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分)1(2分)请将下面的文字(包括标点)抄写,要求正确、规范、工整。斋居自许尘心尽,遇事方知业力强。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0分)2(3分)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妩媚(w) 苍劲(jn) 竹篓(lu) 大煞风景(sh)B诅咒(z) 堕落(zhu) 羁绊(j) 一如即往(j)C香蒲(p) 砚台(yn) 湎怀(min) 挑拨离间(jin)D簌簌(s) 迂回(y) 驰骋( chng) 轻歌曼舞(mn)3(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中国诗词
2、大会朗读者等综艺节目的热播,中华大地上_一波传统文化浪潮。优质的文化节目在略显_的时代,宛如一股清流_心灵,重新唤起国人的诗心和对文学的温情记忆,以_般的力量传递了一种文化上的自信。A掀动 急躁 浸透 春风化雨B掀起 浮躁 浸润 春风化雨C掀动 浮躁 浸润 和风细雨D掀起 急躁 浸透 和风细雨4(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使文明结束了。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
3、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轮廓线无数的城市历史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A“复杂”“简单”“交织”“平芜”均为形容词。B“清冽蔚蓝”“岁月的痕迹”均为偏正短语,“生命与性格”是并列短语。C画线句中“城市”是主语,“是”是谓语,“历史教科书”是宾语。D“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使文明结束了。”这句话有语病,应该去掉“使”。5(3分)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小石潭记。B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
4、诗歌305篇。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常有奇特的药引。D共产党员“好事情”与知识分子朱赫来分别是对成长中的阿廖沙和保尔有着正面影响的人物。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3分)6(2分)走进名著 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 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 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7(11分)古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2) ,白露未晞。(诗经蒹葭)(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虽有嘉肴)(4) ,波
5、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6)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7) ,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杂说(其四)(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9)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诗句是: , 。二、阅读理解(45分)8(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6、,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7、。B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C观刈麦中“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D观刈麦中“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2)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在他的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农民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割庄稼的句子“ , ”这一“冷”一“热”,异曲同工,
8、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9(12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陶渊明陶渊明集桃花源记)
9、【乙】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屋舍俨然 乃不知有汉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甲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甲】 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美其服 10(11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
10、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人们对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这一说法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富”
11、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界一般认为传入时间是中国唐代,图形多为长方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到了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风成为日本风筝的独特风格。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称为鱼筝。鸟筝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鱼筝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由七个女子操控。 (摘编自网络)【材料三】在
12、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六个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2)请简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3)材料二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鸟筝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4)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11(1
13、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街角处新开了一家鲜花店,我每晚溜弯儿回来都要经过那里。上个月,朋友从香港过来,送了我一只紫罗兰纹理的花瓶,非常漂亮。于是从那一天起,晚上溜弯回来时的我总是有意无意的到花店中转转,郁金香、桔梗、康乃馨、太阳花、海芋,黄菊。每次都随心所欲的买些不同的花,唯一不变的,是每次花束中必有一只百合。在我的感觉里,素淡清雅的百合花有着其它花种所没有的纯洁与安静。店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嗓门儿很大,喜欢穿纯棉的碎花衣服,每天象只巨型蝴蝶般在花丛中穿来穿去。我曾想,这样的人也只能是卖卖花而已。一天晚上,已经快十点了。虽然晚了些,可路过花店时,我还是走了
14、进去。我随手伸向花架上仅有的一只百合花时,胖女人忽然就拉了一下我的胳膊,一脸歉意地说:“妹子,今天就剩这一只百合了,换枝别的吧。”我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心底忽然涌起一股怨气。我清楚地记得,前些天也有这么一次,明明花架上还有一只百合花,胖女人却说什么也不肯卖给我。“为什么我不能要这只花?”我轻声质问着。“不为什么,换个别的吧,妹子,店里除了这只花,别的你随便挑,我给你打8折还不行吗?”胖女人语气决绝。“不行,我就要这枝。”我的犟脾气也上来了。“这枝有人要了。”“骗谁呢,都十点多了,谁会订了花这么晚了还不来拿?”正争执着,门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大姐,今天还有要处理的花吗?”男人一副气
15、喘吁吁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一路小跑过来的。“有的,有的”,胖女人的脸瞬间绽放成一朵硕大的秋菊。我正想争辩两句,忽然感觉一只胖手在花案下捅了我一下,抬头看时,胖女人正冲我眼色,示意我不要说话。“兄弟,稍等呵”,胖女人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的拿起那只百合,又从花束中抽出两只玫瑰两只勿忘我和几只满天星,用粉色的手揉纸简单一包,递给了男人。男人接过来,说了声谢谢,递给胖女人10块钱。胖女人接过钱,拉开抽屉,拿出5块钱来递给男人,男人再次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走了出去。我狐疑地问:“你为什么赔钱卖给他?”我知道男人拿走的那束花,进价也不止5块钱。“赔点就赔点儿吧,这兄弟挺不容易的,孩子才三岁,媳妇得的是乳
16、腺癌,晚期。”胖女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男人的媳妇一定非常喜欢百合吧,”我定定地看着胖女人的脸,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觉那张胖嘟嘟地脸竟是如此的可爱。“是啊,他说他媳妇特别喜欢百合,可是,这花太贵了,他们消费不起。于是我告诉他,每晚10点以后我会选出一些影响第二天销售的花以极便宜的价格处理掉。”“于是,每天的最后一只百合花便成了非卖品,你宁肯5块钱一束卖给他也不肯25块钱一束卖给我?”我笑眯眯地瞅着胖女人,脸上写满了一种叫做敬意的东西。胖女人哈哈大笑,露出了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得了这样的病,那女人一定很痛苦,咱也没什么本事,帮不上什么大忙,送束花,只当捐给她一份好心情吧!”我的心,忽然就
17、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许多时候,对于身处困境中的人来说,最好的同情便是尊重。看上去大大咧咧的胖女人却懂得,在施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去维护一对年轻夫妇自尊的心,让他们在受施的同时也能笑起来。我忽然觉得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善举。因为那个夜晚,夏夜里的最后一只百合花馨香了一颗麻木的心,那份不经意间透出的陌生的善良与关爱,温暖了我,温暖了一对病痛中的夫妻,同时也必将汩汩地润泽着这个世界。选自小小说(1)选文中围绕“百合花”与“胖女人”叙述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故事,一波三折。阅读选文,补全下面表格。主要情节“我”对胖女人的情感态度“我”经常去花店买百合花轻视 怨气 狐疑胖女人告诉“我”卖男人百合花的真相 (2
18、)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店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嗓门儿很大,喜欢穿纯棉的碎花衣服,每天象只巨型蝴蝶般在花丛中穿来穿去。(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胖女人的脸瞬间绽放成一朵硕大的秋菊。(4)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我”认为女人的行为是“最美丽的善举”?(5)“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四、写作(5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12(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
19、,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13在生活中,我们要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像木门,竹门,铁门等,有的门高大,有的门矮小,有的门华美,有的门朴实不但有有形之门,还有无形之门,如心灵之门,知识之门等。有的门大敞着,有的门紧闭着,有的门令人趋之若鹜,有的门让人望而却步有时候我们希望顺利地走进门,有时候却又希望门关着,有时候我们渴望走出门,有时候却惧怕走出门它给我们带来多少喜悦,多少烦恼,多少启迪,多少警策。 请以“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恰当
20、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得套作抄袭。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2018-2019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分)1(2分)请将下面的文字(包括标点)抄写,要求正确、规范、工整。斋居自许尘心尽,遇事方知业力强。【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属于基础题。【解答】答案:斋居自许尘心尽,遇事方知业力强。【点评】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要注意加强。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0分)2(3分)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妩媚(
21、w) 苍劲(jn) 竹篓(lu) 大煞风景(sh)B诅咒(z) 堕落(zhu) 羁绊(j) 一如即往(j)C香蒲(p) 砚台(yn) 湎怀(min) 挑拨离间(jin)D簌簌(s) 迂回(y) 驰骋( chng) 轻歌曼舞(mn)【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和字形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解答】A有误,“苍劲”中的“劲”应读 jng;“大煞风景”中的“煞”应读sh;B有误,“堕落”中的“堕“应读du,“一如即往”中的“即”
22、应为“既”;C有误,“湎怀”中的“湎”应为“缅”,“挑拨离间”中的“间”应读jin;D正确。故选:D。【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3(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综艺节目的热播,中华大地上_一波传统文化浪潮。优质的文化节目在略显_的时代,宛如一股清流_心灵,重新唤起国人的诗心和对文学的温情记忆,以_般的力量传递了一种文化上的自信。A掀动 急躁 浸透 春风化雨B掀起 浮躁 浸润 春风化雨C掀动 浮躁 浸润 和风细雨D掀起 急躁 浸透 和风细雨【分析】本题考
23、查的是学生的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词义需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解答】“掀动”的意思是挑动;发动(战争),与后面的传统文化浪潮不符,“掀起”的意思是使大规模地兴起,与后面的传统文化浪潮搭配一致,故第一个空应填“掀起”,可以排除A和C“浮躁”的意思是轻浮急躁,不沉稳,“急躁”的意思是指性急;碰到不称心的事情易于激动一般。文段中用于形容时代的应选浮躁。可排除D。故选:B。【点评】选词造句答题技巧:1、要正确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词语进行造句、造段。2、要根据题目要求,采用符合要求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写作手法。3、要确定语段的中心。围绕一个中心选词造句、造段。4、要展开合理
24、的想像和联想,丰富句段内容。4(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使文明结束了。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轮廓线无数的城市历史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A“复杂”“简单”“交织”“平芜”均为形容词。B“清冽蔚蓝”“岁月的
25、痕迹”均为偏正短语,“生命与性格”是并列短语。C画线句中“城市”是主语,“是”是谓语,“历史教科书”是宾语。D“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使文明结束了。”这句话有语病,应该去掉“使”。【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综合分析判断。题目涉及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病句等多个语法知识,难度较大。【解答】A有误,“交织”为动词;B有误,“清冽蔚蓝”为并列关系;C有误,句子的主语是“记忆”,谓语是“不是”,宾语是“数字和资料”;D正确。故选:D。【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
26、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5(3分)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小石潭记。B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篇。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常有奇特的药引。D共产党员“好事情”与知识
27、分子朱赫来分别是对成长中的阿廖沙和保尔有着正面影响的人物。【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BC正确。D有误,“好事情”不是一个共产党员。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3分)6(2分)走进名著 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
28、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傅雷家书的内容和情节的把握。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解答】答案:傅聪;书信。【点评】现在对于名著的考查越来越细致,常常是根据名著中很细小的一个情节来设题,这就要求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对中考考试范围内的名著要通读,细读,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把名著
29、中出现的人物和与其相关的情节整理成大纲的形式,这样才能保证名著考查类题目不失分7(11分)古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诗经蒹葭)(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杂说(其四)(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杜甫的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诗句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注意“抟”的写法)(2)蒹葭萋萋(注意“萋萋”的写法)(3)教然后知困(4)气蒸云梦泽(注意“泽”的写法)(5)零落成泥碾作尘(注意“碾”的写法)(6)悄怆幽邃(注意“怆”“邃”的写法)(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注意“涯”的写法)(9)
3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阅读理解(45分)8(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32、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B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
33、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C观刈麦中“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D观刈麦中“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2)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在他的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农民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割庄稼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冷”一“热”,异曲同工,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分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
34、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
35、功运用。作者通篇没发一句议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这是作者发多少议论也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
36、,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平!【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CD正确;B有误,诗句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人苦。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要在
37、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答案:(1)B;(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参考译文】观刈麦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
38、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卖炭翁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
39、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点评】诗歌内容辨析题:1对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2对重点句或名句的作用赏析是否恰当;3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是否正确;4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是否到位。9(12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40、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陶渊明陶渊明集桃花源记)【乙】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乃不知有汉竟然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迁移、远走虽有甲兵武器装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1、。(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甲】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设酒杀鸡作食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美其服甘其食安其居乐其俗【分析】参考译文:【甲】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
42、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
43、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乙】理想的国家是,国土很小,人民很少,没有冲突和纠纷,纵使拥有兵器也用不着,没有苛邢暴政,人民也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迁移远方了。虽然有船只车辆,也没有机会乘坐。虽然有盔甲也没有机会去展示。使人们回到绳结记事。人人恬淡寡欲,吃的虽是粗食,但也觉得很甘美。穿的虽是破衣服,但觉得很漂亮。住的虽是陋室,但觉得很安逸。风俗虽是俭朴,但觉得很快乐。与邻国之间彼此能听到对方的狗犬鸡叫,但人民从生到死都不相往来。【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突
44、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豁然:形容开阔敞亮。句意为:一排排整齐的房舍。俨然:整齐的样子。句意为: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乃:竟然。句意为:人民也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迁移远方了。徙:迁移、远走。句意为:虽然有盔甲。甲:武器装备。(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语,告诉;足,值得。句意为:桃源中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句中重点词有:相望,互相望得见;闻,听到;至,到。句意为: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语句。从“美其服”中可知,这是描述穿着的,甲文中关于穿着的语句是: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