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窦娥冤窦娥冤是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这个单元是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古代戏曲常识,培养戏曲鉴赏意识,初步涉入戏曲欣赏的瑰丽之门。 学习本文有助于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第一课时(了解元杂剧、赏析第一部分)一. 教学导入: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
2、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上流行一句口头禅:“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 冤到什么程度?什么使她受冤?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品味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二. 元杂剧与关汉卿: 1.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1)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
3、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2)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3)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
4、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 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4)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
5、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2、知人论世关于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 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
6、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三、简介窦娥冤剧情父将窦娥来抵债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张驴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窦娥不从)张驴
7、设计害蔡婆张父食毒归西天张驴逼婚挟窦娥(窦娥不从)张驴诬陷告州官昏官不察定娥罪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四、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第三折分成若干层次。明确: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 娥告别婆婆。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10个曲牌有3个层次。这三部分有张有弛,疏密相间,富有鲜明的艺术节奏。一开幕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闷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紧张的氛围。窦娥披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眼看窦娥就要成为刀下之鬼,观众的心绷得紧紧的。然后作者却宕开一
8、笔,转人第二部分婆媳诀别。窦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叹与第一部分高亢激昂的斗争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她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剧情发展明显有一顿,形成一张一弛的戏剧波澜。这一“弛”为下一“张”蓄势,从而转入全剧的高潮,真是跌宕多姿,匠心独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第二课时五. 赏析第一部分:品味曲词的抒情性, 把握窦娥性格中的刚强和她所具有的反抗精神。1. 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学生齐读)。 2、开场的的宾白和科介(舞台提示)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明确: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还有他的手反复试刀是否锋利)3. 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9、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4. “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提示: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5. 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提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 6. 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提示: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7. 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提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8. 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品味滚绣球(3)
10、形式上,让学生找出本段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呼告、对比以及对偶句、感叹句、反问句、词语反复等的运用,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 (4)再读滚绣球。要读出窦娥的情感来。六、赏析第二部分: 、分角色朗读。、提问:这一部分里窦娥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体现了窦娥性格中的哪一面?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提出坚决走后街。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为什么呢?因为窦娥的婆婆住
11、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从她的诉说里我们知道她是为了婆婆免造拷打,屈招药死了公公。临刑之际嘱托后事 ,悲痛之极,还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泣,替婆婆设身处地地考虑,一片孝心。表达效果: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充分展示了善良的一面,与反抗映衬,使形象更鲜明丰满;为下文窦娥感情的总爆发,蓄积气势,极言善良更能突出怨情不浅,原本如此善良,却又如此冤屈,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震撼力悲剧感大大加强了。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悲剧主
12、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然后又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这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3、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桌讨论,给个说法提示:这个问题可从这几方面考虑: 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 可以增强悲剧气氛; 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第三课时七. 赏析第三部分: 、提问:“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
13、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1.“无头愿”是什么意思? (提示:意思是说自己的誓愿无根无据,但正可以表明其冤情。) 2.“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3. 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这一说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反衬窦娥 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4. 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起何作用? (可
14、以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 二桩誓愿也能实现。) 5. 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提示: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无可搜刮。) 6. “东海孝妇”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7. 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提示: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
15、;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ji)。8、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抗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 闭眼想,张口说 浮云遮住了红日,寒风悲鸣在耳畔。一道寒光闪过,殷(yn)红的热血飞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练一片血红。那红呀,由下喷上,飞溅的鲜血布满了银幕。 顷刻间,大雪纷
16、飞。雪,洁白的雪,由上而下,纷纷扬扬,飞向银幕的每一角。 一会儿,茫茫大雪便覆盖了法场,覆盖了四野,也覆盖了善良不屈的窦娥尸身。 昏暗天地间的红和白产生了多么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 八、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这样一个善美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男生齐读一煞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官吏腐败(联系剧情:桃杌太守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告状来的要金银”,昏官后居然升官); 流氓无赖张驴儿。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
17、了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 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九. 窦娥的人物形象:(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十. 概括主题:(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 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十一、探究交流1、窦娥一生的不幸遭
18、遇剧作中窦娥 可以说是苦命的化身,她三岁丧母,七岁时父亲用她抵债,给蔡婆做童养媳,十七岁和丈夫完婚,还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了,最后更被流氓恶棍纠缠、陷害,上人命官司,终于含冤被斩。剧作者把一连串的不 幸遭遇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产生浓厚的悲剧效果,极大地引起人们的同情。(归纳: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丧夫打击;4、流氓欺压;5、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2、“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而被判以死罪。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3、从窦娥的遭遇看元代社会状况。放高利贷的现象。流氓恶霸的横行。官吏的贪赃枉法。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