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实验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5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娴熟(sh) 凌空(lng) 镌刻(jun) 溃退(ki)B翘首(qio) 绯红(fi) 诘责(ji) 佃农(din)C畸形(j) 呜呼(hu) 崎岖(q) 滞留(zh)D燥热(zo) 窒息(zh) 黝黑(yu) 胆怯(qi)2(3分)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敌人筑起防线企图阻遨我军的进攻,而我军却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破敌人防线,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B她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一丝不苟,认真仔细,无论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是同学
2、托她做的事情,她都会认真完成C他转学一年后,又回到原来的学校,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是万象更新的面貌D谢君豪是香港男演员中,少数能单以眼晴就能演戏之辈,在片中多场感情戏,只靠沉郁的眼神就成功把角色的悲情演绎得入木三分,令人佩服3(3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
3、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ABCD4(8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江入大荒 ,江入大荒流;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3)三峡用“ , ”描绘了山的挺拔险峻。(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 ,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5(8分)综合性学习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
4、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 (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诗文名句: 故事: (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第二部分(6-20题45分)6(7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所写景物有何不同?(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7(14分)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
6、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于河 阅十余岁 尔辈不能究物理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为什么“讲学家”的结论而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8(11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题。回忆我的
7、母亲贾平凹人活着的时侯,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
8、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
9、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三周年的忌日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摘自读者)(1)本文回忆母亲,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选取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请概括一下作者写了母亲生前的哪几件小事?(2)“可我岀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谁去”一句中“啰啰嗦嗦”有什么表达效果?(3)第段中的画
10、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尽孝应趁早”,这句话常常被人提起。作者在结尾说“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应如何尽孝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9(13分)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改变命运的一分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一声:“老师。”“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
11、数的学生。“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考拿个高分。”“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
12、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心还非常嫩。“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抓青蛙摸小鱼”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
13、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故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注】高利贷:
14、索取特别高的利息的贷款。(1)从第段小男孩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2)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面带歉意地笑笑”?(3)第段写道:“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秦老师为什么会“有点犹豫不决”?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具体回答。(4)第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5)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第三部分10(50分)真挚的情感是可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美好的品德是可贵的:善良、执着、勤劳幸福的点滴
15、是可贵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叮咛请以“生命中 是可贵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2019-2020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实验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5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娴熟(sh) 凌空(lng) 镌刻(jun) 溃退(ki)B翘首(qio) 绯红(fi) 诘责(ji) 佃农(din)C畸形(j) 呜呼(hu) 崎岖(q) 滞留(zh)D燥热(zo) 窒息(zh) 黝黑(yu) 胆怯(qi)【分析】本道题考查学
16、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解答】A有误,“溃退”中的“溃”应读作“ku”。B有误,“翘首”中的“翘”应读作“qio”。C有误,“呜呼”中的“呼”应读作“h”。D正确。故选:D。【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2(3分)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敌人筑起防线企图阻遨我军的进攻,而我军却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破敌人防线,把
17、敌人打得落花流水B她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一丝不苟,认真仔细,无论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是同学托她做的事情,她都会认真完成C他转学一年后,又回到原来的学校,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是万象更新的面貌D谢君豪是香港男演员中,少数能单以眼晴就能演戏之辈,在片中多场感情戏,只靠沉郁的眼神就成功把角色的悲情演绎得入木三分,令人佩服【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D正确。C有误,万象更新:
18、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用来形容人的改变不恰当。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3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ABCD【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
19、点是句子的排序。【解答】阅读语段可知,此题是阐述“智能高铁”的介绍。通读句段可以发现,句首先指出说明对象“智能高铁”故此置于首位。句紧跟上句,解释说明什么是“智能高铁”。句从性能的角度,句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分别介绍“智能高铁”的情况,注意“同时”这一提示性信息。句总结“智能高铁”的意义。故选:D。【点评】排序题要理清逻辑,可以借助“首先”“其次”“再次”等关联词语,或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判断,首先整体把握,找出中心句、起始句或总括句,然后按时间、空间、逻辑或认知不同进行梳理,再找准领字,看准关联词及其他表示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综合排出合理的句序。回答此题要注意句中的“同时”这一带有提示性的
20、要素。4(8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江入大荒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3)三峡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的挺拔险峻。(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
21、(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注意“竞”的书写)(2)山随平野尽 月下飞天镜(注意“镜”的书写)(3)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4)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注意“猿”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5(8分)综合性学习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22、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我从酒字典雅的造型中仿佛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醇厚的酒香。(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故事: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
23、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 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厉的禁酒令。(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分析】第一题考查书法欣赏。第二题考查语文积累。第三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1)本题考查书法欣赏。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
24、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书法流畅的线条感受到文明的源远流长,从汉字的造型中感受到酒文化的醇厚。(2)本题考查语文积累。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与酒有关的诗句或故事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是一道标准的劝说类题目,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指明其错误,接着陈述理由,最后提出希望即可。语意清晰,语气真诚委婉,便于对方接受即可。答案:(1)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我从“酒“字典雅的造型中仿佛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醇厚的酒香。(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
25、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 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厉的禁酒令。(3)叔叔,你不要酒后开车了,喝了酒以后,人的反应就会变慢,容易发生事故,请您还是找个代驾吧,好吗?【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
26、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第二部分(6-20题45分)6(7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所写景物有何不同?(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分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
27、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解答】(1)本题是对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写景的技巧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等。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写静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的是动景,因而是动静结合。答题时先指出手法“动静结合”,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2)本题分析诗人的情感,题干已经指明了答题区间。答题时先分析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诗人的情感。“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
28、”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答案:(1)颔联写的是全景、远景、静景、自然之景,颈联写的是特景、近景、动景、人文之景。(2)首尾两联所抒情感的相同点是都有一种惆怅、孤独、矛盾彷徨之感;不同在于首联是面对自然感到渺茫、无所依靠,尾联是在不相知的人面前,感到心事无处诉说,通过用典,抒情更深化了一层。参考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
29、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点评】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7(14分)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
30、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一寺临河干靠近山门圮于河倒塌阅十余岁经过,经历尔辈不能究物理研究、探求(2)下
31、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为什么“讲学家”的结论而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分析】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首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
32、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
33、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词本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完成答案。句意为: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临:靠近。句意为:庙门倒塌在了
34、河里;圮:倒塌。句意为:经过十多年;阅:经过,经历。句意为: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究:研究、探求。(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之”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穿盔甲的军士不(方便)跪拜,A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之:代词。B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之:代词。C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之:代词。D水流反冲的力量;之:的。故选:D(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有:尔辈:你们;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为:被。句意为:你们这
35、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们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句中重点词有: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句意为: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以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答案:(1)临:靠近;圮:倒塌;阅:经过,经历;究:研究、探求。(2)D(3)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
36、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4)因为“讲学家”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点评】“临”的解释:1、靠近(临溪而鱼)2、面对(把酒临风)3、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8(11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题。回忆我的母亲贾平凹人活着的时侯,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
37、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
38、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三周年的忌日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
39、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摘自读者)(1)本文回忆母亲,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选取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请概括一下作者写了母亲生前的哪几件小事?(2)“可我岀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谁去”一句中“啰啰嗦嗦”有什么表达效果?(3)第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尽孝应趁早”,这句话常常被人提起。作者在结尾说“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应如何尽孝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生前的几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
40、深深的思念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尽孝要趁早”这样的道理。【解答】(1)本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能力。文中记事是概括叙事,因此要注意抓住表明时间的词来找出事件,抓主要要素来概括。 从第段“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可以概括出第一件事是“我”每打喷嚏,母亲总是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从第段“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可以概括出第二件事是母亲坐在床头上看“我”伏案写作,劝“我”休息。从第段“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
41、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可以概括出第三件事是我妈是母亲经常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从第段“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可以概括出第四件事是“我”出远门,母亲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2)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首先解释“啰啰嗦嗉”的本义,然后联系上下文解释该词的语境义以及表现的人物的情感。“啰啰嗦嗉”指说话繁复,不利索。这里指母亲对“我”出远门不放心,反复叮咛,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从作者的行动和心理上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太湿太热的夏天,每晚梦里想着给母亲换个新空调,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母亲在
42、乡下的新住处是清凉的。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在作者心目中母亲仍然活着,不管做什么事,依然想着母亲。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的表达,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实际谈感想。首先应明确此题应围绕“孝心”这一内容来谈,其次要结合中学生这一身份来谈,所谈的内容需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中学生而言,少让父母操心,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对父母的尽孝了。答案:(1)“我”每打喷嚏,母亲总是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母亲坐在床头上看“我”伏案写作,劝“我”休息。母亲经常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我”出远门,母亲叮咛
43、着这样叮咛着那样。(2)“啰啰嗦嗦”指说话繁复,不利索。这里指母亲对“我”出远门不放心,反复叮咛,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3)作者在太湿太热的夏天,每晚梦里想着给母亲换个新空调,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母亲在乡下的新住处是清凉的,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4)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尽孝就是:少让父母操心,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点评】阅读感悟与启示表达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题意要求,联系相关的生活实际。第三步:在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体会感悟。第四步: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
44、、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9(13分)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改变命运的一分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一声:“老师。”“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45、”“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考拿个高分。”“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心还非常嫩。“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抓青蛙摸小鱼”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