    14、A项,“由此可知太子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错,文中是以太子的“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答案:A(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犀首立五王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 登对曰:“君为臣多车重币,臣请见田婴。”中山之君遣之齐,见婴子曰:“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赵、魏驱羊也,非齐之利也。岂若中山废其王

    15、而事齐哉?” 田婴曰:“奈何?”张登曰:“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立其国,贤于为赵、魏驱羊也。”田婴曰:“诺。” 张丑曰:“不可。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 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张登因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何以知之?齐羞与中山并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

    16、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 赵、魏许诺,果与中山王而亲之。中山果绝齐而从赵、魏。(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改)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将与赵、魏伐之,过矣过:错了B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 附:依附C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 事:侍奉D彼患亡其国 患:祸害解析:患:担忧。实词辨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字形推断法,也就是根据字形或者字形的某部分,对词义进行推断,如“月”与肉有关,“目”与眼有关,“贝”与钱有关;二是邻字帮助法,也就是借助邻近字进行推断,如“盈虚者如彼”中“盈”字则可通过“虚”字推断;三是成语联想法,也就是根据成语中的一些语素推断某些实

    17、词义,如“秦人不暇自哀”中的“暇”,可以借助“目不暇接”来推断。此外还有语法分析、代入验证等。答案:D2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A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B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C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D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解析:“臣闻之”中“之”是凑足音节的词,与前面“臣闻”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所以在“之”后停顿,

    18、排除A、D。“也”“焉”后可停顿,所以排除C,选择B。答案:B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张登认为齐国与赵、魏两国攻打中山国,这无异于为赵、魏两国赶羊,对齐国没有什么好处。B在张登看来,齐王现在应该召见中山君,并允许他称王,中山君就会与赵、魏两国断交,并会与齐结交。C张丑认为,张登长期以来善于把一些小计谋进献给中山君,很难相信张登会给齐国带来好处。D田婴按张登所说的做了,但张登又去游说赵、魏两国,并且赵、魏两国也同意了张登的建议,最终中山与齐绝交。解析:“齐王现在应该召见中山君”错,应该是“田婴召见中山君”。答案:B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寡人羞与中山并为

    19、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5分)_(2)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4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词:“羞”,以为羞耻;“伐”,讨伐;“以”,表目的,来。第(2)句关键词:“莫”,没有谁;“吾救”,宾语前置,救我。答案:(1)寡人为与中山君并立为王感到耻辱,希望与你们讨伐他,来废掉他的王号。(2)寡人只是害怕国家灭亡,不在乎要那个王号,除了您没有谁能救我。参考译文: 公孙衍让五国一起称王,只有中山落在最后。齐王对赵、魏两国说:“寡人为与中山君并立为王感到耻辱,希望与你们讨伐他,来废掉他的王号。”中山君听说后,非常害怕,召见张登告诉他说:“寡人就要称王

    20、了。齐王对赵、魏两国说,与寡人一起称王感到耻辱,想要讨伐寡人。寡人只是害怕国家灭亡,不在乎要那个王号,除了您没有谁能救我。” 张登回答说:“您为臣下准备车辆和丰厚的礼物,臣下请求去拜见田婴。”中山君就派张登去了齐国。张登见到田婴说:“臣下听说您要废掉中山君的王号,准备同赵、魏两国攻打中山,您错了。以中山那样的小国,三个大国去攻打它,中山国即使遭到比废除王号还大的祸患,也会听命的。再说中山君很害怕,一定会因为赵、魏两国要废掉他的王号而竭力依附它们,这样做,您是为赵、魏两国赶羊,并非对齐国有利,哪比得上让中山君废掉王号来侍奉齐国呢?” 田婴说:“怎么办呢?”张登说:“现在您应该召见中山君,同他会面

    21、并允许他称王,中山君一定高兴,就会断绝与赵、魏两国的邦交,赵、魏两国发怒,攻打中山,中山形势危急,而齐国又阻止他称王,中山君一定很害怕,自己就会为您废掉王号侍奉齐国。他担心自己的国家被灭掉,这样您废掉了他的王号并保存了中山,比为赵、魏两国赶羊要好得多。”田婴说:“好。” 张丑说:“不可以这样做。我听说,有同样欲望者互相憎恨,有同样忧虑者互相亲近。现在五国一起称王,而齐国没有参与。这样看来,五国的欲望都在称王上,只是担心齐国干预。现在您如果召见中山君,和他会面,允许他称王,这就侵夺了四国的权利而使齐国获得好处。得到了中山的邦交却隔绝了四国的联系,四国会感到心寒。您一定要先让中山称王,故意同中山亲近,这样您接近了中山却失去了四国。再说张登的为人,他长期以来善于把一些小计谋进献给中山君,难以相信张登会给我们带来好处。” 田婴不听,真的召见了中山君并允许中山君称王。张登对赵、魏两国说:“齐国要进攻你们的河东。我怎么知道的呢?齐国对与中山同时称王感到非常耻辱,现在却召见中山君,同他会面并允许他称王,这是想利用中山的军队,这哪比得上你们让中山君先称王,来阻止他们的会面呢?” 赵、魏两国答应了,果真同中山一起称王,并且非常亲近中山。中山也真的断绝了同齐国的邦交,服从赵国、魏国。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2.5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