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掌握汉高祖及继任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掌握“文景之治” ;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过程与方法 研读与本课相关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高祖及继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教学难点: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为后来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2、。公元前 180 年即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患病卧床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用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刘恒在位期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农业发展,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新课讲授目 标 导 学 一 : 西 汉 的 建 立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西汉建立的时间是何时?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提示:公元前 202 年;汉高祖刘邦;长安。2教师讲述:公元前 195 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
3、,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3图片展示:“汉并天下”瓦当“汉并天下”瓦当,直径 17 厘米,是西汉瓦当,陶质。此瓦正面“汉并天下”4 字凸起,篆书体。“汉并天下”有称耀之意。4材料研读: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按:醇驷即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所驾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情况?提示:说明了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粮食奇缺。5历史再现:“与民休息”(1)主要角色:汉高祖、大臣甲、大臣乙(2)剧本:汉高祖:(坐牛车出场,愁眉苦脸状)今朕已得天下,然面临
4、诸多困难,不知采取何种政策治理天下?大臣甲:大王莫愁。臣以为可对刁民使用强政,严刑酷法,严加管理,使天下太平。大臣乙:施暴政,天下更乱!秦朝灭亡就是最好的历史教训!只有休养生息,方能稳定局势,终使大业持久不败。众臣争论不休问学生:如果你是天子,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治理天下?并说明理由。目标导学二:休养生息政策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1)休养生息的含义是什么?(2)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西汉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影响?2教师总结归纳:(1)含义: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
5、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2)原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经过,吸取了秦亡的教训。(3)具体措施:卸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4)影响: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目标导学三:“文景之治”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文景之治”的内容是什么?(3)“文景之治”
6、的含义是什么?2教师总结归纳:(1)出现原因:文帝、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2)内容: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 ,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3)含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三、课堂总结西汉初建,社会经济凋敝,政权不稳。高祖吸取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稳定政权。文帝、景帝继续推行此政策,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为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板书设计4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大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然后得出结论,了解“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了问题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学生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文景之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