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生物群落的构成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 分钟) 对点强化 强化点 1 生物群落及物种丰富度 1.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 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明显分层现象,故 A、B 正确; 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 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 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 错误。 答案 D 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2、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高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解析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不同群 落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 于温度降低而减少,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丰富度越高的群落,物种越多,食 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 答案 A 3.关于群落水平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
3、构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解析 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均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 错误;群落 水平结构是由于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如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 等因素的影响,B 正确;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C 错误;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群落的 水平结构,D 错误。 答案 B 4.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 示,正确的说法是( )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的特性 B.图示装置为吸虫器,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C.金属筛网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
4、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 解析 土壤动物一般具有避光趋湿的特性, A 错误; 图示装置为诱虫器, B 错误; 用金属筛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动物向下移动,C 错误。 答案 D 强化点 2 群落的种间关系 5.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析 B 项中草与豆苗相互竞争,C、D 项中只涉及一种植物,A 项中桃树和鲤 鱼不会发生竞争。 答案 B 6.如图为某一区域 M、N 两物种的资源
5、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不存在竞争 B.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M、N 将呈现“J”型增长 D.db 时,M 与 N 种间竞争激烈 解析 根据曲线图分析, M、 N 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 则为竞争关系, 另外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也可能存在竞争,如环境资源,A 错误;b 越大说明 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 错误;由于资源 和空间是有限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将呈现“S”型增长,C 错误;d 越小,两条曲 线靠的越近,说明 M、N 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 M 与 N 的竞 争越激烈,D
6、正确。 答案 D 7.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 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解析 由曲线图可知,丙主要分布在浅水层,乙主要分布于中部,而甲主要分布 于水底,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由食物分布可知,甲、乙、丙三 种鱼的食性存在较多重叠,因此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由以上可知,三 种鱼类之间不存在共生关系。 答案 D 8.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
7、鱼及其 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解析 题图横坐标是水层及优势种,四种鱼类之间没有捕食关系;鲢鱼和鳙鱼、 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不是共生关系,它们因争夺氧气等存在竞争关系;若浮 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稳定,呈“S”型曲线增长。 答案 A 9.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 一段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 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
8、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在 ab 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 bc 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 cd 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解析 在 ab 期间,若引入螳螂,则和蜘蛛形成竞争关系,因此蜘蛛数量是减少 的,故 A 错误;害虫和蜘蛛间是种间捕食关系,因此 C 错误;害虫数量减少,蜘 蛛由于缺少食物而导致数量减少,故 D 错误。 答案 B 10.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 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
9、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 引入另一种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新种的真菌与原来的真菌争夺资源和空间,可 以得出这两种真菌之间是竞争关系。 答案 B 综合强化 11.以下曲线图显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兔和狐狸从 1989年到 2009年间数目的变化。 (1)以上曲线图显示兔和狐狸的关系是_。 (2)根据图中曲线,试指出兔的数目从 1994 年到 1999 年下降的原因: _。 试 推 测 以 上 曲 线 图 没 有 显 示 而 可 能 引 起 兔 的 数 目 下 降 的 原 因 : _ _
10、(答出两个)。 (3)在 1999 年兔的数目最少时,狐狸的数目如何变化?_,原因是: _ , 当 上 述 情 况 出 现 时 , 兔 的 数 目 会 如 何 变 化 ? _。 (4)根据曲线图,预测在 2014 年:兔的数目约为_。 解析 (1)由曲线图看出兔与狐狸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应是捕 食关系, 其中兔出现先增加先减少现象, 应是被捕食者。 (2)在 19941999 年间, 狐狸数目增多,导致被捕食者兔的数目减少,另外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不足或 传染病等。(3)由于食物不足,捕食者的数目会下降,从而又会使得食物的数量增 加,即狐狸的数目下降又会引起兔的数目增加。(4)
11、由曲线图看出:兔大约十年一 个繁殖高峰, 因此在 2014 年应是一个高峰期, 其数目应在 120 000130 000 只之 间。 答案 (1)捕食 (2)狐狸的数目增加 食物不足;藏身地不足;传染病增加;其他 捕食者增加(答出两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狐狸数目下降 食物不足,导致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兔的数目会上升 (4)125 000(120 000 至 130 000 的范围内) 1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 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
12、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 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_,理由是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 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 是_。 解析 (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 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第一个是做实验要活的,第二是做标本要死的跳虫多 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 属于好氧型, 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 利于跳虫存活 。 70%酒精可渗透进入使细胞死亡,但基本不破坏细胞结构,从而固定细胞(生物)。 腐烂是由于细菌繁殖,而酒精
13、有消毒作用,能杀死大部分生活状态的细菌,所以 能防止腐烂。进行种群密度的估测时,要根据生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跳虫 生活在湿润的环境条件下。酒精可防腐,可用于标本固定。有共同的食物和生存 空间就会构成竞争关系。 答案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 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 13.研究人员将 S1和 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 T1和 T2条件下,测 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 A 图和 B 图所示: S1种群与 S2种群的关系是_。 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 T1、T2的交替
14、变化,S1种群数量 随时间的变化如 C 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 C 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海洋中的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 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在_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 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 该图所示的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_。 解析 (1)A 图和 B 图都表现出“你死我活”的竞争曲线关系,由 A 图知在 T1 15 时,S1在竞争中获胜。在 T225 时,S2在竞争中获胜。若 T1和 T2交替 变化时,它们的关系仍符合竞争曲线。 (2)由图可知,在 B
15、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的净增长量最大,而 在 D 点时,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达到 K 值。 答案 (1)竞争 如图: (2)B D 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最大的负荷量, 确定最适捕捞量, 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 实现可持续生产(或从具体每年的最大捕捞量、 具体达到多少开始捕捞等角度回答 问题亦可) 14.(实验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某地区一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 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 (1)探究的课题为: _。 (2)探究原理 这类调查常采用_法,能否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_。 丰富度
16、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_ 的群落。 (3)探究步骤 确定地点,准备取样器。 取样,并将所取土壤装入塑料袋。 _,并将其放入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_中。 观察并分类。 统计和分析。在观察、分类基础上对小动物进行统计、分析,请设计一个数据 统计表。 解析 探究的课题应和该小组的研究目的相一致,即调查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个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 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 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用目 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在采集时, 应将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也可放入试管中。 答案 (1)调查该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取样器取样 不能 个体较大, 种群数量有限 (3)采集小动物 体积分 数 70%的酒精 试管 表格如下: 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表 土壤来源 动物物种 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