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30799       资源大小:107.6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学案(含答案)

    1、第第 16 课课 辛弃疾词三首辛弃疾词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2.认识辛词“婉约”类名作的特色。 3.初步体会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基本特点和爱国情怀。4.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 注,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 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 鞚: “k n” ,马笼头。 诗意解读 上片前两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 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 柳枝上的 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 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

    2、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 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 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 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 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 想象之辞, 但又合情合理。 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 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 有趣。 下片前两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 夜深人静, 溪 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 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 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 风韵悠然。 结尾

    3、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态: 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 正 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 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 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综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 名句识记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考点演示 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 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 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4、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的时候,北宋已 经沦亡了十多年,他的出生地历城,早已被金侵略者占领。他 21 岁时就在家乡组织了一支 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进行抗金斗争。1165 年,他向宋孝宗进呈美芹十论 ,详细分析了 敌情以及宋军收复中原的战略。后被派任建康通判。后知滁州,历任江西提点刑狱、加秘阁 修撰, 湖北、 湖南转运副使, 知潭州、 兼湖南安抚使。 后落职, 闲居上饶。 淳熙十四年(1187), 又被起任福建提点刑狱, 代理安抚使。 后又被谏官弹劾罢官, 回上饶, 徙居铅山。 一住八年, 直到宋宁宗嘉泰二年(1203),被起用为绍兴

    5、府知州,兼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宋宁宗开禧 三年(1207)回到铅山,九月病卒。 辛弃疾的词,现存 600 余首,今传稼轩词四卷本和稼轩长短句十二卷本。辛词 不但数量上超过时人和前辈,思想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辛词内容十分丰富,但主要内容是 表现爱国思想和英雄气概。首先,辛词歌颂抗金斗争,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最能体现 词人本色。但辛弃疾一生以报国为志,有经纶济世之才,却一直受到排挤和压抑,因此辛词 中出现了许多感慨壮志难酬的登临怀古之作。 过南剑双溪楼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辛弃疾 在上饶、铅山隐居时还写了一些流连诗酒、疏狂啸傲和乡村题材的作品,同时也表现了对南 宋朝廷的憎恶。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

    6、达了他对黑暗官场的鄙弃。总的说来,歌唱抗金、歌 唱爱国的词作,不占辛词多数,但却是辛词的主调。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进一步 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艺术,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辛词的成就,首先表现在 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上:辛词以豪放著称,大多悲壮激昂,但又兼有飘逸、清丽的风格。其次 表现在开阔雄奇的艺术境界的创造上: 古今上下、 山川日月、 龙虎神鬼, 无不进入他的作品, 借以表达豪情和受压抑的郁闷。 再次, 表现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 辛词继承 诗经 、 楚辞 的传统艺术手法,或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或借古人之酒浇己之块垒,并能翻出新意,寄 寓深刻。辛弃疾将典故诗文、雅言俗语,熔为一

    7、炉,浑然天成。但也有一些因过多用典而晦 涩难懂之作。 辛弃疾在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使其词形成了独特的面貌,产生了“辛派词人”。他 和爱国诗人陆游并立于世,标志着宋代爱国主义诗词创作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二、写作背景 青玉案 元夕 此词写于哪一年虽无定说,但最早也要在乾道、淳熙年间。大约写于他被迫退休于江西 上饶之后。此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四五十年,而划江割据局面依然。敌虏仍隔岸肆虐,虎视眈 眈, 令志士仁人寝食难安。 词人投笔从戎, 弃家投南, 实指望南宋当朝厉兵秣马, 挥戈北征, 收复失地。不料当局不思恢复,只图偏安;不念国破,只颂月圆;一心粉饰太平,灯节靡费 无度。真个“直把杭州作汴州”。词人

    8、空怀壮志,请缨无路,回天乏术,只有“世人皆醉我 独醒”之痛苦。 幼安以深长的艺术语境, 含蓄言情曲笔抒志。 词中创造的艺术境界亲切生动, 寓意隐而不露, 似有若无。 含蓄隽永、 耐人寻味, 亦增其强烈、 永久的魅力, 令人思索不已。 王国维先生论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三种境界时, 就将“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第三境界,比喻凡事须经艰苦跋涉,往往“踏破铁鞋无觅 处”,最后才能“得来全不费功夫”。 鹧鸪天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 人民,趁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

    9、余万,声势 浩大。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 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 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 高宗得讯, 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 授辛弃疾承务郎。 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 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 上,再向张部下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 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正法。辛弃疾这种忠心为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 在

    10、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绝无仅有的。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 他晚 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此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任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 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此一记载对体认 本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 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八月,“会防秋迫, 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滕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闰八月,高宗亦

    11、离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 江,直奔洪州追隆祐太后。“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三朝 北盟会编十一月二十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 太和县志),又进至万 安县(去太和一百里。 万安县志),兵卫不满百人,滕康、刘珏皆窜山谷中。金人追至太 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宋史 后妃传 :“太后及潘妃以 农夫肩舆而行。”宋史 胡铨传 :“铨募乡兵助官军捍御金兵,太后得脱幸虔。”史书所 记金兵追至太和,与罗氏所记追至造口稍有不合。但罗氏为南宋庐陵人,又曾任江西抚州军 事推官,其所记此一细节信实

    12、与否,尚不妨存疑。且金兵即至太和,其前锋追至南一百六十 里之造口,亦未始无此可能。无论金兵是否追至造口,隆祐被追至造口时情势危急,致舍舟 以农夫肩舆而行,此是铁案,史无异辞。尤要者,应知隆祐其人并建炎年间形势。当靖康二 年(1127)金兵入汴州掳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之际,隆祐以废后幸免,垂帘听政,迎立康 王,是为高宗。有人请立皇太子,隆祐拒之。 宋史 后纪传记其言曰:“今强敌在外,我 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诏曰:“虽举族北辕之恤,而敷天同 左袒之心。 ”又曰: “汉家之厄十世, 宜光武之中兴; 献公子之九人, 唯重耳之独在。 ” 鹤 林玉露 建炎登极条云:“事词的切

    13、,读之感动,盖中兴之一助也。”陈寅恪论再生缘 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诵。”故史称隆祐“国有事变,必 此人当之”。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祐,东路则渡江陷建康、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 上。南宋政权存亡危急之秋。故当稼轩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 于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所记大体可信。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雕 车(dio) (2)慨 然(ki) (3)旌 旗(jn) (4)髭 须(z) (5)阑珊 (shn) (6)栅 栏(zh ) (7)菩 萨(p ) (8)蓓 蕾(b i) (9)蓦 然(m ) 2填空。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

    14、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最著名的爱国词人。著有稼轩 长短句 ,存词六百余首。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3)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4)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东风夜放花千树 。 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 (2)凤箫 声动。 凤箫:箫的美称 (3)笑语盈盈 暗香去。 盈盈:仪态美好 (4)灯火阑珊 处。 阑珊:稀疏,零落 (5)壮岁旌旗拥万夫 。 拥万夫:统领人数众多的部队 (6)江晚正愁余 。 愁余:使我悲愁 4翻译下列词句。 (1)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译文:当初率领

    15、万众南下渡江之时,部队和金兵朝夕战斗,互相射杀,一路飞箭不停。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译文:在郁孤台上向西北遥望长安,可惜被群山挡住,望不到。 一、结构图示 青玉案 元夕 上片:元宵夜歌舞狂欢 下片 游人如织 那人:淡泊宁静、脱俗高雅 鹧鸪天 上片:英雄壮举 回忆 下片:投闲置散 现状 对比 悲慨凄凉 怨愤之情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上片:悲惨史实怀念故土:抑郁、苦闷 下片:坚信收复中原、雪洗国耻:愿望 二、要点赏析 1阅读青玉案 元夕 ,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词中“意中人”的形象,并简析词人是怎样塑造她的形象的。 答:_ 答案 “意中人”孤高、淡泊、自甘寂寞。使用了反衬手法,元

    16、宵夜灯火越热闹,越显示出 “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而穿戴华丽,坐着“宝马雕车”的妇女们,又进一步反 衬、突出了“那人”的性格。 (2)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结合词作说说你的理解。 答:_ 答案 梁启超评价得非常好,本词写于南宋偏安江南之后,词人独有报国之志,但是壮志难 酬,内心伤悲,只好借这个女子来表达自己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 2阅读鹧鸪天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词的上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答:_ 答案 上片忆旧, 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 骑着健壮的快马, 穿着锦绣的短衣, 突破金兵防线, 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 (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

    17、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运用了对比手法, 上片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情形, 下片感叹如今自己志 不得伸的处境。 今昔对照, 深刻地概括了词人的悲惨遭遇。 上片雄壮, 气盖万夫; 下片悲凉, 心伤透骨。 3阅读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回答下列问题: (1)词中的“长安”与“无数山”分别指什么? 答:_ 答案 “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开封也可)。“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 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名句,常被人们引用。在词中,“青山”喻指什么?人 们引用时它又是什么意思?全词抒

    18、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答案 “青山”喻指主和派(说“外族入侵者”也可)。人们引用时“青山”指各种阻挠前进 的势力。词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全词抒发了词人 极端悲愤忧郁的思想感情。 三、疑难探究 4阅读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与陆游的鹊桥仙 夜闻杜鹃 ,回答下列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 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_ 答案 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生灵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 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了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 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词人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 零之感。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各有特点,你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答:_ 答案 答题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 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 牵惹愁思。 (此 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