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ID:134013       资源大小:85.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1、“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三校协作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人:永安一中命题人:永安一中 曾韶华曾韶华 德化一中德化一中 陈思琼陈思琼 漳平一中漳平一中 连美波连美波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150150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 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 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 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 式的重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 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

    3、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但陶器的 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 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 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 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 雅斯干 ,“乃生女子载弄之瓦”。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 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

    4、,便用“瓦 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 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体很大,长可达到一两米,圆形井壁 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 周易 庄子都有记载。秦汉瓦井已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 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外,瓦还可以 作乐器和棺材等。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型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 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 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

    5、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一次战斗,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晚于春秋。 B. “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此时的“瓦”已经成为专有名称。 C. 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D.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 B. 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

    6、、制作过程等。 C. 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 D. 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 B. 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 C. 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D. 周易 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7、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 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 项,“此时的瓦已经成为专有名称”错误,由原文“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 可以称瓦。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 ,乃生女子载弄之瓦。意思是生 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可 知,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 C 项,“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错误,因果倒置,原文第四段是“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 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D 项, “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错误, “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

    8、 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一不是“将 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而是“成为瓦坯”;二表述不完整,不是“把圆型模具做胎”,而是“用圆型模 具做胎,熟泥片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错误,从字形角度说明的是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 土坑。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9、。要善于抓住 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 案。 C 项,“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错误,于文无据,相关信息第三段“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 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但是并无重男轻女。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 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 分析论

    10、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 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12 月 8 日凌晨 2 点 24 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1 月 3 日,嫦娥 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

    11、着陆 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在嫦娥四号 35 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 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嫦娥四号探测器落月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 醒、两器互拍等任务。“鹊桥”中继星在距离月球 6 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了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服务, 国内外多个深空测控站连续跟踪中继卫星,中继星成为名副其实的“鹊桥”。 2019 年 1 月 11 日 16 点 47 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 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工

    12、程任务圆满完成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 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摘编自环球网百家号,2019 年 1 月 11 日) 材料二 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登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约 2500 公里、深 13 公里,是太阳系已知的最 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国家航天局 11 日公布了一批嫦娥四号经过“鹊桥”中继星传回的影像。其中 一张 360 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的 80 张照片拼合而成的。 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在许多小环形坑中间,相当惊险。附近就有一个直径约 20 米、深 度约 4 米的环形坑。崎岖不平

    13、的地形为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造成很大困难。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人类拥有太空探 测器之前,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越来越多的环月探测器显示,月球背面与正面有很大不同:正面相 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 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 价值。 (摘编自新华网,2019 年 1 月 11 日) 材料三 LND,全名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简称粒子辐射探测仪) ,是嫦娥四号落月后第一批开机测试的 仪器。这个神秘的仪器,在

    14、 4 块 10 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需要手工焊接几千个大小不一的芯片,并且要能 经受住发射时的剧烈震动、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以及月表的高寒高热等严苛考验。这一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 仪,由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罗伯特教授的团队研制,中方参与设备测试,双方共同拥有科学数据并开展科 学研究。令人惊异的是,这个仪器仅用 13 个月就研制成功。研制过程中,中德双方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 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设计给德方,并被德方采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给了中方启发。 同时,搭载嫦娥四号升空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整流罩涂装多了 4 个新标志。他们是嫦娥四号任务 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 4 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

    15、射探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 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 中欧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并非始于探月工程。早在 2011 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中德就联合开 展了 17 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去年在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已经表示,愿意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 合作伙伴提供 10 千克的载荷。这一表态赢得了欧洲航天局的高度赞赏。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19 年 1 月 12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于 2018 年 12 月 8 日 2 点 24 分奔赴月球背面,35

    16、 天后,其任务在“鹊桥”中继星的支持下取 得圆满成功。 B. 嫦娥四号任务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勘察、月球 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C. “鹊桥”中继星架起了对月、对地中继通信的“鹊桥”,它的正常运转,使得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 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了互拍。 D. 在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有限,不过自嫦娥四号登陆月球预选区域之后,人类将 有突破性发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肩负多项重要使命,实现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也是中欧在空间技 术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的又一次

    17、成功尝试。 B. 嫦娥四号借助“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一张 360 度全景图,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地颇 具惊险的地形地貌。 C. 鉴于嫦娥四号登陆区域及着陆点附近的地形会导致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困难,嫦娥四号登陆过程相当惊 险,因而其价值仍旧是个未知数。 D. 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首批开机测试的仪器,其具有 抗冲击、耐高寒高热的特点。 6. 联系文本,简要概括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重大意义。 【答案】4. D 5. D 6. 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及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继嫦娥四号探测任 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

    18、关键技术;嫦娥四号实现对月球背面的登陆,对研究月球和太 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意味着有突破性发现的可能;嫦娥四号任务有诸多外国合作,为中外在空 间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合作平台和示范样本。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 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 项“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有限”“人类将有突破性发现”错误,原文材料二为“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 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不是有限是未知;“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

    19、是或许不是必然。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 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 项“同时也是中欧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尝试”错误,材料三“研制过程中,中德 双方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设计给德方,并被德方采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 给了中方启发”,可知是技术层面的合作。 B 项“嫦娥四号借助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一张 360 度全景图”错误,材料二“其中一张 360 度全景图,是 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 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的 80 张照片拼合

    20、而成的”, 可知“360 度全景图” 这是“公布”的照片,是“拼合而成”的。 C 项“因而其价值仍旧是个未知数” 错误,属强加因果,过度解读。 故选 D。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 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嫦娥四号 探测任务的重大意义,在材料一里有“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 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 ,可知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 察及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在嫦娥四号 35

    21、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 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可知继嫦娥四号探测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深空探测 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材料二“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 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可知嫦娥 四号实现对月球背面的登陆,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意味着有突破性发现的可能; 材料三“中德合作”“他们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 4 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探 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

    22、探测仪” 可知 嫦娥四号任务有诸多外国合作,为中外在空间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合作平台和示范样本。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 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 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 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

    23、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 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虚拟 毕飞宇 深夜四点,我被手机叫醒了,是父亲打过来的。一看到父亲的号码我就知道,我的祖父,我们这个小 县城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没了。都没有来得及悲伤,我即刻叫醒我的女儿,赶紧的,太爷 爷没了。 祖父却没有死,好好的。看见我把女儿都带过来了,祖父有点不高兴,说:“这么冷,你把孩子叫过 来做什么?”祖父神情淡然,但他的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这一次我知道,

    24、祖父的大限不远了, 他要对我交代什么。 父亲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退了出去。祖父望着父亲的背影,很轻地咳嗽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 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当年是有机会上大学的,但是,祖父把他的时间全部给了他的学生,他每 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五十七个学生的身上。父亲没有考上 大学,而祖父的五十七个学生考取了三十一个。在当年,这是一个“放卫星”一般的天文数字,祖父在我 们县城一下子成了传奇。省报派来的记者为祖父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整整一个版,标题很吓人, 春蚕到 死丝方尽 。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突然有了愧疚

    25、。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 儿子的“感受”。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它把父亲击倒了,附带着还把父亲的自信心 给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 的建议,他盯着自己的脚尖,告诉“春蚕”:“你忙你的去吧。” 父亲是祖父一辈子的痛,像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 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不是父亲,而是他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些人是他当年的心肝宝贝。人名 的后面则是长长的单位与职务,我不可能记住的。祖父却记得清清楚楚,诸如世界名牌大学、国家机关、 公司名称,与之

    26、匹配的自然是院士、教授、副省长、董事长 祖父沉默了半天,说:“我有福,但心思还是有的。” 我立即接过祖父的话, 说: “嗨, 不是就爸爸那点事嘛。 那一代人不上大学的多了, 爷爷, 这不算事。 ” 祖父说:“这件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很长时间。突然有那么一天,我释怀了。我早就不再 为这件事苦恼了。” 祖父的话出乎我的意料,我的胸口顿时松了一下,我笑了。 祖父像孩子一样也笑了,说:“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 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 祖父无力的指头再一次抓住我的手了。因为发力,都颤抖了。他不再微笑,祖父有话要说,是欲言又 止的样子,是羞

    27、于启齿的样子。 我说:“爷爷,你还有什么说不出口的呢?” 祖父睁开眼睛,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 嗨!这算什么事呢。我说:“你想要多少个花圈? ” 祖父憋了半天,他轻声却又是清晰地说: “当年荣校长是 182 个。我数过两遍。”我对“荣爷爷”的葬礼至今还有模糊的印象:那是 1982 年的春天, 57 岁的荣校长在给同学上历史课, 就在下课铃响的时候, 他倒了下去。 在 80 年代初期的小县城, 绝大部分葬礼只有十来个花圈,182,说“铺天盖地”一点都不过分。就是在那一刻,我对死亡有了一个初 步的认识,它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又体面又庄严。那天祖父穿着他的第一身西服,

    28、领着我,在花圈之间 不停地徘徊,“182”这组数字就此成了祖父的梦,成了祖父关于死亡的理想和标尺,岁岁年年都在萦绕。 第二天中午,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不行了。在弥留之际他似乎经历了 一场大醉,说了一大堆的人名,人名的后面还附上了长长的单位和职务。祖父躺在那里自言自语,仿佛主 持一场盛大却又是虚拟的会议 我望着我的祖父他的弥留又瘦又小,是黑色的,像一个麦克,一把就能抓起来。我不敢弄出任何 动静,我不想听麦克的回音,只是默默地转发了祖父的最后一条微博,祖父留给这个世界的微博极为洒脱: “也许是最后一条了。心绪太平。桃李满天下。来吧,无恨、无悔、无怨、无憾。”同时我也通过这

    29、条微 博向这个世界通报了祖父仙逝的消息,但此后微博长久寂寞,无人回应。 这一天特别特别冷,愿意前来参加葬礼的人算是给了天大的脸面。老实说,我不关心葬礼的人数,我 唯一关心的是花圈的数量。但花圈的数量让我揪心,别说“铺天盖地”,都几乎构不成一个体面的葬礼。 女儿问我:“爸,怎么就这么几个花圈? 我取出钱包,来到殡仪馆的花圈出租处,要来纸,要来笔,要来墨。我努力回忆祖父酩酊大醉的那些 夜晚,那些人名我不可能记得住,那些单位和职务我同样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 罗绍林 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 茅开民 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 KGR 课题首席教授 石见锋

    30、 遥寄哀思 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 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 (选自小说月报2014 年第 3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祖父的死,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祖父形象,揭示了老一代人的理想追求及其对家庭的影响, 向读者提出了如何认识和对待前辈人的理想信仰的问题。 B. 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可见祖父对学生念念不忘,这与后文学生对祖父去世的 淡漠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于世情冷漠和教育问题的反思。 C.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及倒叙的方式,讲

    31、述了父亲与祖父之间的一段恩怨往事,文脉清晰,现实与往 事过渡自然,颇似祝福中对祥林嫂故事的处理。 D. 祖父的丧事中,花圈数量让人揪心,“我” 取出钱包,奋笔疾书两个多小时,为冷清的丧事增添了些 许温情,这一情节暗示“我”理解了祖父的理想追求。 8. 小说中的祖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标题是“虚拟”,但结尾却说“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这样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老师:爱才如命,对待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祖父“把 时间全部给了学生”,把学生当成“心肝宝贝”(祖父工作了 “三十五年”,创造了高考

    32、“奇迹”等等。 ) 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牺牲小家,成全大家,具有牺牲精神,不善与儿子沟通,是个不合格的父亲。祖 父“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忙得没法顾及家庭。 (祖父对父亲的教育有亏欠,“父亲是 祖父一辈子的痛”等等。 ) 一个在意荣誉的教育工作者(老师) :在意名声,在意得到社会的认可,念念不忘荣耀,有虚荣之嫌。祖 父在临终的时候,特别在意高才生的花圈,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 (祖父特别郑重的数“荣校长”的花圈, 他在乎赢得社会名声,在意“赢得生前身后名”等等。 ) 9. 与标题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张力。祖父根深蒂固的声名追求,终究是一场虚拟的遗憾,而社会上众 多像祖父般具有奉献

    33、、牺牲精神的人,却是真实存在的。 丰富人物形象,让祖父的形象耐人寻味。祖父既是一位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者,也是一位执著追求声名 者;他既有事业的自豪感,也有家庭责任的失落感,得与失、真实与虚拟交织在一起。 深化主题,肯定了祖父的理想追求。祖父无私奉献,为培育人才呕心沥血,他一生桃李满天下,这是值 得后辈们尊敬的,不是虚拟的。 呼应标题,引发读者对教育问题的反思。祖父对“桃李”们念念不忘,而“桃李”们最终没能表达对恩 师的敬意,最终,“我”只得用虚拟的花圈告慰祖父的在天之灵。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 有

    34、技巧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各选项考查 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C 项错在“倒叙”,小说中父亲的故事属于插叙,与祝福的处理不同, 祝福采用倒叙的方式。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 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 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祖父作为一名老师,他“他把所有 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五十七个学生的身上”,“学生考取了三十一个;在当年,这是一个“

    35、放卫星”一 般的天文数字,祖父在我们县城一下子成了传奇”,“他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些人是他当年的心肝宝 贝”由此可知祖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有这也理想的好老师。而作为父亲,他“他每天上午六点 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以致“父亲没有考上大学”,“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 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所以祖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会和儿子沟通,在教育上 亏欠了父亲。祖父的话,“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当年荣校长是 182 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在 弥留之际他似乎经历了一场大醉,说了一大堆的人名,人名的后面还附上了长长的单位和职务。祖父躺在 那里自言自语,仿佛主持一场盛

    36、大却又是虚拟的会议这些内容表明祖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意荣 誉,在意名声,特别在意高才生的花圈,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这略显虚荣。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 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 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具体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 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题 目的呼应等。“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此句与标题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张力

    37、。祖父追求声名, 可最总没能如愿,终究是一场虚拟的遗憾,而祖父的奉献、牺牲,却是真实存在的。就像社会上众多类似 的人们。同时这句话了丰富人物形象,让祖父的形象耐人寻味。祖父因无私奉献,执著追求声名者而获得 事业的自豪感,这也造成了他家庭责任的失落感,“父亲是祖父一辈子的痛”,得与失、真实与虚拟交织 在一起。此句话深化了小说主题,肯定了祖父的理想追求。“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世界就在这里 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一情节暗示“我”理解了祖父的理想追求,祖父无私奉献,为培 育人才呕心沥血,他一生桃李满天下,这是值得后辈们尊敬的,不是虚拟的。同时呼应标题,“虚拟”是 因为祖父心心念念的并没

    38、有送来花圈,最终,“我”只得用虚拟的花圈告慰祖父的在天之灵。从而引发读 者对教育问题的反思。 【点睛】小说情节的一般作用 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 发展等。 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

    39、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 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 ,知其勇干,召 隶帐下。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 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 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 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

    40、副 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 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 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 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 ,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 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景德初, 车驾 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 部署。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祥符 三年,

    41、卒。 (选白宋史李重贵传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 以见陛下/ B.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 以见陛下/ C.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 以见陛下/ D.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 以见陛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42、确的一项是( ) A. 藩邸:即藩王之宅第。藩王可以是宗室成员,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B. 申: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可以用来记时。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 C. 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D. 车驾:本意指马驾的车,可以借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以用来借指帝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重贵深得赏识。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之结亲,得到提拔和重用;太宗 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 李重贵年轻有谋。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毫不畏惧,精心 防

    43、备,确保城镇安定。 C. 李重贵见识非凡。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上言,分析当时 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D. 李重贵作战勇猛。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惨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受敌但坚持作战, 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答案】10. C 11. C 12. A 13. 李重贵得知这一情报,立刻修筑栅栏督促百姓练习射箭,盗贼听说后溃散逃离。 李重贵叹息着说:“大将覆没而我们还在计功,有什么颜面呢!” 【解析

    44、】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 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 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现在五路大军一齐进攻,他们听说兵势很盛,不会前来迎战,并且会谋划远远逃 走。我们若想追击则人马乏食,若想坚守则在当地没有坚固的营垒。既然不能平定贼寇,臣等有何脸面来 见陛下?” “今五路齐入”“五路”,是名词,指五路大军作“齐入”的主语;“彼闻兵势太盛”“彼”是代词,指 他们,即贼寇,作“闻”的主语,排除 BD; “且谋

    45、远遁”“谋”是谋划的意思,“远遁”远远地逃跑,“谋远遁”当是贼寇的做法。根据前后语意关 系看,“欲追”的主语应当是太宗这方,“欲追”之前应该停顿,排除 A。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 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C 项,“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错误,食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 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 食禄,故称为食邑。盛行于周。

    46、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 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 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A 项,“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错误,从“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这句 话看,“召隶帐下”就是召李重贵至太宗身边做事;“太宗在藩邸”指召用的时间,即太宗还在王府时。 原文说“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是写李重贵在太宗即位后的升迁情况。 选项认为“太宗即位后把

    47、他召至身边”,属时间错位。 故选 A。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 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 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 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 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 (1)“课”,督促; “习射”练习射箭;“溃”,溃散。 (2)“陷没”,覆没;“吾曹

    48、”,我们;“面目”,颜面。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 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 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 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

    49、、句 式等) ,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 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体貌魁伟,善于骑马射箭。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很被亲近信任,王审琦把 外甥女嫁给他,补为合流镇将。镇上有成群的盗贼,认为他还年轻,谋划半夜入镇抢掠。李重贵得知这一 情报,立刻修筑栅栏督促百姓练习射箭,盗贼听说后溃散逃离。太宗还在王府时,就知道他英勇干练,将 他召至帐下。太宗即位后,升迁为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兼河州刺史,改任为捧日右厢都指挥使、兼蛮 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任卫州团练使。尚未赴任,适逢命五路讨伐李继迁,以李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 得以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趁机上言:“贼寇住在沙漠之中,追随水草游牧,没有固定住所,方便战斗, 有利则进,不利则逃。现在五路大军一齐进攻,他们听说兵势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