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36 记叙文阅读(知识储备篇)(教师版)【考点扫描】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应考指南】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
2、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2、题目的作用(好处):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交代了描写对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点明线索;揭示文章主旨。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三
3、)阅读语段,体会作用。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A、重要段落的作用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为下文埋下
4、伏笔或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句子的作用,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作具体分析。(四)词句赏析,理解含意。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关键句在文
5、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内容、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鉴赏句子:从修辞的角度,看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从炼
6、词的角度,简洁生动、富有概括力。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从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否运用双关义、引申义、比喻义。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拟人: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3)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6)重复:强
7、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技巧: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注意:(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儿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
8、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题型2: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答题技巧: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题型3: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技巧:(1)a(b)句: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2)a(b)句:这句话是动作(肖像、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了“XX、XX、XX”等动词,描写出了XX人的,表现了
9、的品质(心理、性格),表达了的情感。(3)a(b)句:这句话是环境描写,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附: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A)肖像描写(外貌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行动)描写(D)语言(对话)描写(E)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概括介绍和形象描绘、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成长;揭示文章主题。(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首要作用: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
10、配景;B、推动情节成长;C、烘托气氛;D、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表情、感情);E、凸起、深化主题。(注意:不能堆砌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首要作用: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其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五)感受人物,分析形象。题型1:文中的XX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题型2:文中的XX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题型3:文中那个XX人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他(她)是个怎样的人。答题技巧: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2、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其他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1、。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六)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
12、描写的事物上,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要具体分析)。3、衬托手法(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七)写启示感悟发挥题。题型:()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染和启示;()结合实际阐述
13、对选文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解;()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好坏,对选文材料谈自己创见;()接合实际,对文中提及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提议和设想;()调动知识的堆集,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接合(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著名的句子等);()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部实质意义;如: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答题技巧:1.必须用第一人称;2. 心理活动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描写。()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答题技巧点拨: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答这类题时要用第一人
14、称;采用或的形式。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1)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3)抒发内部实质意义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语言要通顺,抒发要流畅。(八)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九)找
15、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十)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主要人物(2)主要事物 主要事件(4)时间(5)地点(6)人物的情感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技巧: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十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成长顺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作用:造成牵挂
16、、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凸起中心。(十二)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记叙。确定是笔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和力和真实感。(2)第三人称:以第三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方面叙述。(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可能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运用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和力,便于感情的交流。(十三)记叙文中的议论记叙
17、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作用:开头的议论:统领全文;中间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结尾的议论: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凸起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十四)记叙文中的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十五)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注意: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是适合。【典型题例】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黄师傅铸造车间是全厂最苦最脏最累的地方,除了几个行政
18、人员和老黄,其余的全是临时工。黄师傅五十出头,膀大腰圆,话少却幽默,他出身冶炼世家,手艺呱呱叫。有几家私人老板想高薪挖他去全面负责,都被一口回绝。别人替他可惜,说他跟钱作对。老黄说,我是属狗的,不嫌家贫。厂领导几次安排人跟老黄学手艺,都被拒绝。两年前,铸造车间李主任想让侄子跟老黄学两招。他特意请老黄上饭店,叫侄子敬拜师酒。老黄说,敬酒可以,但不是拜师酒。我们有缘没分。李主任说,之前你怕教会同事抢你饭碗,没了地位。我侄子又不是厂里的,他学成了就到别的地方上班。老黄仍然不点头。装配车间张健举报车间主任张胖子领空饷,厂长很生气,免了张胖子的官职,让他继续去做车工。又从精工车间调一个副主任接张胖子的班
19、,新主任一定要张健滚蛋,否则不上任。精工车间也不要张健,厂领导只得叫张健到铸造车间报到。李主任安排张健做整形工,这个工种是铸造车间最脏最苦的。第三天,老黄找李主任,让张健跟着他。老黄说:“我现在岁数大了,需要有个人打打下手。”提到这件事,李主任就有些恼火,语气忍不住重起来:“以前你怎么一直不肯要?”老黄笑了笑,说:“以前我逞能,觉得自己身强力壮不需要帮手。可是岁月不饶人,不服不行。”铸造车间全靠老黄撑着,得罪不起。虽然不太情愿,李主任也只得同意。不过,他让老黄叫张健以后注意点,不要乱管闲事。老黄说,我会让他注意的,他又不是小孩子,不可能再犯乱说的毛病。张健不抽烟,但买了两包烟在车间里挨个敬了一
20、圈。老黄说。大家都是一个厂的。论装配产品,我们还喊你师傅呢。他们喊我老黄,你跟他们一样也喊老黄吧。张健心里暖暖的,仍一口一个黄师傅。配料是铸造车间最轻松却最有技术含量的工种。这种活不能完全依赖生搬硬套,很多时候得靠操作者丰富的临场经验。黄师傅不仅教张健如何配料,还讲解铸造的全部要领。黄师傅说,技术全面将来不在这个厂也饿不死。对此,张健深有体会,更加用心去两年一眨眼过去了,张健在铸造车同也能独当一面。但厂里的形势一天不如一天,常常去了没活干,很多人开始自谋生路。第三年春天,厂子终于支撑不住,宣布破产倒闭,所有人下岗。老黄在厂门口站了很久。叹着气离开。那些老板闻讯而来。老黄说,我要带上铸造车间所有
21、的弟兄,你们谁能做到,我就跟谁走。至于工资,跟他们差不多就行。一个工厂规模较大的老板说,没问题。我的厂刚开门,正好需要人,也省得招工了。黄师傅你怎么能跟他们一样,工资我心里有数。不久,老黄把张健推荐给另一家铸造厂。张健一去,老板就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技术,工资是原来的三倍。一天,张健找老黄有事,见他正手把手教那些老同事,暗叫一声惭愧。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精工车间也不要张健”,是因为张健没有技术,说明这家工厂非常重视人才。B. “第三天,老黄找李主任,让张健跟着他”,表现了黄帅傅对张健的事很上心。C. 小说先写黄师傅不愿收徒,然后写他主动收徒,
22、通过对比刻面出黄师傅的为人。D. 张健不抽烟,却“在车间挨个敬一圈”,这一细节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答案】1. A 【解析】A 对小说相关内容分析鉴赏不正确。“精工车间也不要张健”是因为“举报车间主任张胖子领空饷”。2. 小说以张健“暗叫一声惭愧”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样处理一是可以通过张健的自我对比,突出老黄的有感情、重人品的善良无私的精神品质;二是把小说的主题通过小说内人物的心声传达出来,更真实,更能给读者触动。 【解析】考查小说结尾的妙处。此题首先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即写了什么,再考查为什么这么写。所以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23、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首先可从张健的自我对比的角度作答,目的很明显:突出老黄的有感情、重人品的善良无私的精神品质;同时“暗叫一声惭愧”是人物的心声,更真实,更能感动读者,更能使读者信服,符合文学创作的细节真实与艺术真实。3. 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黄师傅的形象。 【答案】黄师傅是一个倔强有个性,淡泊名利,但关心他人的正直善良的老工人的形象。例如:领导请吃饭要学手艺,他都不教;张健敢说真话被打击,他出手相助;厂子倒闭,他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解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文章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领导请吃饭要学手艺
24、他也不教,张健举报贪官被打击他出手相助等情节中可概括出黄师傅是一个个性鲜明,淡泊名利,正直善良的老工人。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拾 荒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
25、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好景
26、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
27、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
28、看不如我們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1. 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凌晨拾荒,捡养弃婴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_【答案】1. (1). 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2). 捐建学校,抬荒依旧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
29、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4、5段写的是婆媳争吵,妥协寄居。13段写捐建学校,抬荒依旧。2. 小说第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答案】2. 内容要点:无权占为已有,批评儿子儿媳,回报社会或修建教学楼。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绐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答出王婆婆的心理活动。要根据“
30、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的动作描写作答。答此题必须要把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读懂。可从捐款无权占为已有的角度,从回报社会或修建教学楼等角度作答。也就是要和最后一段内容照应上。3. 阅读第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可一看到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掲开一个用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答案】3. 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示例二: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
31、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也可答“动作细节”, 【解析】 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或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或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或人物形象。4. 小说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4. 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婴捡拾齐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
32、带过。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详略得当。材料安排的详略是由文章中心所决定的。段写弃婴的状况和王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可以突出文章的主旨,所以详写。而段写学校的修建过程与文章的中心关系不大,所以略写。5. 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答案】5. 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即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善良、责任、淳朴甚至灵魂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