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2020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炉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 资源ID:131873       资源大小:60.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炉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1、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分) 1 (10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长河落目圆” (王维使至塞上 ) 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为土灰。 (曹操龟虽寿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 。 答谢中书书 中表现日暮时分, 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 , 。 2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

    2、而不炫目,宁 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 jio 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 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 得澄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 目 jio 洁 澄 明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 (3) 文中 “钟情” 的“钟” 的意思是 ; “如练的月华”中, “练” 的意思是 。 (4)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3 (4 分)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 (1) 红星照耀中国又

    3、名 ,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 (2)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海伦都曾在不同场合承认, 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是与两 第 2 页(共 20 页) 个中国人有关的,这两个中国人是 和 。 4 (12 分)学校开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2019 年 12 月 13 日是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学校定于当日( 周五 )10: 00 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 10: 00 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提醒大家注意。 (2)学校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周年祭”演讲比赛,下面是明明同学演讲词中的 部分内容,其中有些

    4、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我们悼念遇难同胞, 【甲】批判和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重走军国主义老 路的阴谋, 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 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乙】 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同学们,我们应不忘国耻,珍爱 和平,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刻苦学习,奋勇前进,为实现祖国的伟大 复兴而努力奋斗! 【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和“ ”对调。 【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 。 (3)下面是小亮同学摘录的一篇 2018 年国家公祭日的新华微评,请你给这篇微评补写 个题目。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10 个

    5、字。 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响彻南京全城的凄厉警报,是对死 难同胞的无尽缅怀,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暴行的厉声控诉。今年以来,已有 20 位南 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人世,但那一段黑暗岁月永远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昭昭前 事,惕惕后人” 。历经战争洗礼,从苦难走向辉煌,我们不曾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 史教训,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从历史教训中激发 奋进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我们才能告慰逝去的同胞,开创更加美好 的明天。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60 分)分) 5 (22 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 10 米

    6、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 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 第 3 页(共 20 页) 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 潇洒自如,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 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 “哧“地 插进碧波之中

    7、,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 亮出了 9.5 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 说: “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分别记叙了哪两部分内容? (2)第段画线句子在描写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

    8、用? (3)品析第段划线句这一描写的精彩之处。 (4)文章以“ 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妙处? (5)作者除了从正面直接描写运动员的瞬间跳水动作,还运用了侧面描写,请找出并分 析其作用。 6 (23 分) 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 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 每年冬天,我都来这座城市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 在南方亚热带岛屿长大的我,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我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 片,因为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 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 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

    9、般的疤,对我说: “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 受。 ” 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等不到雪,我们只好穿着雪鞋, 第 4 页(共 20 页)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 大学时,有一年冬天,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 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雪,大概是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賞雪。学 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 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一堆堆的游客,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 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 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

    10、雪!雪” ,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 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 3 次肾。洗肾回来,母亲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有 些怀疑地问我: “下雪了吗?” 我说: “是。 ” 我扶她从床上坐起,问她: “要看吗?” 她点点头。 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 得更大了。一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

    11、厚的雪。除了马路上被车轮惊 扰的痕迹,到处都是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了。 “好看吗?” 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漫天飞扬的雪。 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 浸在童年的梦里。 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 “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地叹了一声。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 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 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 的帽子。 入夜以后, 雪还在落, 我扶母亲上床睡了。 临睡前她

    12、叮咛我: “床头留一盏灯, 不要关。 ” 我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那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 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 第 5 页(共 20 页) 没有想到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 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 蕾上的白。 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了一种心境, 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 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 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 “空里

    13、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 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 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 (1)文中作者围绕“雪” ,回忆了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阅读第段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 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赏析该句中“落花”一词的妙 处) (3)第段写母亲对雪“没有很好的评价” ,与后

    14、文母亲在病中也要去看雪似乎矛盾。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观点和理由。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写“我”多次欲看雪而不得与母亲对雪的不甚满意的评价,欲扬先抑,使后 文大雪降临、母亲看雪的情节更加真挚可感,令人印象深刻。 B文章写母子之间的交流,虽只有寥寥数笔,却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 现出深沉而又含蓄的亲情。 C “像蘑菇的帽子”从积雪的厚度写出雪势之大,既形象地写出树顶积雪的形态,又暗 合上文关于“童年的梦”的比喻,温馨可爱,富有童趣。 D引用唐人张若虚的诗句,深化了关于“白”与“空白”的思考对人生的真谛只能 用心领悟;既升华了主旨,也丰富了文章

    15、内容,增添了文采。 E本文写雪,由飘雪写到积雪,再写到夜晚户外的雪光,层层深入,由此自然而然转向 对光阴易逝的领悟,即是对自然的描摹,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7 (15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第 6 页(共 20 页)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 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 脱。

    16、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 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 【注释】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此,这 样。 (1)解释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思欲就亭止息 (2)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 【甲】 【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 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4) 【甲乙】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但分别采用什么描写方法?各抒发作 者怎样的情感? 三作

    17、文(三作文(55 分)分) 8 (55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间潺潺流淌, 在逝去的时光里, 有令你难忘的老师, 也有与你心心相印的同学, 有令你记忆犹新的课堂,也有让你珍藏终生的往事,有你春风得意的欢笑,也有你失意 落魄的沮丧回想成长的经历,许多事记忆犹新,许多人感激不尽,但这些美好的时 光都会让你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 请以“路过旧时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第 7 页(共 20 页) 2019-2020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炉学校八年级(上)第二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炉学校八年级(上)第二 次月考语文试卷次月考语文试卷 参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考答案与试

    18、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分) 1 (10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崔颢黄鹤楼 )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目圆” (王维使至塞上 )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曹操龟虽寿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

    19、子是: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 牧人驱犊返 芳草萋萋鹦鹉洲 浅草才能没马蹄 大漠孤烟直 江入 大荒流 腾蛇乘雾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第 8 页(共 20 页

    20、)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 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 jio 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 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 得澄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 目 xun jio 洁 皎 澄 明 chng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不记其数 ”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不计其 数 ” 。

    21、(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 集中,专一 ; “如练的月华”中, “练”的意思 是 白绢 。 (4)画线句子运用了 排比 和 拟人 的修辞手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字义和修辞手法的判别。 【解答】 (1)按照要求给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本题考查的是字形,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汉字的纠错。 (3)切记通读全文,依据情景总结意思。 (4)从文中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准确写出来即可。 答案: (1)xun 皎 chng (2)不记其数 不计其数 (3)集中,专一 白绢 (4)排比 拟人 【点评】平时多注意积累基础性知识。 3 (4 分)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 (1) 红星

    22、照耀中国又名 西行漫记 ,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中国共产党及其 领导的红色革命 。 (2)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海伦都曾在不同场合承认, 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是与两 个中国人有关的,这两个中国人是 鲁迅 和 宋庆龄 。 第 9 页(共 20 页) 【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 ,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 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 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 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 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

    23、的人物形象。 【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积累。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主要讲了作者自 1936 年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 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红星照耀 中国在刚出版时,为了避免国民党的清查,取名西行漫记 。题目中的“红星” ,本 指红军战士帽子上的红五角星,这里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色革命。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积累。由于国民党的消息封锁和对红军的反面宣传,斯诺急切 希望亲自到西北了解红军的真实情况

    24、,最后通过鲁迅、宋庆龄等的引荐,斯诺来到西北 革命根据地,看到一个个生活、战斗场景,见到心怀赤诚的共产党人,领略到近人的伟 人风采。 答案: (1)西行漫记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鲁迅 宋庆龄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 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 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 (12 分)学校开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2019 年 12 月 13 日是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学校定于当日( 周五 )10: 00 举行默哀仪式,

    25、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 10: 00 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提醒大家注意。 (2)学校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周年祭”演讲比赛,下面是明明同学演讲词中的 部分内容,其中有些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我们悼念遇难同胞, 【甲】批判和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重走军国主义老 路的阴谋, 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 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乙】 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同学们,我们应不忘国耻,珍爱 第 10 页(共 20 页) 和平,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刻苦学习,奋勇前进,为实现祖

    26、国的伟大 复兴而努力奋斗! 【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批判 ”和“ 揭露 ”对调。 【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和平 ”后加上“ 的理念 ” 。 (3)下面是小亮同学摘录的一篇 2018 年国家公祭日的新华微评,请你给这篇微评补写 个题目。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10 个字。 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响彻南京全城的凄厉警报,是对死 难同胞的无尽缅怀,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暴行的厉声控诉。今年以来,已有 20 位南 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人世,但那一段黑暗岁月永远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昭昭前 事,惕惕后人” 。历经战争洗礼,从苦难走向辉煌,我们不曾忘记“

    27、落后就要挨打”的历 史教训,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从历史教训中激发 奋进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我们才能告慰逝去的同胞,开创更加美好 的明天。 【分析】 (1)本题考查拟写应用文。本题要求写一则通知,答题时一定要按照通知的格 式写作。第一步标题(第一行正中间) :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通知”两个字。第二步写 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 :正文一般先要交代活动的内容、活动时间、地点以及具体要求。 第三步落款(分两行写在右下面) :落款注明发通知的单位,并盖章,写明发通知的时间。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甲处句子按照逻辑应该是先揭露再批判,因此应把“批判”和 “

    28、揭露”调换。乙处句子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理念” 。 (3)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结合这则评论内容分析,这则评论从公家公祭日的警报写起, 重点表述了缅怀历史、牢记苦难的必要性要重要性: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从历史教 训中激发奋进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我们才能告慰逝去的同胞,开创 更加美好的明天。概括来说就是:铭记苦难,开创未来。因此可以用此句作为标题,也 符合题目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10 个字的要求。 【解答】答案: (1)示例: 通知 学校定于 2019 年 12 月 13 日( 周五 )10:00 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 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

    29、在 10:00 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 第 11 页(共 20 页) 学校校团委 2019 年 12 月 11 日 (2)批判;揭露;和平;的理念 (3)示例:铭记苦难,开创未来 【点评】第三题答题时首先要明确文章标题的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文章线 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 ; 吸引读者兴趣。 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然后再据此和 题目要求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60 分)分) 5 (22 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 10 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

    30、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 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 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 潇洒自如,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 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 “哧“地 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31、“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 亮出了 9.5 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 说: “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第 12 页(共 20 页)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分别记叙了哪两部分内容? (2)第段画线句子在描写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3)品析第段划线句这一描写的精

    32、彩之处。 (4)文章以“ 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妙处? (5)作者除了从正面直接描写运动员的瞬间跳水动作,还运用了侧面描写,请找出并分 析其作用。 【分析】 本文主要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取桂冠的 1.7 秒, 文章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 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 视还要深刻的印象。 【解答】 (1)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文意概括。选文以吕伟跳水过程的先后为顺序来写, 是时间顺序。第至段直接描写吕伟跳水的过程,第至段主要通过裁判和观众 的反应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 可据此将选文分为两部分并以简洁语言概括层意, 概括时可运用“人+事+结果”的模式

    33、作答。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是以 联想的动态景象衬托吕伟“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是动静对比、以动衬静的手 法,作用就是更好地表现吕伟此时的状态。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可从人物描写角度入手。 “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 直的箭, 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运用 了细节描写,细致刻画了吕伟跳水过程的优美,给人以难忘的美感。 (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妙处。做题时联系选文内容可知:敦煌壁画中著名的“飞天” 是飘飘欲飞的仙女,以“ 飞天凌空”为题,以“飞天”这个极富动感的静态形象来比 喻吕伟起跳时的

    34、身姿,既表现其优美,又体现了“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的动作特点。 这个题目新颖,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本题考查侧面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细读文本可知,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 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这些细节从 侧面表现了吕伟技艺的高超,表现了本文为国争光的主题。 答案: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第一部分:记者利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跳水夺冠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跳水动作的赞赏。 第 13 页(共 20 页) (2)动静结合和对比的手法。以“飘浮的白云” 、 “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 自若”

    35、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3)运用细节描写,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 到“凌空翔舞” ,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 ,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 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4)敦煌壁画中著名的“飞天”是飘飘欲飞的仙女,以“ 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 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增加了特写的文采,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新颖醒目,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5)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了不起,你们中 国的人才太多了! ”从侧面表明吕

    36、伟跳水技艺的精湛,同时也突显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 祖国争光的主题。 【点评】侧面描写的定义及艺术魅力: (1)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 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 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2)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 补充;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6 (23 分) 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 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 每年冬天,我都来这座城市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 在南方亚热带岛屿长大的我,完全没有见过

    37、雪。小时候我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 片,因为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 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 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 “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 受。 ” 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等不到雪,我们只好穿着雪鞋,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 大学时,有一年冬天,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 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雪,大概是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賞雪。学 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 第 14 页(共 20 页) 还没到竹子

    38、湖,半山腰上,一堆堆的游客,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 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 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 ,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 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 3 次肾。洗肾回来,母亲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有 些怀疑地问我: “下雪了吗?” 我说: “是。 ” 我扶她从床上坐起,问她: “要看吗?” 她点点头。 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

    39、,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 得更大了。一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除了马路上被车轮惊 扰的痕迹,到处都是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了。 “好看吗?” 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漫天飞扬的雪。 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 浸在童年的梦里。 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 “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地叹了一声。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 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

    40、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 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 的帽子。 入夜以后, 雪还在落, 我扶母亲上床睡了。 临睡前她叮咛我: “床头留一盏灯, 不要关。 ” 我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那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 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 没有想到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 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 蕾上的白。 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了一种心境, 第

    41、15 页(共 20 页) 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 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 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 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 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 (1)文中作者围绕“雪” ,回忆了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阅读第段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

    42、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 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赏析该句中“落花”一词的妙 处) (3)第段写母亲对雪“没有很好的评价” ,与后文母亲在病中也要去看雪似乎矛盾。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观点和理由。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D A文章开头写“我”多次欲看雪而不得与母亲对雪的不甚满意的评价,欲扬先抑,使后 文大雪降临、母亲看雪的情节更加真挚可感,令人印象深刻。 B文章写母子之间的交流,虽只有寥寥数笔,却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 现出深沉而又含蓄的亲情。 C “像蘑菇的帽子”从积雪的厚度写出雪势之大,既形象地写出树顶积雪

    43、的形态,又暗 合上文关于“童年的梦”的比喻,温馨可爱,富有童趣。 D引用唐人张若虚的诗句,深化了关于“白”与“空白”的思考对人生的真谛只能 用心领悟;既升华了主旨,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采。 E本文写雪,由飘雪写到积雪,再写到夜晚户外的雪光,层层深入,由此自然而然转向 对光阴易逝的领悟,即是对自然的描摹,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分析】本文以“雪”为线索,写了童年身边无雪、少年参训盼雪、青年上山寻雪、中 年探母遇雪、陪母看雪、窗边悟雪等情节,借雪发出了对人生的感悟看尽繁华之后 的宁静空旷。 【解答】 (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此题先要找出回忆“雪”的段落,再 以简洁语言进行概括。第

    44、段回忆了童年时身边无雪,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 第 16 页(共 20 页) 第段回忆了中学时为了看雪,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第段写大学时,老 师带大家上山寻雪。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第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这一句承接上 文没有看过大雪的内容,引出下文对看望母亲时遇到的大雪景色的描写,在结构上是承 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这一句表现了“我”多年盼雪而不得,终于看到大雪时的惊 喜之情。第题可从修辞角度赏析其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效果。将雪比喻为“落花” , 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营造了落雪时富丽繁华又朴素沉静的意境, “久远梦里的”也 表达出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

    45、3)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此题要结合对全文的理解来进行。 母亲年老患病, 根据“看起来像沉浸在童年的梦里” 、 “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等语句, 可体会到母亲有怀念故乡、怀念往事的情感。由此可知,母亲原来对雪“没有很好的评 价” ,是因为“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受” ;如今年老患病,心 生对故乡、往事的思念,雪就是她思念的载体。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赏析。 A正确。 B有误, “神态描写”说法错误,没有神态描写; C有误,童年的梦不是比喻; D正确。 E有误,不是对光阴易逝的感悟,而是人生繁华逝去的感伤。 故选:A D 答案: (1)小时候因为

    46、身边无雪,所以喜欢搜集带雪景的圣诞卡片;中学时,参加冬训 时等雪;大学时,老师带大家上山寻雪。 (2)从结构上看,这句话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求“雪”经历的回忆,引出对下文 大雪景象的描写。从内容上看,表达了“我”终于看到“真正的雪” 、圆了“寻雪”梦的 惊喜之情。 以“落花”喻“飞雪”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飞雪纷纷扬扬飘落的状态,又营造了“富丽 繁华” “朴素沉静”的唯美境界;将“落花”置于一场“久远的梦”中,流露出作者对往 事、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不矛盾,母亲是北方人,雪对她而言是司空见惯的,因为小时候受过雪“伤” ,所 第 17 页(共 20 页) 以没有很好的评价也是正常的。但到了

    47、晚年,母亲远离家乡,雪成了故乡的代表,是她 思乡的载体,母亲看雪,实际上看的是故乡。 (4)A D 【点评】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 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筛选, 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 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 , 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 程。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 7 (15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48、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 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 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 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 【注释】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此,这 样。 (1)解释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只是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曾经 思欲就亭止息 靠近 (2)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炉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