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能力水平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4哈尔滨六中高二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陆游与江西诗派之关系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陆游早年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风的影响,后来从军南征,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现实主义创作轨道。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诗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实践经验的日趋丰富,诗歌风格发生某些变化是很正常的。但是,诗风发生变化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了原来的诗学主张。江西诗派众多诗人是严守某种统一的诗法规范还是具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江西诗派是一个凝固
2、的诗人群体还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群体?我认为,江西诗派自宗主黄庭坚起便倡导求新求变,如果说黄庭坚在元祐(包括之前)的诗歌作品具有瘦硬、奇崛、拗峭等特征的话,在其贬官黔等地及以后的作品,则更注重诗歌的平淡之美。黄庭坚在给他外甥、学生的书信中,不止一次强调应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这种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黄庭坚既讲法度,又推崇创新,二者并不矛盾,讲究法度并不等于死守法度,而应灵活运用。江西诗派作者吕本中深谙此理,于是提出“活法”说,进一步阐明了如何运用法度,亦即继承前人艺术规则的问题。“活法”说在南宋初年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巨大,成为诗坛上公认
3、的艺术准则。正是由于黄庭坚并不谨守褊狭的门户之见,所以其门人弟子都以求新求变为能事。如徐俯曾答客书云:“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斯道之大域中,我独知之濠上。”(清波杂志卷5)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颇为不乐,显然意欲自成一家。与徐俯交游甚密的韩驹也曾受知于山谷,晚年或置之江西诗社,却说:“我自学古人。”(周必大文忠集卷19)正是由于这种追求新变、力求自成一家的倾向使得江西诗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吕本中提出“活法”说后,“活法”之说,一时盛行于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成为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的重要诗学思想。除诗歌发展本身的因素外,吕本中、曾几等江西后学都经历过“靖康之变”,社会环境和诗
4、人心态与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中期大不相同,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变化实属必然。此足以证明,将江西诗派视作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既然江西诗派本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曾几又是陆游的授业恩师,则陆游与变化中的江西诗派有某种契合之处便决非无端臆测。事实上,陆游终生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曾几对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陆游晚年为曾几奏议稿作跋,追忆说:“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时见。见必闻忧国之言。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渭南文集卷30)在这篇短小的跋语中,陆游对曾几
5、奏议稿的其他内容只字不提,唯独念念不忘恩师的这份爱国忧民之情,足证曾几此种情怀对陆游的影响之大。陆游在诗歌探索方面与江西诗派的契合,还可以从他对晚唐诗的态度窥见一二。剑南诗篇卷45追感往事云:“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谓宗晚唐。欧曾不生二苏死,我欲痛哭天茫茫!”对当时崇尚晚唐诗歌的风气十分不满。而自黄庭坚以来,江西诗派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凡此种种,都说明作为江西弟子的陆游与江西诗派的诗学祈向有着相当多的一致之处。(摘自文史月刊)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说明陆游和江西诗派有关系的一项是()A. 江西诗派本身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B. 江西诗派作者曾几对陆游影响巨大。C. 社会环境使陆游的
6、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了变化。D. 陆游和江西诗派一样,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解析:C项,答非所问。答案:C2. 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陆游虽然早年受江西诗风的影响,但后来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了现实主义创作轨道。B. 徐俯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非常不乐,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黄庭坚虽然是江西诗派的宗主,但诗学有限,不足以做他的老师。C. 从江西诗派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江西诗派并不是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D. 陆游晚年仍然念念不忘其师曾几的爱国忧民之情,这足以说明曾几的这种爱国情怀对陆游有着极为重
7、要的影响。解析:B项,主要原因是“欲自成一家”。答案:B3.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陆游能取得卓越的文学成就,曾几等江西诗派的诗人对他的哺育是主要原因。B. 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经验的丰富可以使作家彻底改变原有的创作风格。C. 虽然同属江西诗派,但黄庭坚、吕本中、曾几等人的创作风格有可能不同。D. 江西诗派的宗主黄庭坚后期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于其前期的创作风格。解析:A项,“主要原因”程度过重;B项,“彻底”错,原文是说“发生某些变化是很正常的”;D项,“完全”错,原文是说“更注重”。答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8、7题。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袁绍数遣使召命,又即授将军印绶,皆距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又命田豫喻指。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谓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而应之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谘议。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
9、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默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子身自临阵,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畴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
10、“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于是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 (节选自三国志田畴传)【注】蹋顿:三郡乌丸部族的首领。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 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营:驻扎B.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贼:残忍C. 不战而禽禽:捉住D. 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夺:使改变解析:营:谋求。文中可译为“选择”。答案:A5. 以下各组句子中,
11、全都表明田畴“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3分)()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绶,皆距不受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畴戒其门下趣治严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A. BC. D解析:田畴违曹操之命吊祭袁尚,是因袁尚曾经想征召他为官,这能表现其“义”;田畴把太祖所赐的车马谷帛,皆分给宗族知旧,表现出轻财好义的品德;田畴以死拒赏,可见其重名节,不慕荣利爵禄。答案:C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田畴率领整个家族以及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人进入徐无山,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因为百姓归附他,所以几年间就达到了五千多户。B.
12、 太祖北征乌丸的时候,自己还未到,就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又命令田豫委婉说明意图。田畴欣然从命,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治行装。C. 田畴欲借曹军之力消灭乌丸,当时盛夏淫雨不停,道路泥泞,敌扼守险要。他于是献妙策,做向导,出其不意擒蹋顿、胜乌丸。D. 为报答袁尚征召赏识之恩,田畴冒着生命危险,吊祭袁尚,太祖并未责难。太祖所赐之物,田畴都分发给宗族知旧。解析:“擒蹋顿”文中未提及。答案:C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5分)译文:(2)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
13、也。”(5分)译文:答案:(1)太祖第二天下达命令:“田子泰不是我应该使用的官吏。”当即推举他为茂才,任命他为蓨县县令,但没有让他到任,而是随军队驻扎在无终。 (“宜”“之”“次”各1分,大意2分,共5分)(2)太祖回想起田畴功劳很大,遗憾之前听任田畴谦让,说道:“这是成全了个人的意愿,却破坏了国家的法令制度呀!” (“恨”“是”“亏”各1分,大意2分,共5分)译文: 田畴字子泰,是右北平郡无终县人。喜好读书,善于击剑。他率领整个家族以及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入进入徐无山,选择在地势险要而又平坦宽敞的土地上居住,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百姓归附他,几年间就达到了五千多户。袁绍多次派人召请他,又随
14、即授予他将军的印绶,田畴都拒绝不接受。袁绍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袁尚又征召田畴,田畴始终没有应召。田畴常愤恨乌丸过去多次残忍杀害右北平郡的官员,有讨伐他们的想法,但力量不足。建安十二年,太祖(曹操)北征乌丸,自己还未到,就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又命令田豫委婉说明意图。田畴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治行装。门客对他说:“过去袁公仰慕您,以礼征召您五次,您坚守节操不屈从;如今曹公的使者只来了一次,而您好像害怕赶不上似的,为什么呢?”田畴笑着回答说:“这不是您能明白的。”于是跟随使者来到军营,被任命为司空户曹掾,太祖邀他相见并与他讨论对策。太祖第二天下达命令:“田子泰不是我应该使用的官吏。”当即推举他为茂才,任命
15、他为蓨县县令,但没有让他到任,而是随军队驻扎在无终。当时正是夏天,大雨不止,而滨海一带又因地势低下积了水,泥泞难行,而乌丸又扼守在险要之处,曹军不能前进。太祖为此忧虑,就拿此事询问田畴。田畴说:“这条路秋夏时常常有积水,说它浅,但不能使车马通行,说它深,又不能使船浮起来,难以通行很久了。过去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冈,可以穿越卢龙,抵达柳城;自建武年间以来,此路毁坏断绝,将近二百年了,可还有隐蔽小路可走。如今敌将认为我军困于无终,不能进而只得退,松懈无防备。若偷偷调转军队,从卢龙口越过险峻的白檀,专走无人之境,此路又近又方便,乘其不备,突然袭击,蹋顿的头可不战而擒来。”太祖说:“好。”于是率领军队撤退
16、,敌侦察的骑兵见此,真以为曹军离开了。太祖命令田畴带领他的部下做军队的向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经平冈,登上白狼堆,距柳城二百多里,敌人才惊觉。单于亲自压阵,太祖与之交战,于是大获成功,追杀败逃的敌军,直至柳城。曹军凯旋,进入边塞,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邑五百户。田畴坚决推辞。太祖了解他的至诚之心,答应他的要求而不强迫他改变。辽东军杀了袁尚,把首级送到太祖处,太祖下令:“三军之中,谁敢哭袁尚的就处斩!”田畴因为曾经受到袁尚的征召(而感恩),就前往吊祭。太祖也没有责问。田畴带领他的家属和宗族共三百余人居住在邺郡。太祖赐给田畴车、马、谷、帛,他都分发给宗族和知旧。田畴跟从太祖征讨荆州回来后,太祖
17、回想起田畴功劳很大,遗憾之前听任田畴谦让,说道:“这是成全了个人的意愿,却破坏了国家的法令制度呀!”于是就又用以前的爵位封赏田畴。田畴上疏陈述心中的愿望,甚至用死来盟誓。太祖知道不可以使他屈从,就任命他为议郎。田畴四十六岁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
18、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8.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答: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9.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6分)答:答案: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
19、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临别殷勤重寄词,_。(白居易长恨歌) (2)_,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袅袅兮秋风,_。(屈原湘夫人)(4)_,罾何为兮木上?(屈原湘夫人)(5)三顾频烦天下计,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答案:(1)词中有誓两心知(2)在天愿作比翼鸟(3)洞庭波兮木叶下(4)鸟何萃兮中(5)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6)此情无计可消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2014南昌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 如果把陶
20、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争斗权谋的无果与无聊看得很透,这一点与魏晋名士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到三国群雄,中国的
21、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
22、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照理,这样一个陶渊明,更不应该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辞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
23、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 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陶渊明拒绝轰动,又没有故事,所以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B第一段中画线处“他可能还会觉得”的内容,从字面上看是陶渊明觉得,实质
24、上是作者觉得。C陶渊明虽然也断断续续地做过一些小官,但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他惦念着自己的田园,担心自己的田园荒芜了,因此辞官回到了田园。D中国的文化人格从漫长的古代到东晋末期出现了三次非常重要的发展变化。E本文采用了比较、比喻、欲扬先抑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的说法不准确,唐代已经有人对陶渊明有好评了。C项,“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于文无据,从原文看,陶渊明离开官场回到田园的原因不是“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而是回归自我去过自己的生活。E项,“欲扬先抑”错,文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答
25、案:BD(B3分,D2分)(2)文章开头说:“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可能有点粗糙”在文中的意义是什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该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粗糙”一词的含义需要从词语所在的段落入手理解,根据文段内容,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有不准确、不合理的地方。解答第二问需要对文段内容进行整合,从二者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入手即可。回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含义: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从大的方面看是有道理的,但具体来看还有许多不准确、不合理的地方。(1分)理由:
26、二者相同的地方是对三国群雄的看法和回归自我的追求。(1分)不同的地方有:时代不同,几乎是两代人;魏晋名士没有陶渊明本真、自然,有点故意和表演;(1分)魏晋名士没有陶渊明真正彻底放达,过于依赖,过于在乎他人视线。(1分)作用: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有人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的看法,(1分)总领本段。(1分)(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6分)答: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找出本题的答题区间,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三、四两段。找出关于“安静”的语句,这两段内容关于“安静”的阐述主要涉及三个层面:魏晋名士的安静,屈原、司马迁的安静,陶渊明的
27、安静。把这三个层次的关于“安静”的内容概括出来即可。答案:魏晋名士没有得到安静,也就没有找回自我的去处,或者当众而死,或者重返仕途。(2分)屈原、司马迁得到过被迫的安静,身处安静,但心仍惦念朝廷。(2分)安静使陶渊明彻底回归自我,身心解放,数百年后成为中国文化高峰。(2分)(4)作者在文末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从古到今很多文人都喜欢成为“土坡”,不愿成为被遮盖数百年之久的高峰。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
28、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含意,然后结合现实状况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可批评民众的短视造就平庸;也可评价文人,赞赏那些能安静坚守终成大家对民族文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也可批评那些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终致平庸乃至留下笑柄的人。言之成理即可。(8分)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海警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B. 五部委联合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现象遭到阻碍,被曝光的收费站依旧我行我素,该收的一分不少,该拿的一样不落。C. 民工荒不是好事,但民工留乡对解决
29、留守儿童问题却颇有好处。对于农民工个体而言,守着妻儿在家务工挣钱过日子,这样的团圆对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是雪中送炭。D. 航天员将在天宫十号中生活和工作十五天,为将来在永久性空间站内工作未雨绸缪,中国希望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将独立维护的空间站送入轨道的国家。解析: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A.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此处应用“无可非议”。C.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有困难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不合语境,“雪中送炭”是帮助别人,而语境中是对自己的家底有好处。D.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绸缪,缠缚,引申为修补。比喻事先做好
30、准备,防患未然。不合语境,语境中只有做准备的意思,并不强调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答案:B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审美心理学教育对审美素质和心理结构的整体形成与提高,对促进学生快速、全面地发展,对提高民众的素质,将发挥极其重要作用。B. 据报道,正在热销的“高尔夫”将在2014年推出该系列第七代车型。这一举措体现了“一汽大众”集团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心。C. 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斯兰国家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包括中国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D. 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由张艺谋执导的战争
31、史诗巨片金陵十三钗,一经上映就赢得了不俗的票房,场场80%以上的座位爆满。解析:A. “结构”和“提高”不能够搭配;C.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D. “爆满” 与80%以上相矛盾。答案:B14. 2014西安市第二次模拟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梦的文化维度是文明进步,文化繁荣。_。_,_;_,_;也需要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它的提升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文明程度是国家的软实力还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吸纳一切体现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A. BC. D解
32、析:注意内在逻辑关系。答案:A15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指出3D 打印所面临的问题。(不超过20字)(5分)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被认为是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3D打印不需要模具,可以直接进行样品原型制造,因而大大缩短了从图纸到实物的时间。但目前的3D打印机只能处理诸如塑料和蜡这样的软材料,而要打印混凝土结构的大型模具,它完成的速度太慢了。随之而来的是伦理争议,例如国外有人就希望通过3D打印自制枪械。另外,只要有图纸和一台打印机,设计师们就很难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答:答案:材料限制伦理争议法律纠纷(“伦理争议”1分,“材料限制”和“法律纠纷”各2分)16. 结合漫画内容,赏析
33、标题“言师买药去”的妙处和深意。(6分) 答:答案:标题“言师买药去”巧妙化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诗句,影射现实生活中药价贵、老百姓看病难的突出问题,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妙处3分,深意3分,意思对即可)五、写作(60分)17. 2014广东省惠州市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反种族隔离斗士、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曾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捕入狱,在长达27年的铁窗岁月里,中国革命的因素影响着曼德拉。他通过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对中国革命、长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刻的了解。他说:“我二十多年在罗本岛狱中生活的精神支柱来自中国!”1990年2月11日,遭
34、囚禁27年后,71岁的曼德拉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监狱大门。正当外界担心一场“复仇”不可避免时,曼德拉选择了宽容与和解。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告诉一些激进的黑人组织,现在不是要把白人赶入大海,而是把你们的武器扔进大海。曼德拉的言行事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1)政治角度:只问是非,无论“黑白”。正义和公理才是应该追求的价值。正义事业及其胜利的影响是能超越时空的。(2)个人修养角度:领袖不仅是战士
35、,还应是政治家。赢得尊敬,是因为懂得致敬。刚劲和柔韧的统一,造成了伟大的人格。领袖,是国家和民族的代言人。(3)策略与方法角度:在理想和宗旨面前,斗争和宽容都是可以选择的手段。理想因坚定追求而转化为现实,因理智节制而焕发光彩。用斗争赢取平等和平,用宽容维护平等和平。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在该斗争的时候盲目主张宽容,是错误的;在该宽容的时候固执斗争,同样是错误的。如何去做,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佳作欣赏】宽容背后是蓝天反种族隔离斗士、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在狱中坚持度过27年的铁窗岁月。他出狱当总统后,大权在握,但并没有向关押自己的白人复仇,曼德拉选择了宽容与和解。曼德拉,以他高山仰止的行为向世
36、人昭示:为人多多宽容,世界将会更加和谐与安宁。宽容是一种美德。人心胸宽广,于己于人,都是益善良多。春秋时期,齐桓公抓住了曾欲置自己于死地的管仲,选择了宽容,重用他,命他为相。管仲坚守“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力辅桓公,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国雄踞东方。唐朝名臣魏征,曾是唐太宗的“冤家”,但唐太宗选择了宽容,重用魏征,从而开创了史上“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这些宽容的事例,成为中国百姓代代相传的美谈,彪炳史册。宽容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润滑剂。俗话说,心宽体胖,退一步海阔天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人如果心胸狭窄,在矛盾重重的社会里,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人和事情时,就会怒火焚烧,睚
37、眦必报。这样,既烧伤了自己,又灼痛了别人。周瑜面对才高八斗的诸葛亮,嫉妒而不宽容,自己气死自己,真是不划算啊。当今社会,职场竞争压力大,每个人为人处世时,必然要面对或许让你恶心的对手,此时,你应当选择宽容。宽容过后,你会发现,你与他的关系,其实并非那么冰火不容。久而久之,双方的心也会走近,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个人之间需要宽容,社会团体之间、国与国之间同样需要宽容。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罪行,罄竹难书,但中国政府却选择了宽容,与日本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造福了两国人民。中美之间,长期为敌,最后双方互谅互让,携手建交,缔结了世界和平的大格局,受益于千千万万的
38、各国人民。冤冤相报何时了。当今世界,也有很多种族之间缺乏宽容,斗得你死我活。俄罗斯当局对北高加索地区用重兵,致使很多分裂分子命丧黄泉。他们的妻子丧夫后十分悲痛,就做黑寡妇,用人肉炸弹袭击俄罗斯人,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一波波的你砍我杀,血腥报复,使老百姓苦不堪言。不宽容,结局就是两败俱亡。宰相胸前堪走马,公侯肚内好撑船。为人多多宽容,社会将会变成大同。人生苦短,何必又经常为自己心中的小九九斤斤计较呢?选择宽容,蓝天一片,社会和谐,八方安宁。【名师点评】文章开头概括材料,亮出观点:为人需要多多宽容,世界将会更加和谐与安宁。接着两段分别说明了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润滑剂。然后上升为国家层面,从正反两面申述宽容的好处及不宽容的恶果。最后收束全文,照应观点。全文的亮点为:很多传统的名言警句,放在段首,醒目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