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解析

    • 资源ID:120856       资源大小:612.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解析

    1、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名言内容: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名言解释: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玉壶:玉制的壶,后用以比喻高洁。这两句大意是:我的秉性耿直,有如琴瑟的丝弦;我的为人清正,有如玉壶中的冰晶。这是鲍照感叹自己怀才不遇而借白头吟这种长于表现见弃之情的乐府形式写的一首名作。此为全诗首二句,采用“比”的写作手法,以琴弦比喻孤高耿直,以玉壶冰比喻自己的品行洁净。这两句又是全诗的起兴。由咏朱丝绳、玉壶冰入手,引出表现自己满腹经纶不被见重的义愤,引出对当时门阀政治的批判。这种既比且兴的手法使诗文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故屡为后人称道。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

    2、化用此句意境。可用以表现刚直清正的人品。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赏美文摇荡春风媚春日读鲍照梅花落自古以来,写梅的诗数不胜数,不少写梅的诗句更是流传千古,如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些诗句,不仅仅让我们闻到了满纸扑鼻的梅香,更让我们从中体味到诗作者独特的个性和高洁的志趣。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鲍照的杂言诗梅花落也一样是众多写梅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

    3、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注:咨嗟:赞叹)开头两句就点出诗人与众不同的构思:庭中杂树很多,为什么偏偏要为梅花而咨嗟呢?诗人自己设问说:“问君何独然?”读者也期待他做出解答。“念其霜中能作花”以下各句,全部是诗人的议论,但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说理寓于具体形象的描述之中。“念其”、“念尔”是两个层次的递进,首先是颂扬梅树的正面品格,在风霜雨露之中,众芳芜秽,独有梅花盛开,果实累累,故人们赞美“十月先开岭上梅”的高超风韵。“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在春天,又“摇荡春风媚春日”,都赞誉梅树有经风雨,抗霜雪而顽强生长的活力。但是,这些描写只

    4、不过都是铺垫。全诗的主题是“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两句。前面“念其”句是第一个转折,这里“念尔”句是第二个转折,这一转折才点出了诗人的本意。尽管梅树有上述种种优秀品格,但可惜傲雪凌霜的梅花,也不能长久开放,最终仍逃不脱“零落逐寒风”的命运。这就是诗人“为梅咨嗟”的原因,因为它“徒有霜华无霜质”,所以,虽然能抗傲一时,但难善始善终,最后还是“零落”了!花开花谢,属自然现象,梅花自然也不可能常开。鲍照只不过是借物拟人,借题发挥,用以讽刺那些曾想修持节操而又不能坚持到底的人。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知识分子常因真言谠谏而遭横祸,所以,许多人往往不能保持晚节而同流合污。在晋代,这种情况是不少见的

    5、,根据鲍照的为人和性格,可知他对这种不能保持节操的人是很看不起的,在蔑视的同时又带有几分惋惜。这首诗以梅花作比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节操,不是一时一事的表现,也不是表面的伪饰,而是要名副其实,恪守终身。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首哲理诗,它讲的是人生哲理,但是,这种哲理是以比喻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诗人塑造了梅花的形象,我们从梅花形象的艺术感受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也可以说是理在趣中。【课内挖掘】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可用于“顺其自然”“规律”等话题。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可用于“抗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强”“拼搏”“自信”等话题。3黄梅民间“留一犁”的故事。黄梅

    6、民间田地买卖中有一项习俗叫“卖田(地)不卖坟”,相传有一个既神奇又感人的民间故事。在南北朝时期,有一年春季备耕期间,一位姓宛的农民,发现他家那块稻田里,不知什么时候葬了一棺新坟。他虽然觉得奇怪,却未动声地接纳了它,在耕田时还为它多留了一犁土。更重要的是从那以后“留一犁”居然成了宛家的“祖训”。说来也怪,宛家原本是世代农民。结果到了其孙辈头上不仅出了个大秀才,而且在省城会考时,名列榜首,消息传来举县震惊。因为这是黄梅有史以来的破天荒之举,所以黄梅县令非常重视。先是亲自出衙相迎,紧接着又让他骑马挂花绕县城一周,着实令人眼馋。原来,宛秀才在省城会考期间,每逢遇到疑难问题时,总有一个人在他后面指点他。

    7、宛秀才再三追问,那声音才很不情愿地说:“我叫刘一雷。因为你们宛家有恩于我,才有今日暗中指点之举。”宛秀才家祖祖辈辈都没有与姓刘的人家打过什么交道,更不存在什么恩恩怨怨。秀才的母亲恍然大悟:“该不会是耕田时的那个留一犁吧?”宛秀才感谢“留一犁”暗中相助,宛家重修了那座孤坟。后来,人们发现了这座墓里的随葬竹简,才知道墓主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鲍参军。鲍照是南北朝时的文学家,出身贫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因兵败黄梅,为乱兵所杀,尸骨不得还乡,故葬于黄梅。有鲍参军在幕后指点,宛秀才岂有不名悬榜首之理?这个故事传开之后,黄梅百姓纷纷效仿,并慢慢形成了“卖田(地)不卖坟”的习俗

    8、。适用话题“善良”“宽容”“感恩”“舍与得”等。【课外应用】天才俊逸鲍参军命运对鲍照实在刻薄。妹令晖死后几个月,妻子也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旧伤未愈,又添新创。这一打击使他的精神跌至谷底,身体也愈加衰弱。很长一段日子,他虽然渐渐适应了孑然一身的日子,但内心的创伤却始终无法平复,睹物思人,心里总是隐隐作痛。贫困与哀愁是他生活的底色。他从未发达过,这辈子也没有发达的希望了。浮沉于下僚,日日只为衣食奔走,微薄的薪俸供养家小,已是捉襟见肘。他住的屋子上漏下湿,雇不起人来修,只得拖着病体自己动手。鲍照浪迹江北,靠朋友接济度日,他则报之以诗文。他在患难之交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聚散依依。友人马子乔离开时,鲍照以

    9、诗赠别。他将自己与子乔的友情比喻成双剑,虽然暂时分开,终有重聚之时。在送别傅都曹时,他以鸿雁邂逅分飞作比,自称“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感情非常真挚。然而真正的朋友毕竟是少数,他更多的时候领受的是世俗的冷眼和势利的讥诮。贫贱之人,亲友背弃,为一金之微也可能结下百年的怨隙。他痛切地感到,与其这样穷愁困顿地苟活于世,不如在黑暗的墓穴中长眠。贫病交困,鲍照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目睹了太多的死亡,他似乎听到死神的脚步离自己越来越近,甚至感觉到一丝死的气息。一天,他支撑病体,扶杖出门,慢慢踱上山冈,眼见旧坟之间又添新冢,坟头的衰草在风中瑟缩。他盘腿坐下,只听见几声寒鸦的哀鸣,此外只余死的冷

    10、寂。置身于这人生最终的栖居之地,脑海中现出逝去亲人的面影,想到芸芸众生,无论贵贱,或迟或早,终将化为一,心中无比悲凉。无边的静穆之中,灵魂似已离他而去。鲍照对他的时代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方面,门阀制度压抑寒士,仕宦大门万难叩开。另一方面,刘宋王室内部争权夺利,冲突不断,常常引发战火,涂炭生灵,牺牲无辜。在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下,仕途布满陷阱,稍有不慎,即有不虞之祸。有感于社会的黑暗,鲍照曾作尺蠖赋和飞蛾赋,以飞蛾自投烈焰隐喻热衷利禄者追求势位,终致祸端;与此对照,以尺蠖的见机而动比喻身处乱世之人应明哲保身,隐遁远世。可叹鲍照就像被一股巨大的磁力吸往风暴的中心,无法抽身。大明八年464,孝武帝死去,

    11、子前废帝,子业继位。次年,宋明帝刘彧杀子业自立。466年,晋安王刘子勋在江州起兵反对刘彧,刘子勋的长史孔道存等挟子顼举兵响应子勋。不久子勋兵败,以前反对刘彧的各藩王、镇将也纷纷倒戈。当时荆州人宋景乘刘彧军队未到之际起兵掠城,鲍照为宋景所杀,时年五十三岁。鲍照曾躲过始兴王刘。这一次,他终是难逃劫数了。鲍诗中最著名的、也是对后代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行路难这种曲调本就属于挽歌一类。鲍照拟作行路难这一行为本身或许正是诗人悲剧命运的一个预兆。“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此二句写尽了鲍照为人幕客忧苦自知的切肤之感。一介寒士,既无可供安身立命的资财,又无先天的门第优势可取高官,为了谋生,他始终不得不以文才寄人幕下,最终沦为政治权争的无辜牺牲品,这是鲍照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悲哀。(选自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解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