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4.3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 同步练习(含答案)

    • 资源ID:132576       资源大小:69.4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4.3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 同步练习(含答案)

    1、第三节第三节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过敏反应 1、2 7、8 自身免疫病 4 3 免疫缺陷病 5、6 9 一、选择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 1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 B是机体首次受到同一种物质刺激就可以发生的反应 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D过敏反应能够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 答案 A 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 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2、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所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是由于机体 过度敏感所导致的,其实质属于体液免疫,因此也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产生抗体的效应 B 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的。 答案 C 3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 淋巴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淋巴细胞 后, 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 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3、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 T 淋巴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 B 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 T 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属于自身免疫病,A 正确;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 常水平,B 错误;效应 T 淋巴细胞直接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 错误;免 疫增强剂促进 T 淋巴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 T 淋巴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 错误。 答案 A 4酿脓链球菌可以引发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但由于该菌表面的物质结构与心脏瓣膜上一 种物

    4、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因此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从 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根据以上叙述,下列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 A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为过敏反应 B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都是遗传病 C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D治疗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是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解析 酿脓链球菌所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是病原体感染导致的。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 的表面结构与该菌表面的物质结构相似,抗体在攻击病原体时对心脏瓣膜也进行攻击,这是 自身免疫病,是由特异性免疫能力过于敏感所致。 答案 C

    5、 5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 B 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 T 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答案 B 6关于 HIV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HIV 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HIV 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 主要攻击 B 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 HIV 这种病毒 解析 HIV 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它的增殖必须在寄主 的活细胞中进行,所以 A、B 两项均错误。HIV 在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 T 细胞,破坏人体的 免疫系统,C 项错误。HI

    6、V 侵染人体,可引起人患艾滋病。HIV 侵染 T 细胞后,在 T 细胞中 大量增殖,最终导致 T 细胞裂解死亡,HIV 被释放到血液中,D 项正确。 答案 D 7长时间不住人的老屋充满灰尘,某人进入后立即出现了打喷嚏、全身瘙痒等症状,离开老 屋后不久症状消失,以下对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机体 B 淋巴细胞首次接触到尘土中的过敏原后,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淋巴 细胞并产生抗体 B该症状是一种过敏反应,虽然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一般对机体组织不会造成严重损 伤 C 可与尘土中的过敏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存在于人体细胞内, 再次遇到类似过敏原时, 抗体与过敏原发生反应,即为过敏

    7、反应 D要避免该症状再次出现,应避免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 解析 灰尘中的过敏原,可以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其症状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一般消 退也快,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由题干信息可以判定该症状是过敏反应,所以 B 正确; 过敏原首次刺激人体时,由效应 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 A 正确;但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 进入人体后,因为首次产生的抗体存在于某些细胞的表面,所以当相同的过敏原与吸附在细 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后, 会刺激细胞产生组织胺等物质, 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所以 C 错误; 避免过敏反应出现的措施就是避免再次与过敏原接触,所以 D 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 22 分) 8(

    8、11 分)下图为过敏反应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 a 细胞是_,它所分泌的抗体在这一过程中与正常免疫应答过程的 区别是_。 (2)机体再次受到过敏原刺激后,肥大细胞就会分泌_等物质,引起过敏反应。 (3)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_。 答案 (1)效应 B 淋巴细胞 吸附在体内某些细胞表面 (2)组织胺 (3)找出过敏原,并且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9(11 分)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 HIV 的某蛋白, 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 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 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

    9、的 HIV,检测 的原理是_。 (2)已知某种细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 的根本原因是 HIV 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细胞, 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人的免疫系统有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 恶性肿瘤。 解析 (1)本题涉及到了免疫学方面知识,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 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2)HIV 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 T 淋巴细胞。(3)免疫系统除 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 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答案 (1)抗体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2)T (3)监控和清除


    注意事项

    本文(1.4.3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 同步练习(含答案))为本站会员(h****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