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0 课课 酬赠诗四首酬赠诗四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似剑铓 (刀刃的顶端) B.若为 化得(怎么能够) C.唯梦闲人 (空闲的人) D.连苑 起(园林) 答案 C 解析 闲人:不相干的人。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四个关键词。 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 对中唐及中唐以后的文学影响 深远。柳宗元作为中唐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杜甫的影响。柳宗元有接受 杜甫影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 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杜诗的史诗品质, 他诗歌沉 郁顿挫的风格、精工凝练的语言、排律的创作等也都与杜甫的影响有密切联
2、系,因而柳宗元 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关键词:柳宗元 继承 杜甫 诗歌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34 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 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 注 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 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 各赴谪地之时。 伏波: 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 其在抵御外侮、 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 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
3、缨”句。后以“濯缨”比喻 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这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 生之艰辛。 B.“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 道衰微。 C.“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 愤激不平。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 自嘲之意。 答案 C 解析 “感叹自己怀才不遇”错, 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 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 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
4、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 4.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答案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了 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濯缨”用楚辞 渔父之典,有 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56 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 ,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 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
5、柳 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 论语 微子 :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桂江: 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连山: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二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名惭”意为自己的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答案 C 解析 C 项“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辞,表达了诗人对柳士师的敬重之意。
6、 6.“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 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答: 答案 (1)内容上: 相同点:情感相同,都是抒发离别之愁绪。 不同点:对象不同,柳词抒写爱人离别之愁,刘诗抒写朋友离别之愁。 (2)艺术手法上: 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 不同点: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诗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 情于山水(或者答“有所思”一语双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78 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注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
7、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 赵蕃, 字昌父, 号章泉, 原籍郑州。 南宋中期著名诗人, 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 涧泉)齐名, 号称“上饶二泉”, 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 “靖康之变”后, 居信州玉山(今 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理宗 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谥文节。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 楚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 悄
8、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 念之坚定。 D.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 思想感情。 答案 A 解析 “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 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 借自己寻春觅春的执着 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 从情景关系来看属于“以哀景衬乐情”。 8.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 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答: 答案 (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的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 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了明朗向 上的基调。(大意对即可) (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呵护;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如颈联为补足颔联“定有梅花当返魂”这一判断,诗人 认为,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去细细寻访,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穷日日”前面 冠以“要须”, “遍村村”前面冠以“无惜”, 突显出要发现新春之难, 也表现了诗人惜春、 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