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7题,共25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卑劣(l) 缅怀(m i n) 绚丽(xun) 接踵而至(zhng)B诬蔑(w) 抉择(j u) 堕落(du) 怒不可遏()C瞭望(Ii o) 寒噤(jn) 阻碍(i) 强词夺理(qing)D仿徨(hung)衰竭(ji) 蛮横(hng) 暴风骤雨(zhu)2(2分)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肤浅 霎时 懈怠 穿流不息B赋与 演绎 迂回 相辅相成C狡辨 虔诚 目睹 格物致知D毁灭 敦实 恐怖 平易近人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
2、正确的一项是()A反动派在群众中挑拨离间,拨弄是非,真是卑鄙无耻B做事时要心神专一,若漫不经心,是很容易出错的C钻进瀑布腾起的水雾中,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振聋发聩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D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力度B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迎风飘扬的红旗上C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D能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号“香山居士”,杜甫自称“少陵野老”,白居易晚
3、年自号“青莲居士”B“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C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D虽有嘉肴主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15分)6(10分)古诗文默写。(1)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3)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4)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知不足,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嘉肴)(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7)请你从初中所学的
4、古诗词中,写出带“风”字的连续的两句: , 。7(5分)走近名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主人公 ,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 的小说 。(2)请写出一个与主人公相关的故事情节。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8(10分)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同在一片蓝天下,和谐花开香万家。班级举行了“和谐进校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请选出一幅适合贴在活动现场的宣传画。 A
5、BCD(2)请你写一条能突出活动主题的宣传标语。(3)仿照示例,请你再设计两项活动。活动一:开展“和谐进校园”手抄报比赛活动二: 活动三: (4)在班长组织上自习时,小刚因说话被班长点名批评。他不服气地说:“那么多人说话,你为 什么只说我?”弄得班长很尴尬。作为好友,课下你该怎样劝说小刚向班长道歉?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2-25题,共35分)9(3分)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各题。【古诗赏析】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
6、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了卖炭翁劳作的辛苦。B“心忧炭贱愿天寒”凸显了卖炭翁内心的忧伤。C诗歌揭露了官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10(12分)【古文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7、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节选自司马光唐太宗论止盗)注释】哂(shn):微笑。暇:空闲。安:怎么,何必。自是:从此。路不拾遗: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野宿:在郊外住宿。(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或请重法以禁之外户不闭 户:(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货恶其弃于地也,
8、不必藏于己。上与群臣论止盗。(3)【乙】文中的“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甲】文中的哪句话?11(9分)阅读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的方法,回答下列各题。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的方法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众所周知,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近年来,法国科学家和国际同行合作,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而且这些所谓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100%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法国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
9、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法国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基本上是可以焚烧的,即燃烧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有害气体的塑料袋。但是,这些塑料制品体积大,重量轻,给焚烧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法国各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与此同时,法国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如法国费加罗报最
10、近报道,法国人每小时平均消耗100万只塑料袋和大量的农用塑料薄膜。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在法国某著名连锁超市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 10分钟。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又这样写道:在我们的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最后,您可以把它放到垃圾袋里,让它转化成其他能源。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法国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和 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 。(3
11、)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4)文章第段中的加点词“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5)文章第段中的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删去?为什么?12(11分)阅读艾叶香中寻玉佩,回答下列各题。艾叶香中寻玉佩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氛氯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
12、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校与木板拼成的门循上方,挂着营蒲与艾条。窗校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咬咬”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
13、,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循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
14、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循上枯艾和营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
15、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1)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3)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四、写作(第26题,共50分)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3(50分)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14请将文题“为 喝彩”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16、(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7题,共25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卑劣(l) 缅怀(m i n) 绚丽(xun) 接踵而至(zhng)B诬蔑(w) 抉择(j u) 堕落(du) 怒不可遏()C瞭望(Ii o) 寒噤(jn) 阻碍(i) 强词夺理(qing)D仿徨(hung)衰竭(ji) 蛮横(hng) 暴风骤雨(zhu)【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
17、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解答】A有误,“卑劣”应读作“bi li”;B正确;C有误,“强词夺理”应读作“qing c du l”;D有误,“蛮横”应读作“mn hn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大部分是多音字和形近字,解答时要根据意思认真作答。2(2分)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肤浅 霎时 懈怠 穿流不息B赋与 演绎 迂回 相辅相成C狡辨 虔诚 目睹 格物致知D毁灭 敦实 恐怖 平易近人【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书写,解答时需要回顾所学完成作答。【解答】A有误,“穿流不息”应写作“川流不息”;B有误,“赋与”应写作“赋予”;C有误,“狡辨”应
18、写作“狡辩”;D正确。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动派在群众中挑拨离间,拨弄是非,真是卑鄙无耻B做事时要心神专一,若漫不经心,是很容易出错的C钻进瀑布腾起的水雾中,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振聋发聩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D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解答】A使用正确,挑拨离间:搬弄是
19、非,使别人不团结。B使用正确,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C使用有误,震耳发馈:指声音很大,使聋子都能听见。比喻能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的言论或文章。该成语不合语境。D使用正确,不修边幅: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 亦作“不修边幅”。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力度B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迎风飘扬的红旗上C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D能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20、【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误用否定词,去掉“不”;B主谓搭配不当,将“和掌声”删去;C成分残缺,“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后缺少宾语“的特点”;D正确;故选:D。【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
21、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号“香山居士”,杜甫自称“少陵野老”,白居易晚年自号“青莲居士”B“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C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D虽有嘉肴主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
22、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BCD正确。故选:A。【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15分)6(10分)古诗文默写。(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嘉肴)(6)杜甫在茅屋
23、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7)请你从初中所学的古诗词中,写出带“风”字的连续的两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曲径通幽处;(2)落日故人情;(3)零落成泥碾作尘(重点字:碾);(4)寂寞沙洲冷(重点字:寞);(5)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反也;(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7)随风潜
24、入夜,润物细无声。【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7(5分)走近名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1)文段中
25、的“他”指的是主人公保尔,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请写出一个与主人公相关的故事情节。【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与掌握。对于课本中选定的名著,学生一定要通读全书。对书中的经典情节一定要掌握其故事梗概,对书中人物的性格要仔细品析,可把各相关知识点整理成册,便于记忆。【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明确这是出自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示例:因救朱赫来而入狱,面对敌人的拷打,坚贞不屈;为了革命英勇作战,头部受伤,右眼失明。
26、答案:(1)保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示例:因救朱赫来而入狱,面对敌人的拷打,坚贞不屈。为了革命英勇作战,头部受伤,右眼失明。【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通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握文学常识及主人公及相关故事情节。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8(10分)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同在一片蓝天下,和谐花开香万家。班级举行了“和谐进校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请选出一幅适合贴在活动现场的宣传画。BABCD(2)请你写一条能突出活动主题的宣传标语。(3)仿照示例,请你再设计两项活动。活动一:开展“和谐进校园”手抄报比赛活动二:开展”和谐进校园”演讲比赛活动三:开
27、展“和谐进校园”诗歌朗诵会。(4)在班长组织上自习时,小刚因说话被班长点名批评。他不服气地说:“那么多人说话,你为 什么只说我?”弄得班长很尴尬。作为好友,课下你该怎样劝说小刚向班长道歉?【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做此题要求仔细观察图画,注意每一个细节,如图画中的文字等,并联系题目要求,注意联想和想象。应该选第二幅,因为图上有“和满中华”;第一幅图上有“祖国是我家”;第三幅是“勤劳是福”;第四幅图上有“行善是福”。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本次活动是以“共建和谐杜区”为主题,据此可拟写为
28、:共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家园。(3)本题考查设计活动。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活动名称要简洁明了,易于识记。可设计为:开展”和谐进校园”演讲比赛;开展“和谐进校园”诗歌朗诵会。(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解答】答案:(1)B。(2)示例:和谐进校园,温暖你我他。同顶一片蓝天,共创和谐校园。(3)活动二:开展”和谐进校园”演讲比赛;
29、活动三:开展“和谐进校园”诗歌朗诵会。(4)示例:小刚,上课时你确实说了话,班长的批评是对你的帮助,也说明他心里有你。班长的工作是为了班级,我们要多多支持,你那么做会让他很难堪。同学要和谐相处,我陪你去给他道个歉,好吗?【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2-25题,共35分)9(3分)阅读古
30、诗文,回答下列各题。【古诗赏析】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了卖炭翁劳作的辛苦。B“心忧炭贱愿天寒”凸显了卖炭翁内心的忧伤。C诗歌揭露了官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
31、的同情。【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可怜身上衣正单“的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所以“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2)本题考查学生对
32、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ACD都正确;B有误,“愿天寒”有卖炭翁的“期盼”之情,“忧”是担心“炭钱”,不是指忧伤。这句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处境,而不是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故选:B。答案:(1)“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2)B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33、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10(12分)【古文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34、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节选自司马光唐太宗论止盗)注释】哂(shn):微笑。暇:空闲。安:怎么,何必。自是:从此。路不拾遗: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野宿:在郊外住宿。(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或请重法以禁之
35、外户不闭 户:(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上与群臣论止盗。(3)【乙】文中的“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甲】文中的哪句话?【分析】译文【甲】在上古所遵行的社会准则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德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终其天年,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独自享用;憎恶那种
36、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乙】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福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
37、人和旅客可以露宿。【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把有贤德。有才德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与”通“举”,推举。句意为: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亲,以为亲。句意为: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或,有人。句意为:外面的大门不用关上。户,门。(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
38、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恶,憎恶。于,在。句意: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独自享用。重点词语:论,谈论。止,制止。句意: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意思是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根据甲文中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可提炼作答。答案:(1)同举,推举以为亲有人门(2)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独自享用。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点评】文言语句翻
39、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11(9分)阅读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的方法,回答下列各题。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的方法现代生活离不开
40、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众所周知,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近年来,法国科学家和国际同行合作,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而且这些所谓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100%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法国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41、。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法国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基本上是可以焚烧的,即燃烧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有害气体的塑料袋。但是,这些塑料制品体积大,重量轻,给焚烧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法国各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与此同时,法国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如法国费加罗报最近报道,法国人每小时平均消耗100万只塑料袋和大量的农用塑料薄膜。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在法国某著名连锁超市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
42、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 10分钟。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又这样写道:在我们的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最后,您可以把它放到垃圾袋里,让它转化成其他能源。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法国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的方法。(2)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3)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4)文章第段中的加点词“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5)文章第段中的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删去?为什么?【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43、,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文章一开始指出塑料制品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然后主要说明了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的方法: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最后希望能给学习法国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来减少塑料污染。【解答】(1)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的辨析能力。判断说明的对象主要看题目或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标题一般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则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明确其说明的内容。结合内容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题目: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的方法。(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和打比方。然后按照“说明方法+作用”的格式来回答。结合划线语句内容
44、,从“60瓦特、10分钟”等词中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法国某著名连锁超市的塑料包装袋的事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说明了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3)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辨析能力。说明文采取的顺序有时间、空间和逻辑三种。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说明了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的方法,应该属于逻辑顺序。(4)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此”代指的一般是上文。结合地四段内容可知,“此”指:法国各有关部门
45、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5)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的语言。解答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的答题步骤:判断:一般是不能。解释:解释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对句意的限制。比较: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句意的区别。结尾: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结合第三段内容可知,不可以删去。“还不能完全取代”表示现在可生物降解塑料已经部分取代了普通塑料;如果删去了“完全”二字,即变成了表示全部肯定意义的“不能取代”;这样显然不符合下文内容和客观实际所以不能删去;“完全”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答案:(1)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的方法。(2)列数字,举例子;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3)逻辑。(4)法国各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5)不可以删去。“还不能完全取代”表示现在可生物降解塑料已经部分取代了普通塑料;如果删去了“完全”二字,即变成了表示全部肯定意义的“不能取代”;这样显然不符合下文内容和客观实际所以不能删去;“完全”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点评】常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